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年级学生教会我的上课技巧,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2023/3/13 9:16:58  阅读:121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乔舒言语 ,作者我是乔老师

对于统编教材而言,不同的单元类型教学侧重点和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

一年下册第一单元是识字单元,识字单元以识字为目的,通过学习字、词、短语、朗朗上口的儿歌、字谜游戏增加孩子的精确识字识字量,学会写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而教学第二单元的课文单元就不能仅仅以学生能识字、会写字为目的了。

备课文单元,既要有单元整体意识,也要看到单篇文章的特点。虽然是低段学习,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这才不辱没一篇篇精选的课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是语文工具性的学习,还得有人文素养的增进。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单元第一篇文章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一篇很有“历史”的文章,字数不多,内容妇孺皆知。我妈上学的时候学过,我上学也学过,如今我当妈了,我的孩子还在学。

备这一课时,我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随文识字写字,积累词语;学习读好长句子,能流利朗读课文;能找出文中的明显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真正教学时,教学重点的前两项达成很顺利。提问1.谁是挖井人?2.他们为什么要挖井?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了明显的信息。

而体会乡亲们的感激之情反而是孩子们的课堂疑问帮助了我。

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后,小龚同学举手说他有问题。“老师,为什么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不是‘喝水不忘挖井人’?”那一刻,我愣住了。说实话我从没想过为什么用“吃水”而不是“喝水”,自己上学的时候反正就是这么学的。

“老师,我知道。”小陆同学踊跃举起了手。“那就请小陆同学说说他的理解。”“我觉得是因为乡亲们挑水不只是为了喝水,还得用水做饭吃,所以是‘吃水’。”

刹那间,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老家,奶奶的院子里有一口水很好的井。那时候农村还没有自来水,周围的邻居每天都要到奶奶的院子里或挑水或提水。一般来说,家家户户都有个大缸,从井里取的水都储存在大水缸里。烧水喝,一日三餐,洗衣服,喂牲口什么的都靠缸里的水。可以说,没有井水,就没有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这样想来,“吃水不忘挖井人”确实比“喝水不忘挖井人”用得好,“吃”一字包含着沙洲坝乡亲们的正常生活。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井不仅解决了喝水难的问题,更解决的是一个范围更广的民生问题。这样的切入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到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谢。

“同学们,乔老师要表扬小龚同学,课堂上积极动脑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乔老师还要表扬小陆同学,善于思考,能联系生活解答同学的疑问。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这样,在学习时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

第一课时结束,小肖和好几个同学追着我问:“乔老师,你知道怎么挖井吗?他们到底是怎么挖井的呢?”是啊,课文中的三个自然段只是介绍了故事的背景、原因和结果,并没有提及挖井的经过。怎么挖井的,我也不知道啊。“乔老师去查一查,下节课告诉你们。”

课后,我开始在网上了解农村是如何挖井的,并找了一些视频。不查不知道,农村挖一口井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经过勘察水源、选址、挖井、铺石好几道程序。有的地方挖三四米就能出水,有的地方挖十几米才能有水,山区会更难。

毛主席那个时代,没有现代的机械,挖井全靠徒手,真不容易。把我了解到的相关信息整合后在第二课时呈现,孩子们对当地百姓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我们学习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要通过文字带孩子回到过去,更要与现在紧密联系。“同学们,当你吃饭、穿衣、学习、玩耍时,你会想到谁?你会感激谁呢?”沁冉说她会想到家里的阿姨,爸爸妈妈都很忙,是阿姨做饭给她吃。惠怡说她会想到历史上那些牺牲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而我呢,要感谢孩子们,是他们的勤学好问启发了我对这篇文章的深入思考,更让这篇课文比我的预设上得更好,更精彩。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和孩子们一来一往地互动中,我真正体味到了教学相长。

来源 | “乔舒言语”微信公众号

转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