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学生需要自己“解读”课本吗
2023/3/10 16:14:14 阅读:131 发布者:
二喵叙事:高年级学生改如何“翻书”?
开学第一天,学生拿到新一册的语文书,还是会迫不及待地翻看一遍,想知道这册书里都有什么,这种学习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作为教师,只肯定行为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看书,能从中看出门道来。基于这种想法,我们班开学第一天的语文作业固定为翻书作业。具体作业题目是,浏览这学期的语文书,思考与上学期的相比变化是什么?
这次作业题目的关键词是“变化”,学生对“变化”的理解直接决定了思维的深度。如果把“变化”理解为“增多减少”,那只能看见教材的表面变化,如上学期是八个单元,这学期是六个单元,单元数量变少了;这学期新增了“古诗词诵读”板块,要学习的古诗词变多了;这学期有两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等。
如上图所示,如果把“变化”理解为六上教材和六下教材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思考不但可以看到“增多减少”,还可以看到变化背后蕴含的“发展”,具体情形如下:
就目录而言,从以前的八个单元变成了六个单元,但教材总页数一样,这说明单元学习量增加,知识难度提高。“知识难度提高”就是变化中所蕴含的发展。
纵览各个单元导语页和习作要求,第四单元导语页的学习目标“关注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品质”,与上学期第四单元中“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形象”的要求相对应,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作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其发展体现在扩大了阅读范围,写作时要注意人物言行、扣人物细节。
第五单元导语页的学习目标是“体会文章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这一目标与上学期一样,习作目标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以前的习作是写想象故事,其发展体现在,需要弄清楚科幻故事和想象故事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意在将语文更多地融进生活。学习目标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其中“学过的方法”包含了以前的“收集资料”,这里面暗含着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学习写策划书”,以前学过写“倡议书”,这样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掌握更多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也是为生活作准备。
上面的截图内容均来源于许敬懿同学的作业内容,上述的文字整理也均出自于许敬懿同学的深度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截图中有些语文要素并不是上册语文书中的内容,而是来源于更早之前,但这并不影响整体思考过程,
中很多标红的关键词,都是学生深度思考的体现。
撰写这篇叙事的时候我还在想,我是否应该把作业问题呈现的更清晰准确一些,比如我的作业题目可以直接设计为:这学期教材与上学期教材相比,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但现实情况是,生活中又会有几个人像语文老师一样,把问题给你说得如此清晰准确呢?往往都需要你自己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笼统的提问更接近于真实生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专业人士,语文教师需要做的,是由扶到放,教会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一步步地拾阶而上。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