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乐乡树人 ,作者山栀子
新学期,初中如何“好课燎原”
——“好课燎原”系列微文之四
★ 陈绍清
新学期,初中如何让“好课燎原”?
本期推文,笔者继续从“实操”的角度,通过“校长说”“主任说”“组长说”三个版块,为一线学校提供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
下边,笔者全方位呈现重庆市云阳县第四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初四中)推进“好课燎原”的落地方案。初四中作为一所城区新校,在推进“好课燎原”的过程中,科学构建“三智”教研推进机制,对初中教育阶段推进“好课燎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01 校长说
王奕民(云阳县初四中 书记、校长)
“智管理”滋生好课
“智教育”催生“智管理”,“智管理”滋生“四中好课”。
初四中将“智管理”的核心锁定为锻造“三支队伍”,为“好课燎原”提供强大的教研保障。
一、高标准锻造教学管理队伍
学校管理干部既是管理工作的支柱,又是教学队伍的骨干力量。学校着力打造一支既懂管理又善业务的干部队伍,引领“好课燎原”。
成立课改领导团队。校长任组长,其他中层及以上干部为成员,教务处、教科室具体负责学校课改和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教研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学科中心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科学制定教研组、备课组管理考核办法。
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根据管理干部的任教学科分布情况,将管理干部分配到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作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包组指导员,协助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包组指导员每学期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增强示范引领;每月听6节包组任课教师随堂课,加强微研指导;每周参加一次包组教研沙龙,提高教研本领。
开展管理强基行动。每学期初,学校制定干部教学培训方案,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安排在每月行政会前2个小时进行,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政策、初中教育改革新举措进行集中学习研讨,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提供智囊。自主学习,要求干部每天通过“学习强国”“人民教育”“重庆教育”“云阳教育”等微信公众号学习最新教育教研动态。同时,要求干部每季度必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
二、高起点建设专家指导团队
专家引领新思路,研思笃行助成长。学校通过借力市内外一线教学能手、教研专家到校指导,赋能“好课燎原”。
聘请专家到校示范指导。学校聘请“领雁工程”专家、原上海建平中学副校长谭淑云到校指导,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定期邀请县科技协会李树兵老师到校指导,创新开展科技社团活动;热情邀请县排协主席陈启雄到校指导,推动学校体育特色工作提档升级。
特邀市级专家入校指导。学校定期特邀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副所长熊德雅到校指导课改工作。通过举办管理干部微讲座、微论坛、微课例等形式,共话学校教学改革,直击教育痛点、打通教研堵点、指明课改要点,助力学校教学改革稳步前行。
邀请县内本土专家到校视导。学校每学期邀请县教科所学科教研员和课改专家王之学校长等到校视导课堂,为课堂把脉问诊,厘清课改思路,完善课堂架构,提升教学效率。
三、高质量锤炼课改骨干团队
学校教学工作的快速推进,需要骨干先行。学校精心选拔、培育一批在县内外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榜样和示范作用,助力“好课燎原”。
制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分层制定《初四中教师主动发展素质目标》,按照“新任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路径,梯级培养骨干教师团队,动态优化骨干教师评定标准、评定办法以及管理办法,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云阳县第四初级中学教师主动发展素质目标
教师层级
主动发展素质目标
新任教师
1.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会做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班风好、学风浓,成为校级以上优秀班集体;课堂教学能力较强,能上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
2.提高学历与学力水平,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3.媒体素养较高,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交流。
4.发展一至两门技能特长,能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5.有明确的教学特色发展方向,教学初具个性风格。
教学能手
1.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德育经验丰富,教学受到学生欢迎,学生学业水平较高,达到本校乃至同类学校前列。2.坚持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念更新,提高教育创新实践能力。3.不断总结已有的教育教学教研经验,能上升到理论层面予以物化。4.开展行动研究,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范式和方法,有教学论文在县级交流发表。
骨干教师
1.有较强的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基本功过硬。2.学科专业知识全面,驾驭课标、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强。3.能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能解决教学中的一般性疑难问题,能开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般性专题讲座。4.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教育教学教研经验和评价其他教师教育教学教研的能力。5.掌握现代教育理论,重视学生思想教育,有较高教学水平,所教研究课、实验课获县及其以上教学一、二、三等奖,所教学科成绩名列全县前茅。6.有较强的教改意识和教研能力,撰写的论文在县及其以上会议交流或刊物发表,获县及其以上教改、科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健全骨干教师培养体系。精心“选苗”,确定培养对象;专家“引路”,指明方向和成长路径;多方“搭台”,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外宣“树牌”,让榜样的力量感召更多的普通教师,“刺激”他们跳出普通,不断地走向卓越。
优化骨干教师评价办法。制定骨干教师选拔、培养、考核标准,设立骨干教师专项培养档案袋,开展骨干教师“课堂献技”“教研论道”“师徒结对”“送教下乡”“名校访学”等活动,通过多元展示平台将骨干教师“逼”上讲坛和讲台,在全县、全市乃至全国的大舞台去摘金夺银。
