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乐研 | 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第20次牵手我校语文组和丁宏喜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

2023/3/9 9:48:34  阅读:116 发布者: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2023221日,恰逢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传统节日里,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第20次牵手我校语文组和丁宏喜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在仪征市实验小学乐仪学堂举行。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课堂观摩、自评互评、专家点评三个环节。

课堂观摩环节

第一节课由工作室张婧老师执教文言文《自相矛盾》。课伊始,张老师带领学生由单元导语入手,温习寓言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让学生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温故知新。接着认识“矛”和“盾”,理解课题。然后用四个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进而启发学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蕴藏的道理,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联系生活中看到的来理解,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来理解,以说说写写的形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自相矛盾”。最后背诵文言文,简介作者。张老师落落大方,循循善诱,特别是利用音频创设喧闹的集市这一情境,令人耳目一新,学生的思维瞬间被激活了。

第二节课由实验小学朱林娟老师执教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中,朱老师注重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教学伊始,设置小游戏“猜猜古诗写的是什么花”,由荷花引出今日所学,引导学生通过强调不同的内容来读好题目。然后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品读诗句,感悟诗情。在师生对话中从莲叶碧、荷叶红入手分析荷叶和荷花的形状、颜色、数量、姿态,带领学生用突出重点、创设情境的朗读技巧将这些特点朗读出来。

自评互评环节

自评环节,两位执教老师就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教后感受作了详细阐述。张老师认为思辨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思辨能力相当于是一种高阶思维。课堂上首先借助学生的意见分歧,引导学生思辨。针对学生不同的停顿,不同的读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在朗读和思辨中体会到什么是正确的停顿,什么是正确的节奏。利用了文本的语言空白引发学生思辨。

朱老师认为思辨性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真知,或者是为了解决问题。阅读的准确性、明晰性和合理性就成了判断阅读效果的首要标准。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而不是给出既定的思路去牢牢的套住学生产生毛毛虫效应。本课的设计从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三个环节逐层深入,引领学生进行思辨型阅读。多次诵读播下思辨种苗,激活了思辨的影子,学生主动聚焦莲叶荷花,用心品鉴诗文和友情。

专家点评环节

在大家的阵阵掌声中,我们迎来了专家点评环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江苏省课改实验先进个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张莉主任指出: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更强调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也更关注对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学生单向的听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去参与,在情境中学习,用语文的方法方式去完成一定的任务,解决一定的问题,让孩子有思维的参与。

活动最后,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实验小学丁宏喜副校长作精彩点评。丁校长指出上一节课,评价一节课,还是要多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三是教得怎样?不管什么课都不要忘记是我们是在教学生学,当舍则舍,教不完也不要紧,要贴着学情教。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我校语文组老师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全体老师将在专家的引领下,同伴的互助互学中,不断探索学习任务群的课堂表达,贴着儿童去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高效!让我们和儿童一起,在春天里播种希望,耕耘、成长……期待“大仓满,小仓流”!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