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习新课标 把握新航向 | 青年教师20天课标研读打卡行动正在进行中—第7天

2023/3/9 9:53:20  阅读:91 发布者:

2023226日 前语:

今天是音美科青年团课标学习打卡第七日,主要围绕新课标“课程内容”模块下第二部分展开学习,共汇集14篇打卡日志,本次摘选其中8篇心得体会分享出来。新课标要求,需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面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孩子,青年教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美术  

1.李胜凯

今天阅读了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美术”第二学段部分,本学段主要分为五项学习任务,分别为:“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品、融入跨学科学习”。

本学段美术的学习从“造型·美术”进入到了多样化的学科领域,以“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为起点,学生学习中外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技巧,将其运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品”的学习任务中,再进行“融入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探索活动,开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要精选中外美术作品,通过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欣赏等方式,讨论、探究、比较等方法,激发学生关注作品题材、分析作品形式、探究作品内涵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增强文化自信。

二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素材,提炼主题,进行创造性表达;在学生产生各种构想时,需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提炼主题,指导学生釆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创作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想法;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是认识与表现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方式”。

三要引导学生观察工艺师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材料、巧妙构思和精心制作工艺品的过程;指导学生釆用网络搜索或实地考察等方式调查不同工艺品的特点,学习其制作流程,用临摹与创造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工艺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工艺师具有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要联系该年段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选择美术与自然、与文化、与科技等12个主题开展教学活动。采用体验化教学、具身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地域特色,探究美术与身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以及美术与编程相结合的问题;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可以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

2.严娜娜

第二学段(3-5年级)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了解不同美术门类的特点。如绘画、雕塑、书法、篆刻等。能够用简单的一些美术语言来评价艺术家和作品。

    2)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在立体的作品创作中,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例如女生的立体思维较男生的立体思维稍微欠缺。

    3)装点我们的生活。在此类任务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实用性与美观性结合”的设计,既能够达到使用的目的又可以为生活增添色彩,起到美化的作用。

    4)学做传统工艺品。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在美术课堂中很难实施得当,首先是材料、其次是课堂的教学时间。

    5)融入跨学科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能够具有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李思思

新课标中,对3~5年级的美术课程布置了5个学习任务,分别为(1)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2)表达自己的想法;(3)装点我们的生活;(4)学做传统手工艺品;(5)融入跨学科学习。针对4类不同的艺术实践课程,嵌入了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1)“欣赏·评述”。学习中外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技巧,让学生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

2)“造型·表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素材,提炼主题,进行创造性表达,引导学生理解“美术是认识与表现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方式”。

3)“设计·运用”。在“装点我们的生活”中要运用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将创意绘制成思维导图,以绘制设计草图的方式,提出改进日常生活用品的方案,理解“设计服务、改善生活”。

4)“综合·探索”。本学段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地域特色,探究美术与身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提高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音乐  

4.冯扬扬

      第二学段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第二学段是35年级,与以往课标不同的是:以前叫做中年级,中年级分为34年级为一个学段,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制定。第二学段也就是35年级的学生,具有丰富的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对于一些在音乐作品能够迅速感受到歌曲中所包含的音乐的感性特征和审美特质,具有良好的音乐习惯,能对音乐作品和材料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在表现歌曲时,能自信、自然地进行演唱、演奏、律动、表演、音乐游戏等艺术活动,喜欢表达对音乐的想法和感受,能在实践中遵守规则、会与人交流、学会合作与分工,对音乐保持着兴趣和好奇心,会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

5.杨瑶

1)音乐学科课程内容(3-9年级)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音乐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3-9年级在课程中设置“听赏.评述”、“独奏与合作演奏”、“独唱与合作演唱”、“编创与展示”、“小型歌舞剧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乐”6项学习任务。

2)其他学段(3-9年级)

根据3-9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艺术课程标准音乐设置了6项学习任务。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培养音乐审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成长。

学习任务3:独奏与合作演奏

3-5年级):学习课堂乐器演奏方法,选择合适的课堂乐器进行简单演奏。

6-7年级):学习课堂乐器演奏方法,选择合适的课堂乐器进行具有一定技术和表现要求的作品演奏,进一步提高课堂乐器的演奏水平。

8-9年级):参与更多的演奏活动,具有一定技术和表现或者为他人的表演伴奏,运用音乐探究、创造和表现音乐。

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

3-5年级):根据音乐情绪、特点编创律动或舞蹈动作,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编创小节奏、旋律,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6-7年级):即兴演唱、演奏、声势、律动或舞蹈;即兴编创简单节奏、简易和弦;根据情境主题,选择合适材料及其不同表现形式,编创、表演稍复杂的音乐故事等。

8-9年级):即兴演唱、奏、律动或舞蹈;创作体现个人想法和新意的节奏型、短小旋律及简单歌曲,根据特定的情境主题和要求,进行综合性艺术编创和表演。

6.曹金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3~9年级在唱音乐课程中设置了“听赏与评述”“独唱与合作演唱”“独奏与合作演奏”“创编与展示”“小型歌舞剧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乐”6项学习任务。

听赏与评述是重要的音乐学习任务,是培育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3~5年级的学生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和情感变化,能听辨歌曲中女高、女低、男高、男低的音色;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音色,知道乐器名称;能听辨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区分独唱、齐唱、轮唱合唱等。6~7年级学生能听赏具有鲜明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民族民间音乐,以中国作品为主。认识不同类型的人声,感受音色特色,了解音乐中不同节拍的特点。

演唱时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对激发音乐兴趣等方面有重要作用。3~5年级学生在独唱和合作演唱实践中,学习唱歌的基本方法,结合常见音乐记号,了解常用音乐术语及其作用,识读简单乐谱。6~7年级学生在独唱与合作演唱实践中,学习歌唱基本方法,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和方识,识唱简单乐谱,识读包含附点、切分等稍复杂节奏型的节奏谱。

演奏是进行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开展音乐创作与展示的重要途径,对发展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成长等具有重要作用。能选择合适的课堂乐器进行简单的演奏或为歌()曲伴奏,能参与各种形式的演奏活动,享受演奏的乐趣。

                          科学  

7.胡元龙

这一部分介绍的4个核心概念都是与生命有关的,我来谈一谈它们所包含的内容:

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命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开放系统,同样具有层次性。其构成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其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五六年级,学生主要了解的是细胞这一层次的内容,主要实验活动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2)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体的内部与外部都在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能通过自我调节机制维持稳态。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人体可以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来保持稳态。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类的活动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环境也会影响人类活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来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4)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来延续自身的遗传信息,实现个体生命的延续。在生命延续的过程中,遗传信息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变异。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心理健康  

8.费紫薇

今天读了第6章,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上),新《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首先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一般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国旗下讲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并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以便能够自我诊断并及时地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2)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因环境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会不适应,因此要着重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帮助学生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注重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在良好的交往中,感受友谊,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3)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记忆和注意力等迅速发展,学习知识的难度也有多上升,因此要着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遇到学习困难或其他问题时,要学会接受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引导学生增强时间管理能力、自制力,能积极主动学习。

4)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解能力明显提高,学习压力变大,再加上身体上的一些青春期特征出现,心理方面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和波动。因此要着重帮助学生接受自己、悦纳自己,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调整学习心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另外还要进行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做好准备。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