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杭州余杭:研思共进 凝心聚力——余杭区小学科学教研组长会议暨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
2023/3/3 14:14:41 阅读:117 发布者:
为提升学科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和领导力,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小学科学研训工作,2月21日,余杭区小学科学教研组长会议暨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在余杭区径山镇潘板中心小学举行,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任忠华副院长、小学科学教研员胡国伟老师及余杭区各小学科学教研组长参与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余杭区小学科学前辈,退休教研员卫金荣老师课堂指导。
01课堂展示
第一节是叶挺老师带来的《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一课。叶老师先出示汽车、自行车、行人在一座大桥上行进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重点聚焦到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接着,叶老师将探究活动分为三个小活动:比较动物的运动快慢、比较两条相同轨道小球运动的快慢、比较一条轨道小球运动的快慢,每个小活动逐步递进,层层深入,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叶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习惯,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第二节是石舒雨老师带来的《八颗行星》一课。石老师以电影《流浪地球2》作为切入点,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索星空的好奇心。之后,石老师先是引领学生制定模型的评价标准,再引导学生通过对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纸带建模的方式建立行星相对太阳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了八大行星距离的远近。
第三节是王亚儿老师带来的《种子的传播》一课。王老师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历,总结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同时为接下来的长时探究提供了知识基础。之后利用导学单让学生观察各种典型形态的种子结构,推测其传播方式,并以台湾栾树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收集证据,推测台湾栾树种子的传播方式,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02课后交流研讨
下午,三位老师分别进行说课,教研员卫金荣老师对这三节课做了点评。三节课都非常精彩,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叶老师将探究活动进行分解,帮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石老师将评价前置,帮助学生明确目标;王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单,给长时探究搭建支架。同时卫老师对三节课也提出了建议。
03教研组经验介绍
由陈雯雯老师、严云华老师、曹淑芸老师、庞梅老师分别进行了科学教研组的经验介绍。潘板小学的陈雯雯老师以“好学好奇,多思多动”为题,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在教研组中的收获。仓前小学的严云华老师从教研组长之问切入,深刻探讨了教研组遇到的困惑,并提出心中有光,行将致远的观点,与大家共勉。凤凰小学的曹淑芸老师从发展规划出发,介绍了教研组的成长方案、团队建设等方面,展现了一个友爱、团结的科学教研组。最后古墩路小学的庞梅老师结合本校的项目化学习的特色,展示了组内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和教研组建设的成果。
04总结
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院副院长任忠华老师和教研员胡国伟老师分别对上学期的教研工作进行总结、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安排和布置。希望老师们以优秀教研组的创建作为学科教研组的目标,有计划,有反馈,教研相长,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能在课堂中扎扎实实落实实验活动,研究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本学期将开展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主题研究,整合课堂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长时探究,提高教学实效。还将继续研究“成语中的科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不仅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