02 主任说
张远江(初四中 教导主任)
“智课堂”催生好课
一、“智课堂”架构引领好课
学校以“智”课堂为载体,根据“智课堂”的基本架构,提炼了“坚持一个中心”、“夯实两个基本点”、“把握三个维度”的智课堂核心要义。“一个中心”,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两个基本点”,即激发学生学习生长点、找准教师教学着力点;“三个维度”,即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点拨释疑的深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依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提升、巩固拓展四个基本环节,科学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智课堂”新范式。
为了推进新范式,本学期教务处、教科室组织各教研组集体攻关,研发了《初四中学科课堂评价观测量表》。此量表旨在改变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变“粗犷型的听评课”为基于数据和实证的课堂观察,其主要观察点为三个:1.学生学的行为;2.教师教的行为;3.教学目标达成度。
二、“智课堂”赛课发现好课
“智课堂”架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样态,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需要从零开始。
为了突破瓶颈,学校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组织全员培训,形成共识。从2022年8月开始,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智课堂”基本架构培训,分别从小组建设、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学生评价、导学案编写等方面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全员培训。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等指导性文件,明确教学方向,寻找新课标与课堂改革的“契合点”,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全面落地的“组本方案”。学校还于本期开学初专门组织课程标准和“智课堂”基本知识的达标测试,考查教师掌握情况,做到教师人人过关,为上好课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课改骨干先行,示范引领。在秋季开学第二周,学校统一组织学科课改骨干教师,根据“智课堂”基本架构上展示课,同组教师全部参与听课,课后及时进行教研沙龙,各教研组就遇到的疑惑和困难进行集中交流研讨,共同出谋划策,不断优化上课流程,促进“智课堂”成型并在学校推广。
三是开展全员赛课,人人过关。学校制定《初四中“智课堂”过关课方案》,经过一个月的观摩学习,全体教师主动报名、轮番上阵、人人过关。学校利用多方平台,不断推介“四中好课”,让好课在校园内外形成燎原之势。
三、“智课堂”教研锻造好课
好课多磨,磨的是团队智慧,磨的是学术定力。磨的是好课,成的是名师。
学校借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员斯苗儿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新教研”机制,引领教师锻造好课,享受好课带来的职业幸福感。
变革教研制度。学校制定《初四中备课制度》、《初四中教研常规制度》、《初四中智课堂督查制度》等,并根据校情动态调整,不断优化,激励教师每堂课不断向好课迈进,为锻造好课提供制度支撑。
变革教研形式。学校借助重庆八中教师成长学院的高端平台和主城名校教研活动的优质资源,立足本校的具体校情、教情和学情,努力探索“名校+”新教研范式。比如,对抗式同课异构、沉浸式教研、卷入式教研、教学接龙式教研,等等。
探索联合教研。初四中、后叶小学、沙沱初中、北城小学正致力于成立“课改教研共同体”,本学期开始,四所学校将轮流承办课改教研活动,让同课异构、互学互鉴、好课多磨成为教研新常态。
03 组长说
周锐(初四中 教研组长)
“智教研”锻造好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一堂精彩的好课,源于教研组智慧的集体“打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的加持以及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充分彰显。
初四中教研组建立“智教研”磨课新机制,科学探索“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四研’磨课范式”,成功研发具有本校“智课堂”特质的新电子备课模板。
四研,具体环节为:研课标——研教材——研学情——研学案。
学校以初四中“智课堂”电子备课模板为抓手,创新探索“六新”(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新教研、新技术、新评价)背景下的课堂提质新样态,真正实现课标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真正融合。
云阳县初四中“智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
授课日期
课型
总课时数
来源(具体教材版本信息)
授课年级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目标确立依据
课时目标分析
课标摘录
课标分解
学生学什么
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怎么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初中学段中的定位分析
目 标 细 化 学 习 水 平
记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学习目标
1.
2.
3.
重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落实方法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落实方法:
“智课堂”五步范式
智学:基于导学案的“独学”
智说:组内互学、对学;组间竞学、展学
智研: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探究
智导(教师四导:导读、导思、导研、导行,培育学生“一流学习力)
智练:设计分层练习,实施分层训练
评估任务
下面以七年级教研组同备《邓稼先》一课为例,详细呈现“四研”磨课过程。
一研课标:明确核心素养指向。
研读课标,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备课。我们语文教研组每个成员都要接受细读课标的考验,在细读中提升课标意识,深挖文本与课程核心素养的关联点与契合点。
通过研读课标,大家明确了《邓稼先》一课的核心素养指向:通过阅读学习,了解邓稼先的卓越成就,感受他的崇高品格和非凡气质,获得成长启示,树立理想信念。同时,本单元主要训练精读方法,要求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的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并且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研教材,夯实两个基本点。
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刻解读后,教研组每位成员聚焦如下两个基本点,对教材进行精细研读,深度思考。
基本点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长点?
