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视导引新思 专家引领促前行
市教研室专家莅临我校开展学期初教学视导
立春已至,万物复苏竞芳华;万象正新,奋楫扬帆正当时。“新课改”背景下,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整体发展水平,保障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平稳进行,2023年2月13日,淮安市教研室杨红梅、方学法、丁海英、康泉、潘飞昊一行5位专家莅临实小,对我校进行新学期教学工作视导,他们深入10位老师的课堂,通过听、查、看、议、评等方式开展调研工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精准把脉。
悟
语文:字句斟酌,入情入境
市教研室小语教研员杨红梅老师走进课堂,聆听一年级程倩老师和六年级赵娟老师的课堂,并查看了相关的教研活动资料。程倩老师执教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是传统革命题材的课文,如何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顺畅理解文本是一大教学重点。程倩老师从字到词,再到句子,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并细心地给学生补充介绍了相关资料,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逐步将学生带入了课文里的世界。
赵娟老师执教了古诗《十五夜望月》。课堂上,赵老师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有层次的品读、悟读中,知诗人,解诗意,悟诗情,品语言,于平仄韵律中悄然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将语文的文意美与情感真送达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紧接着,杨老师与一、六年级的所有语文老师以及各年级的教研组长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交流。杨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认为,程老师的课朴实、真实、扎实;赵老师的课有温度,有广度,有效度。杨老师重点从语言建构、思维发展等角度深入剖析了课堂,肯定这两节课目标清晰,版块推进,开合有度,且很好地落实了“学教融合”的理念。
座谈会上,就参会老师们提出的关于新课改实践中的困惑,杨老师耐心地为老师们一一解答,细致透彻的讲解使老师们深受启发。此外,杨老师立足新课标,从具体环节入手,细致入微地为课堂问诊把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思
数学:思考开道,逻辑并行
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方学法老师走进了实小二、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二年级数学组的张琳老师将《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一)》一课良好呈现。作为一节练习课,张老师既做到了“练中有授”——在练习中有新知识的传授,适当地拓展了书本知识内容;又做到了“授中有练”——对书本的知识进行梳理认识,并在练习的技巧、拓展上下足了功夫,孩子们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又得到了思维的提升。
四年级数学组的李莹莹老师执教的是《图形的平移》。李老师在数、移、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平移的价值,增强空间观念。生动有趣之余,李老师还准确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使教学扎实且高效。
随后,方老师从引入环节、展开部分以及拓展练习几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指导。方老师肯定了李老师精巧的课程设计,尤其是引入与练习环节,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激发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对于张老师的课堂,方科长用“灵动亲切”四个字加以肯定,认同张老师在复习课中拓展有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方老师提出,要以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探究开展课堂教学,提倡资源融合,结构关联。与此同时,方科长还对教研组资料和教师教案进行查看,肯定了新课标在教学计划和活动中的体现。他表示,期待实小在5G课堂方面持续推进,教师在课堂教足、教好,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
读
英语:声调相协,读写相辅
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丁海英老师走进邵欣然和杨娟两位老师的的课堂。邵欣然老师执教的《Cinderella》一课得到了丁老师的高度肯定。丁老师认为,邵老师在教学环节上抓住了英语教学的实质与关键,在融合教学方面,邵老师能巧妙地将绘本阅读融入故事教学中,关注故事情节性,帮助学生构建故事框架,并以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同时,丁老师也提出,基于5G样态下的课堂要求,老师应多放手,给学生进行展示的机会,给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方能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对于英语组杨娟老师的授课,丁老师就杨老师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设计的环节、清晰的教学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丁老师表示,杨老师在课堂上能关注中年级孩子英语学习的基础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地体现了依托教材、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另外,丁老师强调,要在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中渗透语言学习,并自然有效地将语言学习与学科育人融合统一。
接下来,实小英语教研组将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构建有层次、有进阶的课时学习体系,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开放性的教学任务来设计教学流程,以更真切的情感投入教学,带动学生。
践
道德与法治:活动为线,寓学于乐
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康泉老师走进了实小二年级和四年级的课堂。
第一节课是由二年级王宇璇老师执教的《挑战第一次》。王老师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兴趣点与感知能力,将书本上的主题知识点“学会挑战”化为“挑战王国历险记”活动。从第一关到第三关,二6班的孩子们在有趣刺激的“闯关”中步步入境,从活动中习得道理,于实践中锻炼技能。“自信”、“勇气”、“智慧”,每一关收获一个锦囊,知识戴着形态多样的面具走进了学生心中。
第二节课,四年级的徐婷老师执教了《我们的好朋友》一课。徐老师在第一课时“感知朋友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朋友以及如何保护真友谊。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老师热情回应,指点迷津。师与生平等对话,快乐互动。每一次对话背后是智慧共振,情感共鸣。
交流反馈会上,康老师对两位年轻老师的课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康老师表示,王宇璇老师在教学时和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沟通,使知识无痕融入环节,且给每个孩子的反馈语都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对于年轻老师来说非常值得肯定。另外,“挑战王国历险记”的情境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情且扎实有效。
对于徐老师精心设计了小小辩论会环节,康老师表示,这是一个大胆的、有意义的尝试,是需要开的“先河”,十分值得鼓励。徐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大概念”意识,使整体教学过程流畅清晰,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动
体育:动静结合,强健体魄
市体育教研员潘飞昊老师听了刘晓芳老师和赵长伏老师的两节体育课。课后,体育教研组长赵长伏老师对教研组工作进行了汇报。潘老师对体育组的教育教学工作表示肯定,并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给予了表扬。
在交流反馈会上,潘老师结合《体育课程标准(2022版)》对实小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潘老师指出,体育课除了要有运动强度,还要有结构化教学流程,教师要能将教学情境从简单向复杂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进行学科融合,将学科教学内容多元化。潘老师鼓励体育老师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在学科教研上狠下功夫。体育组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将潘老师的指导自觉内化为教育行为,真正落实到教学中。
春风浩荡开胜景,扬帆破浪正当时。市教研室专家们此次教学视导犹如一场春雨,对更新实小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落实“双新”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市教研室的有力领导、有方指导下,淮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必将奋楫前行,深耕教学,将“教”行稳,将“学”落实,在时代的沃土里让教育生根发芽。
转自:“淮安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