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众行致远,研思同行——张店区小学科学教师参加山东省第90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纪实

2023/3/3 9:30:09  阅读:120 发布者:

众行致远

研思同行

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0

2023年开学伊始,我们迎来了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0期。张店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齐聚云端,观摩了三位老师的优秀课例,聆听专家点评和卢主任总结经验,共谱新篇章!

课例展示

THANKSGIVING DAY

张勇  《动物的鼻子》

01

张勇老师执教的《动物的鼻子》一课,主要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课堂中以大量的

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是通过鼻子闻气味来感知环境的;通过分析大象、鲨鱼、骆驼、食蚁兽等动物鼻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中不同动物的鼻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进而认识到这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这节课张老师准备的比较充分,教学流程、环节等方方面面都想的比较周到,但略有不足的是,这节课视频

比较多,老师讲的比较多,与学生互动的比较少,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参与度和体验感也不是很好。

THANKSGIVING DAY

吴坤  《动物的皮肤》

02

枣庄市市中区东湖小学吴坤带来的《动物的皮肤》一课,培养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观察、模拟实验等活动,感知、体验动物皮肤的特点。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物生存的环境和动物皮肤的特点。接下来的学习进活综合感知鱼身体表面的特点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综合利用多种感官初步体验感知鱼的皮肤特点,通过小组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鱼皮肤的.不同特点,调动学生求知欲,自主提出要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通过实验探究鱼表面粘液的作用。最后,视频展示“海洋鱼类与它们的生存环境”。

学生亲自感受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对鱼生存的作用,又通过展示“海洋鱼类与它们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认识不同环境中的鱼类都是通过皮肤接触、感知环境,让自己的体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拓展学生的视野。

THANKSGIVING DAY

陈维娟  《动物的翅膀》

03

滕州市实验小学陈维娟老师带来了《动物的翅膀》一课。陈老师从视频导入,让学生看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精美画面。然后利用观察模型的方法让学生深入观察动物的翅膀,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羽毛排列有序,覆盖在身体两侧,有正羽和绒羽组成,翅膀边缘凹凸不平,呈流线型。然后陈老师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为学生展现了流线型翅膀在飞行时的好处——可以减少飞行阻力。在实验探究环节,陈老师为学生提供了结构化的材料,让学生在实验中知道羽毛的特点及对飞行的帮助,然后陈老师出示了昆虫翅膀的

,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和作用。在拓展环节,陈老师留下问题:翅膀和环境有什么关系?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仿生学。本节课课程容量较大,学生通过探究、观察的方式获得知识,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地位。

专家点评

枣庄市峄城区科学教研员于会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了专业的点评。

于会老师首先根据课标从学科概念、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对三节课例进行了解读。这三节课都是研究动物的器官,我们需要通过研究知道这些器官的特点和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器官来接触和感知环境。

然后,于老师详细分析了三节课例的亮点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供大家思考。于老师提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开展科学实验。实验时要注重细节处理,加强指导,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卢主任发言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卢巍主任对第90期齐鲁大讲堂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卢主任对三节课例进行了点评。这三节课同属于一个核心概念,内容凸显了动物的器官,教师在教学时要重点考虑动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构建相关的概念。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其次,卢主任高度肯定了此次活动,同时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课堂,要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习效果。我们要巧妙设计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用教学的智慧和艺术来优化课堂。

转自:“张店小学科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