基本点二:如何找准教师教学的着力点?
激发学生学习生长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以导学案为载体,依据新课标科学设置学习目标,对导学内容进行精细化设计,步步为梯,对每一步的设计给出清晰准确的学习提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获得学习成就感,不断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和好奇心。
教师找准教学着力点。在初四中“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背景下,教师们走出传统课堂满堂灌的误区,精准把握学情起点,精准锁定教学切入点,着力探索有效教学的“初四中样本”。课堂上,该让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教师大胆放手,给予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发挥智慧导师作用,通过精讲精练突破学习重难点,课堂生态得到优化,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集体智慧催生教材研读走深走实,让教师们在劳力劳心中提升文本解读力和教学设计力。经过“两个基本点”的教材研磨,教研组形成了如下集体研究成果: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此文篇幅长达3000余字,虽篇幅较长,但六个小标题将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内容较为明了,学生基本没有阅读障碍。
我们备课组经过充分讨论,将学习目标确定为:
1.我能认识生字词,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
2.我能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我能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结构。(教学着力点)
4.我能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着力点)
据此目标,我们设计了八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1:我能准确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
学习任务2:我能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
学习任务3:我来谈谈这六部分之间的联系。
学习任务4:我要仔细揣摩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学习任务5:我要认真品读并思考每一部分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学习任务6:我能默读并画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词语和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学习任务7:我觉得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习任务8:课文最后一段写到:“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结合课文,我来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研学情,促进学生平等发展。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
为此,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建立在客观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
《邓稼先》这篇文章由六个部分组成,以小标题形式连缀,七年级学生接触这种形式的文章不多,因而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大意,有助于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还能帮助学生学习这种文章的结构形式,积累相关的写作知识。
当代中学生对尖端科技充满好奇,对于此类科学家更是怀着崇敬之情。因而,教师要创设一种庄重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本文时体会到邓稼先的伟大,感悟到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之心,从而受到这种精神的熏陶。
四研学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仔细研究分析后,再来审定主备人备的导学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定稿。
在审定导学案时,我们紧扣“三个维度”展开:
一是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导学案的目标任务要求,以学习方法提示为指引独立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学习过程。
二是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把有疑问的地方拿到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在思维碰撞中檫出智慧的火花,达成统一的共识。
三是点拨释疑的深度。点拨释疑,是指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后不能解决的重难点进行知识梳理和方法指导,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条。
附:《邓稼先》导学案
1 邓稼先 杨振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生字词,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
2.我能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重点:我能认识生字词,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
学习难点:我能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连接:
1.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作“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2.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一九五七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学习任务1:
我来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奠基( ) 挚友( ) 元勋( ) 选聘( )
无垠( ) 殷红( ) 彷徨(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鲜为人知( ) 锋芒毕露( )
我来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歌可泣: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随声附和:
学习任务2:我能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
示例: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学习任务3:这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习任务4: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二、小组交流
(要求:当某个组员展示时,其余的专心听、思考、评价、纠正、补充、建议,注意使用恰当的过渡语)
1.组长检查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1,并给出评价。组长要组织朗读词语。
2.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讨论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2,并整理出最优答案,分配好展示任务。
3.组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组内讨论交流解决。如组内不能解决,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在展示提升时由其他同学解决。
三、展示提升
1.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懂,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2.请分别展现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2。
3.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收获,请积极展示。
四、巩固拓展
积累关于“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其中,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于敏(1926.08.16~2019.01.1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 邓稼先 杨振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结构。
2.我能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我能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结构。
学习难点:我能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1:认真品读,思考每一部分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以“ 的邓稼先”的格式作批注,要求说出依据。(找出每一小节对邓稼先的事例、赞美之词)
示例:
第一小节:贡献巨大的邓稼先
理解: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在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刻,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几经努力,成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在世界之林站了起来,所以说他贡献巨大。
学习任务2:默读并画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词语和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学习任务3:通过研读“我不能走”部分,我觉得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习任务4:课文最后一段写到:“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小组交流
1.组长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2.在组长组织下,交流自主学习学习任务1-4,并整理出最优答案。
3.组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组内讨论交流解决。如组内不能解决,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在展示提升时由其他同学解决。
三、展示提升
(要求:当某个组员展示时,其余的专心听、思考、评价、纠正、补充、建议,注意使用恰当的过渡语)
1.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懂,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2.请同学们自由展示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1-4。
3.展示你的其他的收获。
四、巩固拓展
本文不只在内容上较之一般的传记高出一筹,语言也毫不逊色,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同学们试试看,能否有所发现。
(1)修辞手法的运用
(2)多变的句式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