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课堂 香远益清
2023/3/8 14:35:46 阅读:125 发布者: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今天非常有幸能和大家一起共赴一场春日盛宴,田凤梅、何庆华两位教师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也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教学策略达到的不同效果,让我们在比较、反思、碰撞中受益匪浅,感谢两位教师的倾情演绎。
《紫藤萝瀑布》这篇写景散文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精彩描绘,充分展示了紫藤萝花的外在形象美和内在意蕴美的和谐统一,优美的形象、精湛的构思,构成了本文独特的艺术特点。这篇散文的美点妙点很多,如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结构处理、语言艺术……如果我们面面俱到,整个课堂就会繁杂无序。
田凤梅老师这节课删繁就简,用主问题带动整个课堂,既关注集体活动,又体贴个体思维。课堂紧扣赏花一一忆花一一悟花这个教学重难点,以诵读为主线,以语言赏析为抓手,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平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度体悟作者情感。通过读,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之美;通过思,认真思考问题,从深层次进一步认知文章主旨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整个课堂的推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呈现思路之美。
田老师的课堂有两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在赏花之美这个环节,田老师设置了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回答:我读出了这是一株( )的紫藤萝,我从( )词语中看出。这个问题巧妙地达成了文章内容梳理、语言赏析、情感体悟、诵读指导四项目标,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自由,又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二是田老师在悟花之意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知人论世,她用PPT展示与宗璞有关的评论性文字及其相关作品片段,通过配乐师生合作朗读、全班齐读,营造一种凝重深沉而又激情暗涌的氛围,给学生一种沉浸式体验,最后学生对文章深层生命意识的理解自然厚积而薄发。
另外,田老师让学生协助教师进行板书设计,也值得借鉴,这不仅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思维训练。
课堂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田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其中“我在开花”,只是让学生多次重复朗读,却没有给出更为具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重音读出不同的情感。如重读“我”,体现出自我生命意识觉醒的骄傲和自信;重读“在”体现把握现在、时不我待的积极乐观;重读“开”强调努力奋斗、去实践、去努力的务实进取;重读“花”强调自我生命绽放的骄傲和自豪。
另外,开放性的课堂是否也应该注意提问的指向性,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不知所措,如田老师请学生概括文中紫藤萝花的特征后,学生先恐后地写出茂盛、活泼可爱等词语,但之后田老师需要学生从中体会作者寄寓的精神内涵,由于此时的提问过于宽泛,不够明晰,不少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如果田老师把此时的提问“请找一个词再来概括紫藤萝花的这些特征”改为“通过这些花的外在特点的描绘,可以看出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感情?”相信此时学生一定能迅速和准确的识别老师意图,做出正确的反应。完美的课堂永远是下一节,我们有理由相信田老师下节课更精彩。
何老师这节课属于群文阅读,打破单篇教学零碎敲打的惯性,建立单元意识,实践单元整体教学,这是我们很多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这节课着眼于各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教读课的引导作用,将宗璞三篇写花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用宗璞对散文的评论“一篇好散文,我以为需要三个条件,即真情、洞见和美言”来提纲挈领,贯穿课堂。课堂分为四段:第一课段教读,看段见真情,梳理脉络整体感知;第二段诵读,赏析体会语言之美,总结方法技巧,这一课段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何老师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极富艺术性,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营造氛围,如临其境;师生合作朗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义自见”;男女生配合朗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互动中形成共情,每一次朗读都能听到何老师精彩的点评和巧妙的引领,每一次朗读都是对课文情感体会的升华,每一次朗读都将课堂推向高潮。此时的何老师看起来像阳光一样灿烂,做她的学生是多么幸福。
第三课段是看意明洞见,请学生在三篇文章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因为前半部分何老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和蓄势,再加上何老师驾驭课堂能力高超,语言极富魅力,课堂再次掀起高潮。可能是由于借班上课,师生还需要再磨合,第四课段看花悟花语,稍显匆促,这个环节意在通过示例仿写,展示学生作品,这应是这节课的另一亮点,如果学生活动开展得更充分一点,这节课将完美无缺。
如何在陌生的教学环境中合理调控课堂节奏,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有幸听过何老师两节课,何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总体感受是智情共生、魅力四射。何老师自身既有灵动的智慧,又有澎湃的激情,因而何老师的课堂总能春水荡漾,百花齐放,让人耳目一新。
两节精彩的语文课结束了,但两位教师精致教学的课堂芬芳却香远益清。王崧舟老师谈到:我有一个梦想,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我们只有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去努力追寻,不断求索,才能抵达语文教育本真。
转自:“白泽湖中学教研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