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提升信息科技素养,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到黄埔调研讲座活动在我校举行

2023/3/3 11:18:48  阅读:104 发布者:

提升信息科技素养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青少年时期是树立理想、培养兴趣的关键期,加强科学教育,不仅必要,而且重要。2023227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到黄埔调研的讲座活动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小学部报告厅进行。

 信息科技(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究项目调研组专家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信息科技组组长、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课程教材研究所数据资源服务中心主任李正福,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教授朱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高淑印,课程教材研究所数据资源服务中心干部李素琛,课程教材研究所数据资源服务中心干部冯倩。全区中小学校长或分管教学副校长、信息科技学科组组长到现场学习,其余相关教师参加线上活动。

 熊璋教授分享主题讲座《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建设》,“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熊璋教授认为,信息科技课程的建设、落地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知道要如何走这条路。他主要从四个方面分享:信息科技课程建设与国家意志、信息科技课程建设与教育数字化战略、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路线、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框架。

熊璋教授认为一个课程要有担当,国家所有的意志都应该在课程里有不同的展示,有不同的体现。熊璋教授提到教育数字化战略有三个层次:教育治理数字化、教育模式数字化、教育内容数字化,这三个层级的数字化,决定了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重要地位。熊璋教授还从课程建设中的课程标准、教研、学业质量、交流优化等方面阐述了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路线。最后熊璋教授指明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框架,他认为只要一线老师掌握了育人要素、数字素养与技能、学科逻辑、关注、课程核心、课程内容、情境和案例、跨学科、评价这九点,那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落地这一条路就不会走偏,信息科技课程就能得到很好地建设。

 我校坚持以科技创新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科技创新教育从娃娃抓起,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现已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0余项。学校已建成无屏实物编程、智慧交通、智慧农业、人工智能、无人机、机甲战车、广东省STEM教育实验室等7个创新实验室,构建5G+高清直播课堂,创设5G+VR/MR沉浸式教学情景,搭建5G+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构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兴趣培养、特长拓展”三维课程体系。实施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鼓励教师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开展教育改革实验。学校营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竞赛文化氛围,教师积极带队参加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发明创造等竞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科技素养等综合素养,发展孩子兴趣特长。此次讲座加深了老师们对信息科技课程的认识。今后,我校信息科技教师将不断探索和实践信息科技课程的建设,为新时代核心素养的落地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转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