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西安教育科研说③||落实课标精神 用好统编教材 凸显课程育人

2023/3/10 9:41:49  阅读:134 发布者:

落实课标精神  用好统编教材  凸显课程育人

——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编写理念及使用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课标的指导性。尤为重要的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凝练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是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就是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编写的,凸显了课程育人价值。

一、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内容设置: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 9 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语文学科三类课程修满共20学分,必修8分,选择性必修0-6分,选修06分。

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坚持立德树人,整体规划、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2册,选择性必修3册。必修教材每册8单元,共16个单元,覆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7个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每册4个单元,共12个单元,覆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的9个任务群。其它任务群及相关内容由选修教材呈现。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是:

 1、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历来承载着更多的育人功能,这套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更是突显了这一点,它是以“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的为主线,来贯穿了整个教材,从教材的设计到单元主题的凝练,从课文的精选到学习任务的设计,无不渗透着对核心素养的落实。

这套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加入了“劳动光荣”的主题,体现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对“劳动”这个伴随人成长发展的最基本意识、能力和思想的重视,真正把“劳动”提升到与“德智体美”同等的地位,响应了时代发展的诉求,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新课程理念。“劳动光荣”单元中还选取了有关劳动的论述类文章和古代诗歌,多角度突显劳动光荣的主题。这一单元主题的凝练,体现了新高中教材自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突显了教材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追求。

2、体现课标理念,创新教材体例

这套新高中教材的又一大亮点在于它对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落实,形成了单元导语、课文和注释、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学习资源为一体的单元结构框架。实现了把教学素材和学习任务与学习方式整合一体,有机融合到语文学习过程中,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学习。正如新修订的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其中综合性包括课程、学科素养、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知识以及课程实践的整合,其中实践性指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自主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完成符合实际需要的学习任务。由此看来,新的语文教材不仅有利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而且也是对新修订的课标的理念落实。

教材的编写思路落实了课标理念,其学习任务群设计也是这样。教材任务群设计按照课标要求设计,也落实了课标理念,例如作品内涵的挖掘,人文价值的探讨;作品写法的赏析,风格技巧的研究;向外的阅读延伸,阅读方法的构建;写作与主题的融合,由阅读导向表达等。这样结构化的任务设计不仅突出了深度阅读和深度写作,而且突出了语文运用实践。由此可见,这套教材创新的编写策略都是对新修订的课标理念的落实。

3、明确学习任务,倡导大单元教学

完成特定的语文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获得感,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因此,本套教材在单元导语中即明确提出该单元的核心任务,并通过单元学习的整体设计加以落实。

单元的核心任务,是整个单元语文学习的大任务,这个任务是以真实的、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基础而设计的,又是通过一个个结构化的具体任务加以落实的。教材中各既适应单元人文主题落实的需要,又生发于本单元的学习资源,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真实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其语文能力和素养。

4、重视整本书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培养爱读书、会思考的青少年,这也是名著阅读、特别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第一个且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十分重视整本书阅读,将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必读书目,以此推进高中的名著阅读教学。名著是历经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人类文化瑰宝,是我们连接过去、走向未来的桥梁,是人类文明的不竭资源。

语文学习不仅要学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语文,让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认识社会、关注生活、接受熏陶,形成求真爱美向善的高尚心灵。统编新教材提倡“读整本书”,就是这种功能的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启迪思维、提高认知、传承优秀文化!

三、转变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变教学方式,用好统编教材,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20199月本套教材在全国六省市开始试用,迄今已历时三年,引领了全国语文教改的蓬勃发展。今年秋季我省将在起始的高一年级开始使用这套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我们同样期待在这套编写思路创新的语文教材引领下,进一步促进我市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法学法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实施的关键在于改进教法学法。在新教材使用中,我们要落实国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用新教材使用引领教学变革。在新教材使用中,如何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好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真正的学习必须是学习者主动学习,所以教师的教学应该实现从“教”到指导学生“学”的方式转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普遍存在教师以教为主,学生被动跟着学的现状,即便是有所改进,也往往是一半灌输一半“自主”。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与以往教材截然不同,它把教学素材、学习任务与学习方式整合一体,有机地融合到学习过程中。例如,这套教材是以任务群构建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时,再用过去的方法教学是行不通的,必须学习课标精神,落实教材要求。教师使用这样的新教材教学,需要用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新教法去开展教学,学生使用这样的新教材学习,同样也需采用新的学习方法去推进,唯有这样,方才有效。

2、创设学习情境,加强语言实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包括课程目标与内容、语文能力与素养、学习资源等的整合,而实践性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自主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完成学习任务。从这一点出发,创设学习语文情境,加强语言实践,应该成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重要一环。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著名语言学家王宁先生也明确地指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从所思所想出发,向应思应想迈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要通过创设语文学习情境,积极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因材施教,引导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向着更科学、更深入、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3、加强教学研究,用好统编教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很好的体现了国家意志,其编写立意高、理念新、特点鲜明,突出了“立德树” 的目标要求,落实课标理念,落实了高中语文课标精神;创新教材体例;引领教改,改进教法学法,它与以往任何一套高中语文教材不同,但又是守正创新的产物。教师使用这套教材必须更新理念,认真领会课标精神,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新教材特点,例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创新单元内部组织,设计出由单元导语、课文及注释、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组成的新型组织架构。以前是单篇成课,以文体聚合,新教材是以主题或写法聚合,打破文体限制;沿袭多年的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教材的教学需要,所倡导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应当怎样实施?教法改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其学法也必然随之改变,如何让这样的“变”更好、更有效、更有益?这都是需要下功夫学习研究的!所以,加强学习、加强教研,十分必要。各级教研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应加强组织培训,加强备课指导;各学校要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明确备课要求,抓好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学习、研讨,发挥集体智慧,迎接挑战;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用好教材,在教学中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发表于《教师报》2022116

作者简介:贾玲,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市教育评估检测中心副主任,陕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中国教育学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领航计划”培训团专家,全国中语专委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语文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转自:“西安教育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