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习新课标 把握新航向 | 青年教师20天课标研读打卡行动正在进行中—第5天

2023/3/9 9:52:02  阅读:102 发布者:

2023224日 前语:

今天是音美科青年团课标学习打卡第五日,主要围绕新课标“课程内容”的第一部分进行阅读学习,共汇集14篇打卡日志,本次摘选其中8篇心得体会分享出来。2022版新课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化方式的整合和呈现,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通过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青年教师需充分认识课程内容调整的用意,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为抓手,尽快从经验型教学走向设计型教学,不断促进自身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素养发展。

                         美术  

1.李胜凯

读课标第五部分“课程内容” 第14页以及第4849页“美术”部分内容,再与2011年版课标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有以下新发现:

1)艺术学习从综合走向分科。艺术课程内容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强调艺术课程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明确艺术课程要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学习活动从“学习领域”转变为“艺术实践”,排序也有新的变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心理。原先美术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内容不变,但表述更改为四个 “艺术实践”活动,但顺序调整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运用、综合·探索。调整后,可见美术实践活动更注意审美感觉,重视欣赏在美术学习活动的价值,创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体验、感悟、创新、融合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

3)学段设置兼顾“六三”“五四”学制。2022版艺术课程学段设置更为科学,虽然义务阶段仍然分为四个学段,但是四个学段的划分调整为1-2年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其中6-7年级学段,兼顾到“六三”“五四”学制,且6年级、7年级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分别表述,突显学段衔接的需求,全方位的考虑学生的心智成长,能力的培养的育人目标落地、落实。

2.李思思

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涵盖了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

学生通过艺术实践下的各种学习任务,不断提升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四个艺术实践在不同的学段中也各有侧重,要求也逐步提升。每个学段均设置了5项学习任务,将美术语言(造型元素、形式原原理)贯穿其中。5项学习内容涵盖了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的学习内容,共设置了20项学习任务。

新的课程标准赋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教师要从人文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消除胆怯,人人参与其中,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3.严娜娜

美术学科设置“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并把学习内容嵌入到学习任务之中。

以下为学习内容各个学段之间的联系(部分):

欣赏身边的美—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概览中外美术史。

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传递我们的创意—表现无限创意。

1)欣赏身边的美:带领学生多走向自然、走进博物馆,走出课堂。

2)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苏少版美术教材中把中外作品联系在一起的很少,资源较匮乏,我们可以多渠道寻找视音频资料加以补充。

3)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课堂上的欣赏是有限的,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4)概览中外美术史:美术史可以采取视频讲解的方式,把相同题材或背景的作品对比起来教学,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音乐  

4.陈韦唯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音乐思维能力,呈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已经不是新概念了,从201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儿童的学习主体性,但是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还有听课时看到的各种课堂样态,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非易事。

老师们把最大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教”这一个动词就能看出,老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依然在被动接受中。然而,教学本身是一种对话性的活动,是一种与自我、与教师、与文本、与环境、与文化本身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不仅仅是交流与谈话,还包含着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与行动。弗莱雷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不能缺少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有意义”。我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最大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是批判性的。

5.冯扬扬

2022年《课标》中,我发现了一、二年级不再称为低年级,而是成为第一学段,它注重的是“唱游.音乐”,并且对以前的一些内容进行了更改,不再是以往的单一、笼统的教学内容,而是正能量的内容与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从最初的音乐入门开始,在音乐体验中学会爱党、爱国、爱社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等多种艺术活动,形成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音乐表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在音乐中的感受,从而增加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构建属于自己的音乐审美标准。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树叶》一课时,老师采用律动、演唱、演奏等方式教授,学生很快能感知秋天,凄美的情境在脑海油然而生,情绪体验由此而生“小树叶离开妈妈,它的心情如何?它可不可以不离开它的妈妈?”等,学生从生活体验来解答秋天树叶飘落的原因,直接感受小树叶的情绪的变化,再通过情境扮演,让学生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和和合作意识。

6.李雪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等内容体系。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开设畅游音乐,三~七年级开设音乐融入舞蹈,戏剧影视,八~九年级开设艺术选项为兼顾六三学制、五四学制的需要,六七年级的学业要求分年级表述。

音乐学科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四类艺术实践,通过欣赏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表现形式,感知理解音乐的题材与风格,发展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

通过表现学生掌握声乐、器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艺术实践中表达思想与情感,丰富音乐活动实践,提升艺术表现素养。通过创造学生对音乐及其他各种声音进行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开展即兴表演和音乐创编活动。

通过联系,学生将音乐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加以关联和融合,结合相关文化,在欣赏、表现、创造的实践中,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

                          科学  

7.张玉莲

基于课程目标,设定了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变化是将课程内容凝炼成13个学科核心概念,13个核心概念下分解了54个学习内容,54个学习内容又分解出354个内容要求。对于每一个学习内容,在四个学段规定了对应的内容要求,以及学段结束时,不同学段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业要求。可以说内容要求是知识,而学业要求是素养。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了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四个跨学科概念,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到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

13个核心概念指的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命的延续与进化,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

                          心理健康

8.费紫薇

今天读了第4章,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点想法:

1)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理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课程及辅导,进一步存进学生的心理和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基本原则。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在开展活动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到切实有效;二是不能将心理健康等同于心理咨询,它不仅是面向于有心理困扰或问题的学生,而是面向于全体学生,助力于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三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有个体差异的学生,特别是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四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学生自主自助的能力。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