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路指方向 深学共研新理念
2023/3/10 14:06:18 阅读:105 发布者:
专家引路指方向
深学共研新理念
滨江区名师导航站
联盟培训活动
学而有思,思而致远。自2022年新课标颁布以来,一线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着。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把握课堂,3月3日上午,滨江区名师导航站联盟培训活动在杭州市春晖小学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刘荣华老师为大家做《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的讲座。活动由春晖小学郑由珍老师主持,洪胜名师导航站成员参与了活动。
讲座中,刘老师围绕“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这一主题,结合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在情境、任务、活动中学语文的新思考。刘老师强调,情境、任务和活动都要在有意义的前提下,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并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提升核心素养。
怎样的情境、任务、活动才是有意义的呢?刘老师分别从三个维度多层次进行解读,同时用真实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刘老师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包括真实的生活需要,学生语言实践运用的情境,还有学生已有的经验等,只有学习情境多方联动,才能让学生产生真实感。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可以是挑战性的,综合性的,还可以是开放性的,出发点都是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要抓住无时不有,无时不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可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给孩子们提供学习支架,也可以适时提供有层次性的活动,让学习循序渐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导航站的成员在反复研读新课标的过程中,能在课堂中努力践行课标理念,扎扎实实用好统编教材,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学习心得:
唐玉清:
今天有幸能听到刘老师的现场讲座,对于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结合自身平时教学工作中的课堂设计,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对于教学活动与教学任务的解析。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都更加关注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但是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区别在于,活动仅仅让学生体验,任务却带有教学目标,各项活动之间带有逻辑层次,这恰恰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语言要素,不知不觉变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原因。为此,如何将语文的知识性学习融入到体验学习中,需要教师智慧地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任务。
徐俊桦:
今天,我有幸聆听到杭州市语文教研员刘荣华老师的讲座《核心素养理念下课堂教学新样态:在情境、任务和活动中学语文》,真是受益匪浅。刘老师依据课标,立足课标,开门见山地讲到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育人功能,这提纲挈领地指出现在的语文教学从知识能力的教学转向了核心素养的教学。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不仅仅要注重语言运用,还要再联想一下能不能结合思维能力,或者审美创造,亦或是文化自信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宋洁雨:
随着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便开始了学习进修之路。奈何能力有限,对课标中一些词句的理解一直是雾里看花,看不真切,不得要领。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老师的讲座,对于课标中的高频词“情境”“任务”与“活动”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我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印象特别深。刘老师讲到“在结构性材料的活动中学语文”,指出不一定每一篇课文都要按序读,要把静态的教材变成动态的学习内容。回望我之前的阅读教学,习惯性地按课文原本的顺序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长此以往,课堂的节奏拖沓冗长,学生的思维难起波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打破按部就班逐段式学习的固有模式,尝试聚焦目标组合式学习的新模式,让核心素养真正根植于学生内心。
沈红:
有幸聆听了刘荣华老师的《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讲座。刘老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在不断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上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育人功能。通过学习,我明晰了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样态:情境、任务、活动不是直接进行单纯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而是把语文知识和技能渗透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语文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是语文道路上的问道者,相信有了精确的新课标的学习,今后我们会更充分发挥语文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为教育事业书写新的篇章!
来栗菊:
每次听刘老师的讲座,都有一种一扫心头迷雾的感觉。刘老师不断强调的“有意义”三个字蕴涵太多的内容。“有意义”的着眼点一定是以生为本,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鉴赏能力。今天的讲座就给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这次讲座给我们启发,如何把语文课上得扎实有效,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
转自:“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