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堂上的路,你走对了吗?

2023/3/2 17:01:14  阅读:108 发布者:

课堂上的路,你走对了吗?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陵实验小学 周 静

【现象】

教师长时间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或提问或分析。师生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感,且老师高高在上,双方各自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不干涉,师生间很难互动、交流、融合。每个学生上课的真实状态难以观察和掌握。

【改变】

习课堂要求老师勤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巡视,不能一个一个地看学生,应该走几步看了两三个学生后,抬头巡视全班,也就是“三步一回头”,看看有没有举手的学生,有没有趴着做作业的学生,有没有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如果有,马上快步走过去。看到表现好的学生,停下脚步敲奖励章,表扬他。

一堂课下来,教师要走500步,才能保证全班至少70%的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老师一定要“迈开腿”,在教室里多走动,均衡关注到前排学生、后排学生,随时管理,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和激励。习课堂上老师什么时候站在讲台前呢?重点的内容出示于黑板或者多媒体上时,老师应尽可能地接近内容,以侧身位站立,面向学生,并借助手势,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现象】

老师习惯性地站在某些学生附近,长时间对着部分学生。课堂上指名回答问题,专挑会回答的同学回答;指名朗读课文,专挑会朗读的同学朗读。走下去关注学生时,专去调皮捣蛋的,小动作不断的学生身边。这些学生得到了老师长时间的关注,而那些背对着老师的学生,会因为失去老师的关注而逐渐懈怠,注意力分散。

【改变】

习课堂上老师的走不是随意地走,要留意走的方向,从前面走到后面,顺着走;从后面走到前面,要倒着走,就能一边走一边看学生。老师和学生始终是面对面,学生不管是朗读还是书写,眼角的余光中看到的都是老师的正面。脚步的方向就是老师管理的方向,老师不要习惯于走直线,容易造成视线局限。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行走路线,横着走、竖着走、斜着走、穿梭着走,随意地走,哪里需要管理就去哪里,不要让学生摸透你的路线。

习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没有指名读,没有指名回答问题,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在读,口头的回答问题转变为任务二、四的做习题。“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习课堂能保证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读、同时习。老师的职责是做好课堂的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老师走到哪里管理就来到哪里。

【现象】

老师不断来回“游走”,如座位之间的过道,教室的后面,学生座位之间的空隙。但是老师常常是直着腰走,或两手抱臂,或两手交叉,或两手叉腰,或插裤兜,或把手背在后面走。这样的巡视如同蜻蜓点水般浮于表面。老师的行走是漫无目的。老师更像是一个保安,游离于学生之外。课堂中学生的身心状态,细微的变化都无处察觉。

【改变】

习课堂上,老师要经常弯下腰,俯下身,才能看见,听见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任务一、三学生自由读、齐读,老师走下去,俯下身,才能听到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朗读情况;任务二、任务四,学生完成任务单,老师走下去,俯下身,才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真实作业情况。学生是坐着的,老师只有俯下身,弯下腰,蹲下来,才能和坐着的学生平视,而不是老师居高临下的俯视,也不是学生高高抬起头看老师的仰视。

老师在听学生的读、看学生的写、敲奖励章时,唯有学会弯腰、俯身、下蹲,放低自己的姿态,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以饱满的精气神投入到学习中去。

“脚步就是管理”,课堂上的路走对了,走好了,课堂管理有效,课堂效益提高。

转自:“家常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