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四下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流程

2023/3/2 11:40:36  阅读:267 发布者: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流程

朱煜

单元目标: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推测?

生:根据已知的信息去推断未知的信息。

师小结:通过文字、化石、文物等依据推测过去发生的事情。

2.谈谈你对对恐龙的了解。

生:恐龙的分类、生活的年代、如何灭绝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提出问题

1.边读边试着提提问题。

2.学习生字新词

迟钝、五彩斑斓、翱翔(书写)

骨骼、隧道、繁衍

脑颅、膨大、敏捷

开辟、崭新、栖息(qi正音)

解释:后裔、茹毛饮血

3.交流问题

1:恐龙奔跑过程中怎么学会飞行?(从内容的角度)

2:为什么有的恐龙身上有羽毛,有的有鳞片?(从生长特点角度)

3:恐龙是怎么转到树上生活的?(从内容的角度)

4:为什么要用“有些……有些……有些……”这样的句式来写恐龙?(写法的角度:排比句)

4.梳理问题

核心问题:① 为什么用排比句来介绍各种恐龙?② 恐龙是怎样一点点变成鸟的?

次要问题:恐龙为什么长得不同?

生物学的问题,课堂上不需解答。

三、精读课文:根据依据,合理推测

(一)第二自然段

1.找找科学家提出的推测,划出来。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 小型恐龙的后裔。”

2.找找科学家得到这样推测的理由,划出来。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宁……欣喜若狂。”(联系下文)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有许多相似之处。”(联系上文)

3.师小结:人们做推断有依据,并写在一个自然段中方便读者阅读。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第四自然段:

1.找到两个时间点?

——生: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2.这两个时间点,发生了什么?

生:两亿四千万年前  出现恐龙

生:数千万年后  繁衍家族

3、解答核心问题①:为什么要用排比句来介绍各种恐龙?

生:形态各异

师:什么叫形态各异?

生:有很多种类。

师:连起来解答这个问题。

1:因为恐龙形态各异,所以需要用排比句来表述,否则表达不清。

2:用排比句简单地说明清楚了。

4、解答核心问题②:恐龙是怎么变成鸟的呢?(下节课再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两个时间点:恐龙基本的演变。

二、深入学习:第四自然段排比句

1.齐读:写恐龙形态各异的部分——“有些……有些……有些……”

2.排比句,每一个分句的内容是不同的。

1)第一组“有些”讲的是什么?

生:恐龙的【行走方式】。

2)第二组“有些”讲的是什么?

生:恐龙的身长和体重。【师归纳:体型】

3)第三组“有些”讲的是什么?——生:恐龙的食物。【师归纳:食性】

4)小结:在介绍时,用三个分句,从这三个最为重要的角度来写。尽管恐龙家族形态各异,但不用再多写,已经说清楚了。   

此外,因为形态各异,所以每个分句都介绍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比如:两足和四足,一大一小,食肉和食草。

3.再次齐读排比句。

三、解答问题:恐龙是如何变成鸟类的?

1.课文中的两个观点,第二种观点写得很简短,是什么?

生: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2.联系上文,梳理:恐龙要变成鸟的条件。

1)首先必备的特点是什么?

生:骨骼中空【板书】

师:是什么意思?

骨头是中空的,很轻盈。

2)第二个特点是什么?

生:前肢变长【板书】

3)第三个特点是什么?

生:长出羽毛【板书】

4)另一部分特殊情况是什么?

生:转移到树上,学会了滑翔。【板书:学会滑翔】

3.看着小标题,简单说说恐龙变成鸟的过程。【简要复述】

1:有些恐龙先把自己的骨骼进化成中空的,它们的前肢变得越来越长,慢慢地,它们的身上长出了美丽的羽毛。另一些恐龙转移到树上生活,学会了滑翔。最后,他们从不会飞的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

师评:增加了结尾,说得更完整。

生:恐龙为了躲避自己的天敌,把自己把骨骼进化成中空,前肢变长,身上的鳞片变成了羽毛;还有的转移到树上生存,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滑翔,最后变成了鸟类。

师评:增加了前提,可能是演变的原因,说得更简练。

生:小型的恐龙为了躲避天敌开始进化。它们的骨骼变得中空,前肢变得越来越长,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在树木之间跳跃的时候,慢慢学会了滑翔。最后它们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

师评:越来越流畅,简练。

四、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1.科普文章要写得准确,推测要有依据。课文最后一句话写得很准确,哪个词能看出?

生:越来越近。科学家是否已经完全了解恐龙变成鸟的过程?

生:不是。

2.遗留问题:恐龙奔跑过程中怎么学会飞行?

还未知,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做出推测。

 听后感

朱老师巧妙地将三个课后习题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1.提问:在初读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接着筛选问题,提取出引导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围绕这几个问题,带着学生在精读课文、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去解答,成为梳理文章脉络,训练简要复述的教学环节。

2.复述:通过朗读、提取信息、概括小标题,来进行简要复述的训练。

3.写法:一是推测。推测没有写在单元目标中,而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都是对过去、未来的探索,因此推测无处不在。同时在提问和解答时,也需要找到依据的支撑。延续上一课的训练,老师引导学生去找推测的依据、推测的结论,体会科普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准。二是排比。为什么要用排比句来写恐龙,排比句的内容选择上有什么特点,怎样写才能涵盖所有多样的情况等,是对学生写排比句更高阶的方法指导。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