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临沭实小-教育教研】春草绿绿,研途勤勤——第一教学联盟数学教研系列活动

2023/3/10 14:24:21  阅读:141 发布者:

春风徐徐,万物复苏。202339日上午,临沭县实验小学迎来了第五实验小学的全体数学教师,手牵手开展数学常态课听评研讨活动。实验小学的六位骨干教师以“生本课堂”为依托,展示了生生互动的精彩课堂。

一年级的张静老师执教了《解决有多余条件问题》这节课。课的开始,张老师利用小主持人进行听算训练。接下来通过一道解决问题导入,使学生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对后面进行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做好铺垫。在探究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先初步认识多余条件。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对多余条件的理解,在分析与解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除了用文字表达来理解题意,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使学生理解了画图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而且在汇报展示中用画图法会更清楚,更直观,使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帮助学生认识到画图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在此过程,张老师使学生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通过画图和小组交流展示不同的画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展示过程中,通过对比三个小组不同的画法,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大家用的符号和画图的样式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是表示踢球的总人数与已来的人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就更加的透彻,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回顾了解决问题注意事项和步骤。最后,张老师分层次进行练习,全班交流,订正,并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步骤。

韩玉玲老师执教的《用乘法口算求商》一课,通过小主持人主持计算的环节了解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掌握情况。

第二个环节,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思考,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这里面的三个重要的数学信息。有六笼包子,每笼里面装4个包子,一共有24个包子。然后让学生复述462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非常透彻的理解四个包子和六笼包子图里面的份数和每份的数量,为下面列除法算式做铺垫。然后让学生结合课件呈现的三个已知信息,让学生选择两个已知信息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提出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第一个问题有6笼包子,每笼4个,一共有多少包子?第二个问题有24个包子,平均放到6个笼屉里,每笼放几个包子?第三个问题,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放四个包子,可以放几笼?然后按照顺序让学生依次去解决这三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分清乘法的含义表示的是几个几,除法的含义表示的是求每份有几个或者求有这样的几份。通过课件引领,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乘法的含义。接着渗透,用口诀来计算上面的三个算式,让学生理解4624这三个数字所对应的是乘法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让学生沟通理解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乘法中的积就是除法当中的被除数,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接下来让学生进一步来总结,什么情况下用乘法来计算,什么情况下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明白了求总数的时候用乘法计算,求份数和每份数的时候用除法来计算。接下来是让学生用小棒图进一步的来深化这三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本环节通过课件板书以及学生的操作和语言描述,扎扎实实的把乘法和除法的含义进行了沟通理解,把平均分的包含除和均分两种含义又做了比较扎实的渗透和理解。为下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环节。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是直接写得数,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得数的商。第二个题型是看图列出相对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第三个题型是让学生根据课件所呈现的一到六的乘法口诀任意指一个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这里面有一般的乘法口诀,还有比较特殊的乘法口诀。比如一五得五,还有五五二十五这样的,让学生理解应该怎样写出相对应的乘除法算式。本环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的总结环节,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新的收获,并且在下一步的数学学习当中你打算怎样做?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刘晓庆老师执教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课的开始,小主持人开始主持口算训练,主持有序,质量很高。

课始,刘老师先让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数,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起学习这节课,引入课题——小数的认识。

探索交流环节,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小数的信息,从而学会了读、写小数,并了解了小数的组成。然后借助生活经验,知道了1角就是0.1元,再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中,在图上表示出0.1元,进而发现了1角又等于1/10元,归纳总结出了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十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也可以转化成十分之几的分数。根据研究价钱中的小数的方法类推研究了长度中的小数、质量中的小数等等,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接着在拓展练习环节,让学生感受小数表示线上的点,还通过用小数表示计数器上的珠子体会了小数和整数的联系。

最后通过回顾整节课的学习过程,突出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纪楠楠老师执教了《鸡兔同笼》一课, 鸡兔同笼问题对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假设法解答学生理解起来很难。所以纪老师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再配合假设法。 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让学生在自己解题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方法(列表法 假设法)进行对比,知道列表法与假设法之间的联系,并通过“鸡兔同笼”及拓展问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通珍老师执教了《质数与合数的练习》一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容易混淆,本节课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质数、合数的意义,理顺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复习回顾,指导练习,提高练习,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中提升。练习的形式多样。通过说一说,找一找、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

李丽娟老师执教了《圆柱的体积》一课。 李老师在课前进行了计算训练,学生主持,重点训练了常用的π倍。

导入环节,李老师创设游戏情境,一张长方形纸以长边为轴旋转,会得到什么图形? 以短边为轴旋转,又会得到什么图形呢?然后动画演示它们运动的轨迹,让学生体会不论是以长边为轴还是以短边为轴旋转都得到了圆柱。师提出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吗?从而引出课题。

探究环节李老师先引领学生回顾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然后提出:圆柱体能转化成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个立体图形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1)你准备把圆柱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2)你认为怎样转化成这个立体图形?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用火腿代替圆柱剪拼的结果。然后观看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与转化后长方体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V = Sh接着李老师提出: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又该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  (V=r2h)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直径,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呢?从而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各种计算公式。

最后介绍数学史:“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之一”。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全体老师对“生本课堂”“高效教学”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老师们共研一节课,共思同一问题,在不断交流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凝聚起育人的智慧,共同书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

转自:“临沭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