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科学合理进行体育锻炼”专题教研活动
——2022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
增江一小分会场
2023年3月1日在我校进行“2022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活动”在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各体育教师的配合下,本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人员分别有:教师发展中心罗文晟老师、增江荔湖教育指导中心体育学科教研员梁伟池老师、朱村中新教育指导中心体育学科教研员郑文斯老师、北片区(正果、小楼、派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钟国华、增江街第一小学刘新葵校长、增城区小学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何海忠老师,以及增江荔湖、荔城、北片区(正果、小楼、派潭)、朱村中新辖区内全体小学(五年级)专任体育教师。
01
观摩大课间活动
02
《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同课异构”课例展示
陈良友老师通过示范与讲解,让学生观看形成最直观的动作表象,方便学生模仿。采用带有激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练习,给学生自己体会动作的机会,接着让学生分小组练习,在老师的启发下,探究完成动作时的技术要领,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李健明老师坚持“生命至上”。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新冠病感染后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精准施教,通过篮球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恢复体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篮球的运球,传、接球技术,发展学生奔跑、灵敏、反应、协调等能力。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篮球运动,增强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03
课例研讨
课例研讨由何海忠老师主持,研讨过程分为:上课教师小结、教师代表评课议课、教师发展中心罗文晟老师总结。
议程一:上课教师小结
陈良友老师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教法、学法运用等方面对本次课进行分析。主要根据学生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精准施教。通过讲解示范法、评价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恢复体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培养学生的体锻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李健明老师主要从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过程、运动负荷、场地、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小结。通过篮球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恢复体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篮球的运球,传、接球技术,发展学生奔跑、灵敏、反应、协调等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篮球运动,增强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议程二:教师代表评课议课
首先是廖玉泉老师,他认为两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师上课思路清晰,能从学生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方向,紧扣核心素养,主题鲜明,亮点突出。最后建议到:在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中,需要重视(赛)评的作用,在设计上多增加赛评的机会,可以通过定传球数量、定时间次数、评定星级、简易比赛规则等方式,以评促学,引出本课“技术点”、以评促赛,在赛中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其二是张雪琴老师评课:陈老师能按新课标要求进行精心备课。课堂设计;教学过程流畅,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组织严密,形式多样。能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并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才是适当的传接球时,带问题去体验实践找答案,学生才会更好掌握技能;李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能突出重难,针对个体差异分层教学,能以学练赛进行教学,根据新冠阳康后设置教学,建议传球姿势动作要时刻提醒学生,纠错,注意提醒学生传接球的时机。
其三是姚满财老师评课:陈老师的课学生学习主要内容时,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按照学、练、赛为主线设计教学,所有教学环节都能渗透本节的主要内容,并建议游戏部分的惩罚建议改为深蹲等下肢力量练习,让上下肢全面发展;李老师的场地利用非常充分,队形设计和很合理能做到先巩固原地的传接球动作,再过渡到行进间的手部脚部动作相配合,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掌握新动作有很好的作用,建议复习原地传接球环节建议更换节奏较慢的音乐,在选取音乐时候配合练习的内容。
04
教师发展中心罗文晟老师总结
罗文晟老师首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学习分享。他指出: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三个方面(三大维度),在编写教案的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着三大维度编写,并根据课程目标分别给出了教案中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表述的建议。
根据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指导文件指引,在运动强度指数、运动密度与平均心率几方面的表述也给出了明确的建议:1、运动密度应达到75%以上;练习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体育课学生的心率应达到140-160次/分钟;详细的心率曲线图,应该出现至少三次“波峰”,热身—练习—体能,甚至出现多次的“波峰”,具体根据课堂各环节练习变化而变化,心率曲线图要切合实际。最后,罗文晟老师也对两节课作了充分的肯定,两节课都上得相当精彩,值得大家学习。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师都收获满满,同时也体现出体育人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乐于奉献的精神,相信在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带领下,体育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祖国的“花朵”一定会健康成长。
凤凰城中英文
学校会场
2023年3月1日,在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举行了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增城区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活动。根据“阳康”后学生的普遍特点及出现的心理、生理变化,科学指导体育与健康教学,促进各学校交流与研讨学习。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人员分别有: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邹植阳老师、永宁宁西教育指导中心林煜辉、刁子琦老师,新塘教育指导中心列淼森老师、石滩教育指导中心曾志标老师,区教师发展中心组阮汉能、成城、何锦昌、梁玉垒、刘坤森等老师,以及辖区内全体小学(五年级)专任体育教师。
01
观摩大课间活动
02
《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同课异构”课例展示
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徐慧思老师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按照水平三课程目标要求,坚持“健康第一”原则,贯彻立德树人、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赛、玩中评、 玩中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的设计上将学、练、赛、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动起来,并能在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从而形成丰富、深刻的运动体验。
荔城街第二小学黄桂明老师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意识。在课的设计上游戏贯穿整个课堂,通过《一箭穿心》、《二龙戏珠》、《输送炮弹》这三个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03
课例研讨
课例研讨由钟道焕老师主持,研讨过程分为:上课教师小结、教师代表评课议课、教师发展中心邹植阳老师总结。
议程一:上课教师小结
徐慧思老师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学情教材分析、重难点、篮球大单元教学等方面对本次课进行设计。通过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法、分层次教学、分组配合等教法学法,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逐步提高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能,体能设计环节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提高球性的同时增强体质。
黄桂明老师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教法、学法运用等方面对本次课进行分析。主要根据学生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精准施教。通过讲解示范法、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恢复体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培养学生的体锻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议程二:教师代表评课议课
先后由成城、李炜鑫、莫均、欧阳绮忠、刘坤森老师进行评课,大家都认为徐老师能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动作,通过循序渐进的设计让学生逐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且能把提高动作技术的理念贯穿整节课,善于用丰富的语言来激励学生;黄老师口令清晰,准确到位,能够很好的运用哨音来控制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黄老师的课堂管理能力,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来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04
教师发展中心邹植阳老师总结
邹植阳老师首先也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两节课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融合“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理念,同时提出了学生阳康后体育课该如何开展要求。同时指出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三个方面(三大维度),在编写教案的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着三大维度编写,并根据课程目标分别给出了教案中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表述的建议。
基于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展现了我区体育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有效促进了区域间的学术交流与提升,以本次教研活动为起点,面对新时代,紧跟国家教育理念,深刻理解体育学科重要意义和育人功能,发展学科特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前行。
转自:“增城区中小学体育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