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的诞生——平度初中强镇筑基试点校语文大单元教学集备活动纪实
2023/3/3 8:50:54 阅读:102 发布者: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老师,我实在不会!”
“你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吧?”“老师,这有点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月28日上午,平度教研中心初中科于强镇筑基试点校明村中学举行了以“理解语句含义”为主题的语文大单元教学集备活动。活动由初中语文教研员代伟伟老师主持,明村中学全体语文教师,杭州路中学、古岘中学部分语文教师及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志愿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沉浸式体验——知学情
下题海,方知水之浅深。代老师首先带领老师们进入沉浸式体验环节。摩拳擦掌地,老师们接过代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专项测试题,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喜上眉梢。
幸亏没有批阅,幸亏没有评分,幸亏没有展示,老师们交流了自己做题的真实感受:茫然无措,无从下手,犹疑不定,不敢落笔。
旁观式审思——抓要害
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为识庐山真面目,代老师请大家站在题外看题,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揣摩学生的疑难的来源,老师们从刚刚的沉浸式氛围抽离出来,分组进行讨论。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抽丝剥茧,老师们在分组讨论之后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没法理解?因为没有找到切入点。为什么找不到切入点?因为不理解命题者的意图,不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不理解语言表达的特点和功用。这一串连环问,引导大家逐渐抓住要害,接近真相。
代老师对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学生的茫然无措主要来自于:一是不了解写作者和命题者的意图;二是不理解语言的表达作用;三是不了解记叙文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对第三点进行了阐释。
全景式观察——备资源
如何确定切入点呢?观千剑而后识器,看看教参是怎么做的。广泛的阅读和认真的梳理之后,老师们大致形成了自己的思路。
专家式评判——探路径
饺子是包好了,如果只是放在茶壶里,那可不行!能不能将这些有用的结论转化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呢?老师们一起聆听了杭州路中学李盛娟老师和古岘中学许志强老师的模拟讲课。针对这一个主题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修订意见。
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重难点也知晓了,如何安排序列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元,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如何组织活动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完完整整地设计出一堂理想的课,还需我们集聚团体智慧继续向深处钻研,向高处攀登!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牢记初心,秉承匠心,走起!
转自:“平度市初中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