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答疑

2023/3/3 14:46:37  阅读:128 发布者:

一年级下册

01

问:“语文园地一”中的字母表,学习要求是什么?应该怎样读?(一年级下册)

答:《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提出:“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园地一安排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就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这一目标。具体的学习要求是:认识大写字母;在对比中了解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形体的不同;记住字母表的顺序。不要求默写。

在教学时,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其中的声母可以按照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呼读音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大写字母,记住字母表的顺序,为第三单元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

02

问:《谁和谁好》中,“不吵也不闹”一句中的“不”不是多音字,为什么前一个标注“”,后一个标注“”?

答:在普通话中,“不”在自然语流中有音变现象。其变调规律是:在一声、二声、三声之前,读字的本音;在四声之前,变为二声

1)在一声、二声、三声之前,读本音。如:

不多 bù duō       不听 bù tīng

不行 bù xíng        不能 bù néng

不好 bù hǎo       不敢 ɡǎn

2)在四声之前,变为二声。如:

不是 bú shì       不要 bú yào      不会 bú huì

小学语文教材在全文注音的情况下,标注轻声、变调等语流音。其中,“不”标注变调后的读音,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无需掌握变调规则的前提下,直接学习语流中的实际读音,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语感,更好地发挥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的功能。

03

问:《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在那儿住过”的“过”为什么读轻声而不是四声?(一年级下册)

答:普通话的轻声同语法和词义有密切关系。有些轻声可以从语法上加以确定,具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过”作时态助词时读轻声,表示完毕,或某种行为、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过”作动词时读四声。“在那儿住过”中的“过”为时态助词,应读轻声。

04

问:“语文园地三”在讲音序查字法时,“chu”这个音节为什么没有声调?

答:低年级小学生所查字典一般为小型字典,如《新华字典》和《新编小学生字典》,这类字典因为收字较少,一般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呈现的都是不加声调的音节,查找时按照指示页码翻到该页,再按照声调找到要查的字。教材中不带声调的“chu”,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客观呈现。

05

问:为什么大多数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教材上呈现的是“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答:“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自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所引的《魏略》:“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句话在后世流传中,逐渐演变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相近的版本。教材中选用的是其最早出处的文字面貌。

转自:“小学名师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