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张评价表带来的课堂变化,非常实操

2023/3/13 9:19:16  阅读:12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王昌胜丨我们丨工作室 ,作者杨婕

一次,在网上浏览教案时,发现一篇教案后面有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觉得很有意思。

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同事跟我的吐槽,高年级学生音乐课不好教,抓不住他们的心,这阶段的孩子只喜欢听流行歌曲,课本上的歌曲根本不感兴趣,不想唱,上课纪律也不好。我感同身受。

但当我看到这个评价设计表时,却陷入了思考:能不能通过这样的表拉近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授的内容是否被学生真的吸收?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的快乐?

让我意想不到的课堂反馈

9月开学第一次课上时,我给孩子们讲解了这学期音乐课即将作出的改变,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表示对每一项都感兴趣。

不知不觉,一个月结束了,在本月最后一次音乐课上,我满怀期待地将自己设计的评价表发给学生填写,心想这几个班的孩子们上课互动性强,对我的课堂评价肯定很好。

可是,当我回到办公室赶紧翻开他们的评价表,却看到了这样的反馈:

第一张字迹工整,然而“快乐程度”这项一个笑脸都没有,只在“学习效果”这一项涂上了3颗爱心,“我的建议”一项则写着:“杨老师,我们不仅想学课本上的歌曲,还想听听课外的歌曲,想更贴近生活。”

的确,每次在音乐课上总想着把课本上的歌曲都上完,不管是他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塞”给他们,从来没有听过他们的想法,音乐课不应该生活化吗?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第二张“快乐程度”和“学习效果”竟都没有涂色,建议上写的是:“杨老师,我不知道我学习的歌曲掌握了没有,课堂上能不能增加个人唱环节,大家一起唱根本不知道自己唱得好不好。”

是啊,课堂上大多数以齐唱为主,独唱很少展现,全班都在唱这首歌,不代表每位同学都会唱,单独点学生来演唱是不是能更好的检测完成情况?

第三张这两个选项勉强都有2个颜色的涂色。第四张、第五张……

我一边看评价一边反思,原来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都是“假”的,他们与你的互动性越强,关系越好,其实他们对课堂的要求就越高。很庆幸他们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带着学生反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收到学生的反馈后,我立马对教学做出了调整,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在上新课之前,以自愿举手的原则来抽查歌曲掌握的程度。然而,竟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机灵的小郑站起来说:“杨老师,没有人举手的话,您就随机点学号吧。”

点学号总有人会站起来唱!于是我随便点了一个学号,正好点到的是平时表现不佳的小孙。怎么办?我怎么会点到他?这下又要冷场了。果不其然,小孙说:“杨老师,我唱歌跑调不适合单独唱,我不想展示。”“行,你先坐下来,听听别的同学是怎么唱的,等会再展示。”

接着我继续点下一个学号,站起来的同学依然跟前一位同学一样的回答。他们真的是唱歌跑调吗?并不是,他们是不想单独唱。小邓说:“他们俩唱歌喜欢跑调不如就让他们一起唱,我们一起听听是不是真的跑调。”

全班同学都在附和着。伴奏音频一播放,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唱起来了。哈哈,这画面,真让人忍俊不禁,大家一下子都被逗乐了。

就这样,通过孩子们写出的每一条建议,我们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并坚持进行月反馈。这是10月的评价反馈表:

反馈结果统计如下:

收到孩子们的评价反馈,我马上明确了下个月需要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1.针对票数不高的歌曲,离下课5分钟时,会复习此类歌曲;

2.学习过的歌曲,可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期末展示时进行创意表演唱;

3.音乐元素未掌握透彻的选项,每次上课前随机抽查一首讲解。

原来,一张评价表便能使他们爱上课堂

结合10月的课堂情况,我又对评价反馈表进行了第三版改进:

一个月后,我将第三版评价表发给每位学生填写。以下是其中一个班的反馈情况:

果然,数据会说话。一看10月与11月评价表的对比,就知道孩子通过这张表单在音乐课堂的变化——知识掌握程度与对活动开展的喜爱程度正在一步步提升。也就是这张表单,让我在学期末收获了2个班“最受孩子们喜欢的学科老师”奖。

原来,高学段音乐并非不好教,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通过各种方法了解他们的内心独白,只要付出真心,一张评价表便能使他们爱上音乐课!

作者 | 杨婕(宜都创新实验学校小学部)

来源 | “王昌胜丨我们丨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转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