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小数教研|中小衔接 辅仁学校小学数学质疑式教学研讨与推进

2023/3/2 17:18:04  阅读:87 发布者: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为推进质疑式学习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质疑为特征”的数学质疑式课堂,222日辅仁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与初中数学教研组通过观摩展示课,围绕中小衔接工作,开展了小学数学质疑式教学探讨与推进。

课例展示

第一环节是由申晓彤老师带来的精彩课堂呈现,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涉及的是表内除法的内容,只需要一步计算就能计算出商,所以申老师通过前测,了解到部分学生受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理所应当地认为42÷2只需要一次计算就可以完成竖式计算。因此,申老师在备课时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定位如下: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和之前学习的哪里不一样?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

课堂伊始,申晓彤老师出示了前测中学生提出的疑问,并归纳总结出核心问题:笔算除法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每一步计算表示什么意思?由自主生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接着申老师通过展示植树节的情境,进入了探究释疑环节,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结合竖式的计算顺序,体会了42÷2算理和算法的一致性,体验了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掌握。

在计算52÷2时,申老师提供学具“52根小棒”让学生操作理解,立足乘法从低位乘起、除法从高位除起这个对学生来说冲突的道理,在探究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借助具体直观,既解决了学生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的道理,又让学生感悟了除法笔算中分两步“算”的必要性,从操作说理中领悟笔算除法的算理。随后应用新知识共同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继续解疑。最后借助结构化板书,梳理了本节课知识,并展示了学生的其他疑问:除法竖式为什么和加、减、乘法竖式不一样?在反思中升疑。

评课研讨

申晓彤老师上完课之后,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质疑为特征”进行了说课,阐述了自己对质疑式课堂的理解。

王玥老师代表与会的初中数学教研组对本节课从类比质疑、灵活质疑、问题主线、习题设计等方面展开点评,肯定了申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气场及过硬的教学功底,并给出宝贵意见。她提到本节课可将二年级学过的表内除法竖式与本节课的竖式相对比,引发类比质疑;在探究42÷252÷2过程中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突破难点——为什么先算十位;并提到质疑式教学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应用,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自然。

赵翠珍老师在点评中也强调了“数形结合”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操作中,借助具体直观感受既能解决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的道理,又感悟了除法笔算中分两步“算”的必要性,从操作说理中领悟笔算除法的算理。

小学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也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课感受。为什么除法竖式要从高位算起?这是学生的一个认知障碍,也是本课的知识难点。借助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先分整捆比较简便,迁移到除法竖式,也就是先算整十数比较简便,借助操作便于明晰笔算除法从高位算起的道理,并且也可以将这种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

教研组长邢杰老师在评课中还提到:教师的任务是发现隐含在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思想和逻辑,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并做好以有意义的方式迁移所学知识的准备,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地持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求简、求真、求美”的数学内涵。

杨丽娟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做出了总结,她首先肯定了申晓彤老师对上好本节课所付出的学习和努力,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教学建议,进一步优化了本节课的教学与习题设计。

结语

“以质疑为特征”的课堂中,教师最大的作用之一便是——决定问题解决的顺序。这需要老师对本节课知识有基于整个单元、甚至整个学段的宏观把握,不仅熟悉知识本身,更要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并且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较快地把握学生问题的指向,进而游刃有余地利用问题的解决贯穿起学习目标的达成。

两个小时的交流和研讨,让每一位与会老师走进真实的数学课堂,近距离地观摩质疑式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生根和发芽,促使着我们每个人更深入地感悟和理解数学教学的本质。

转自:“历下区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