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四下第5课:《琥珀》教学手记

2023/3/2 11:41:22  阅读:127 发布者:

《琥珀》教学手记

丁丁老师

早读课,带学生读第二单元篇章页。

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精彩。

朗读。结合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提炼“自然·科技”主题。

了解本单元要学习和运用的阅读能力: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四年级上册,我们学习过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本单元要进一步运用这一策略,并尝试解决问题。

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语文园地二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基本的途径:1.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2.查资料解决不懂的问题;3.请教别人。

本单元的学习,需“瞻前顾后”,指导学生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同时培养提出问题、梳理和筛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认识“琥珀”。

学生观看琥珀,了解“琥珀”。“琥”是雕成虎形的玉,“珀”是纯净、透明的意思。

“琥珀”两个字都是斜玉旁,和玉石有关,写一写这两个形声字。(生写“琥珀”)

提问:琥珀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词语。

松脂  拂拭  挣扎  黏稠  澎湃  掸翅膀

其中“拂  拭  掸”都是动作,做做动作,感受力度的不同。学生组词“擦拭”。

三、提出问题,梳理信息。

提出问题:

1.琥珀到底是什么呢?

2.泥沙为什么会被卷到岸上?

3.为什么从一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

4.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形成的吗?

……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查找资料)

梳理信息:

课文是如何写琥珀的形成的?梳理小标题:

渗出松脂——包住小虫——落到地上——埋入土中——变成化石

简单讲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请三个同学讲,讲得比较清楚,能注意各小标题之间的衔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小标题。

1.回顾第一课时概括的琥珀形成的小标题:

渗出松脂——包住小虫——落到地上——埋入土中——变成化石

2.根据小标题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提取信息,有据推测。

1.今天我们怎么知道琥珀形成过程的?通过——

有人说想象,有人说推测。

想象和推测有什么不同?学生说,想象很自由,推测要有根据。进而得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猜测推断不知道的事情。

2.书后第三题: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句: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现金黄的光。

指名读句子,作者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推测?——松脂球是化石,需要松脂。太阳热辣辣才能使松树渗出松脂,而且要一滴又一滴。

借助课后阅读链接,进一步补充依据。

第二句: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联系下文,第18自然段,齐读。说一说,从这里是否可以推测出以上的情形。(可以)

三、比较阅读,总结全文。

1.课文和阅读链接,你更喜欢哪个?说说理由。

2.学生继续提问,相互答疑,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后查找资料。  

 课后挑战小练笔(范文)

虫珀

每个虫珀故事都不同。

太阳投下大片阳光,一个树林里正在发生一件大事!松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流下了黄色的泪水——树脂。树脂闪闪发光,缓缓渗出。大海在远处,怒吼着,尖叫着。

一只苍蝇飞来,它可真是太累了!苍蝇飞上树枝,晒太阳,它在阳光下享受起来。它掸掸腿,却并没有发现一只鸟儿正把它当成今天的餐点。鸟儿越来越靠近可怜的苍蝇——苍蝇依旧在掸翅膀。松树黄色的泪珠滴到它身上,它的翅膀瞬间动弹不得,鸟儿被吓飞了。苍蝇奋力挣扎,又一滴松脂落下来……一滴,又一滴,小苍蝇慢慢放弃了无希望的求生。终于,它不动了,它累了。一滴滴松脂包裹着它,形成了一个松脂球。

千年后,怒吼尖叫的大海淹没了森林和松脂球。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偶尔的海风,裹着它来到了沙滩。

“妈妈,快来看!”一个女孩捡起了它,惊喜地叫起来。阳光下,琥珀晶莹剔透,熠熠闪光。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