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课堂的“读”的六个“重视”
2023/3/2 17:02:04 阅读:138 发布者:
习课堂的“读”的六个“重视”
文/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 李 冶
习课堂“读而不讲”的背后是“以读代讲”,看似简约却不简单,那么如何有效地“读”呢?
1.重视读正确读流利。
习课堂第一课时都会进行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疙瘩地朗读课文。学生在自由读过程中按要求注意不读错字,不多字漏字,不将字词顺序颠倒,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在巡视时就要会看、会听,关注到朗读能力薄弱的学生。含生字新词的句段,俯身下来仔细倾听,作相应的指导和鼓励。低年级容易读错的字词,如我们这里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比较难读的,运用加粗、标红等多媒体动画技术,或在学生读到这些字词时,通过手势提醒学生注意并多次朗读,或进行示范和指导。
2.重视读书的口型。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口型饱满、字正腔圆,往往能把课文读得响亮清楚正确。那些在朗读时嘴巴微张或口型对不上的学生,他们陷入了一种怕读错-出声小的恶性循环。教师在学生自由读巡视时,不仅要会听学生是否读正确,放声读,也要会看学生的口型,口型不够饱满的学生,朗读音量可能不是很大,也要多多关注,给予其鼓励。
3.重视
的应用。
第一课时中的读关键字词句,主要是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短语及其所在的句子,加强对生字新词的掌握。还有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的字词,可以在旁插入相应的图片,图文结合,让学生边读边理解。比如《曹冲称象》一课生词“秤杆”,《田家四季歌》中“播种、插秧、耕田”,在出示这些词语时旁边插入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也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4.重视读好轻声“de”。
低年级经常将“的、地、得”短语作为语言积累的素材。如何读好课文中的这类短语呢?根据轻重音的不同位置进行朗读。《妈妈睡了》任务三读词语出示了de字短语,每个词语读两遍,两遍的重音不同:第一遍重音在de字后面表示事物的词语,如“弯弯的眉毛”,重音是“眉毛”,学生就明白事物是“眉毛”;第二遍重音在de字前面的修饰词语,重音是“弯弯的”,学生读了就知道眉毛的特点是“弯弯的”。这样轻重音不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短语的理解力。
5.重视读好重点句。
习课堂经常会出示重点句、重点段,重点片段还对关键字词加着重号。如《玲玲的画》教学目标是“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黄山奇石》教学目标是“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怎样才能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呢?读好重点句子,可通过语速、节奏、重音、语气等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表达出来。语速适中,节奏鲜明,轻重音分明,停顿得当。朗读的前提是自然,不是拿腔捏调,矫情做作。
6.重视读的形式变化。
一是合作读。有男女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部分学生可稍作休息。遇到儿歌类识字课文和古诗,一句句一行行交替着读;遇到故事、童话类有角色对话的课文,旁白齐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遇到叙事类、写景类的课文,可老师引读,学生接着读。二是表演读。关键句中的动作或表情,学生一边做一边读,非常乐于这种游戏般的朗读,不仅给学生增添了一丝活力,还给课堂增添了些许灵活。三是比赛读。师生赛读、男女生赛读。比赛要有目的,或读得整齐、或读得有节奏、或读出反问、肯定、疑惑的语气等。
转自:“家常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