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邂逅愉“阅” “读”中成长】李素素:坚强灵魂奏响生命华章——南校区一年部青年教师读书分享(3)

2023/3/9 9:23:15  阅读:99 发布者:

史铁生,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在21岁时双腿瘫痪,随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他曾说他的职业是生病,写作是副业。他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但他在苦难中不屈服,没有因为挫折就消沉下去,经历过苦难后能重新振作,拍拍身上的泥土,迈着轻快的脚步继续前行。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初衷,这是一本能给读者带去力量的书。

《我与地坛》里收录了史铁生的12篇文章,而我却在仅仅读了十余页的时候便湿了眼眶。那种触动是由内心深处引起的强烈共鸣和遗憾,也是沉迷于他优美得体的文笔里最诚挚的惊叹。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拥抱苦难时的挣扎,竟然能以一种释然的语气讲出来,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我救赎的过程。诚如他本人所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边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零霭,唱支歌给你听。”

我常在想,对于双腿瘫痪的史铁生来说,地坛对于他是怎样的存在呢?他说“仿佛是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我想,地坛像是史铁生的心灵避难所,在这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经历春夏秋冬,看清世事变迁,一切因为苦难而受到的疼痛与煎熬,仿佛都得到了抚慰与慰藉。所以,后来他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第一次在他的文字里看他谈论生与死是在《秋天的怀念》中,读到母亲小心翼翼照顾他,带他去北海看花儿那一段,就觉得特别难过。读到最后,他说母亲弥留之际留给他和妹妹的话是“我们俩在一块,要好好活......”在《我与地坛》中再看他谈生与死的问题,感觉他更加豁达且沉静,沉静且清醒,清醒且有力。他之所以活的清醒,是因为经历过别人不曾经历的困顿与不堪。这本书里他写了多少次死,便写了多少次生;写了多少次不公,就写里多少次希望。

我最喜欢他写对亲人的怀念,在些许愧疚中充满无限的想念“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曾经他说园子里每一米草地上都有他的车轮印,后来他想草地上有的不仅是他的车轮印,还有母亲的脚印。这是从一个儿子的视角去写母亲无声又细腻的爱,也是一位母亲在教会他内心敏感,身体脆弱的儿子学会坚强,虽然地坛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但母亲是史铁生永恒的地坛。

讲人生,讲道理,讲感情。在经历过绝望和死亡,无数个无眠的夜晚,无数个放空的白天,摇着轮椅出行被拒,母亲的逝世,病痛的折磨后,呈现出的是一个面带微笑直视命运的史铁生。他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在告诉着我们,生命固然多变与脆弱,可以颓废,可以抱怨,但在那之后也要笑着活。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读一读史铁生吧。读一读一个生活勇者咀嚼苦难的人生絮语,看一看一场始终面对灵魂的疗愈写作,品一品一次如铁般倔强生命的生死之辩。

作者简介

李素素,城南实验小学南校区语文老师,从教以来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务实求真,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让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转自:“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