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领导|课堂蕴育未来:开启素养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 ——明强小学特邀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主任作专题报告
2023/3/2 15:06:34 阅读:172 发布者:
课堂蕴育未来:开启素养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
——明强小学特邀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主任作专题报告
为更好推进素养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深化不同学科背景教师对于义教新方案和新课标的理解,提升教师学科实践的能力,2月27日下午,明强小学特邀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谭轶斌作主题为《课堂蕴育未来——开启素养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专题讲座。明强小学全体教师、七宝小学教育联合体教师代表、九亭五小教师代表等集中东校区师生成长中心三楼报告厅现场听取报告,报告还通过网络向七宝小学教育联合体各成员校、福建三明学院附属小学等实施同步直播。
谭轶斌围绕最新的方针政策,整场报告聚焦“核心素养、课程综合化、学科实践、结构化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五个关键词依次展开。
核心素养
谭轶斌指出,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她以语文学科、科学学科为例分析核心素养内涵和课程目标的设定。她指出,育人为本、素养为纲,一纲举而万目张。教师要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其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把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旋律,由此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学科实践
从课程方案的基本原则和课程实施出发,谭轶斌诠释了“学科实践”这个关键词。以明强小学的气象课程、上海市世外小学的《SPACE-宇宙》单元学习(三年级科学)为例,她提出教师要加强知识学习和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强调“做中学”、“用中学”和“创中学”,注重体验性、探究性和具身性,让学生亲历学科知识的诞生和应用过程,能够像专家那样去思考,从而撬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构建实践型的学科育人方式。
课程综合
谭轶斌结合不同学科实例解读了“课程综合”这一关键词,她以静安区大宁国际小学的“出租车费中的数学问题”为例,同时引用了明强小学艺术学科《联想与添加》的单元教学、体育学科的若干实例,明确了课程综合应以知识整合、跨学科主题学习和综合课程为三条路径。她指出,课程综合应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相关联,强化学科内的知识整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
结构化
以语文、艺术等学科为例,谭轶斌以“结构化”为关键词诠释了新课标下教师应以素养为导向,以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来开展教学,强调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立足“人”的成长视角加以设计,最后以大概念、大任务、大问题来聚合、统摄学习活动,加强知识结构化,探索综合性的大单元、大主题教学。
学业质量标准
谭轶斌指出:学业质量标准不是孤立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是反映核心素养要求的可测可评的成就目标,是对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水平和表现特征的整体性描述。她强调,教师应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三个维度出发,围绕“学什么、为何学(学到何种程度)、如何学”,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做整体刻画。
整场讲座,谭轶斌以深入浅出的诠释和生动鲜活的案例介绍了基于素养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鼓励教师们树立素养本位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重视学科实践,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以大概念、大任务、大问题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立足复杂显示问题,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情境和任务,探索作业和命题设计;推进素养立意的考试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明强小学校长姚凤感谢谭轶斌主任前沿且有深度的解读,同时也表达了自身的三点想法。首先是感动,感动于谭主任在百忙中仔细浏览明强小学一年多的官微,对我校的探索和实践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谭主任的讲座采用结构化的方式,引导我们由以往的概念灌输走向价值传递的精准指导,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的育人价值观的变革,从狭隘的学科实践走向综合的主题单元实践的育人方式的变革,从割裂的课堂教学走向现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特质的变革,从单一的学习任务走向学习任务群的知识结构化学习的变革,从传统的纸笔走向以“用考学”的学业质量标准的变革,呈现了新课程整体变革的核心要素。最后,姚校长也寄语各位参会的教师,都能在今天浓缩精华的报告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在混沌中逐渐走向清晰。
课堂蕴育未来,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明强人在充分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基于孩子的学习现状、学习需求,面向孩子未来的发展点和生长点,找到每所学校课程发展的起点和基点,全面推进、积极投入基于素养本位的新时代的新教学!
转自:“明强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