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课堂还可以是这样的
2023/3/2 10:38:36 阅读:116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我在小学教语文 ,作者魏华
原来课堂还可以是这样的
文/魏华
能来到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加入二年组,结识这么多优秀的老师,跟特级语文大咖面对面的交流,真是太太太幸运了。
生动、有趣、自由、平等,这是我第一次听竹平老师上课的感受,好像理想照进了现实,原来课堂还可以是这样的。打破传统秧田式座位,学生们面对面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氛围活跃却又不失规矩。老师呢,没有三尺讲台上的威严,倒像是飞舞的小蝴蝶,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飞到那儿,脸上永远挂着笑意,俯下身子侧耳倾听孩子们那些精彩的发言。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这节课是单元开启课,以汉字文化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顺势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后,初读4篇课文。读的方式花样百出,在这样自由的课堂中,没有给学生任何束缚。“想读的就站起来”“这篇课文怎么读?你们有什么好建议?”无论提出什么建议,老师都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孩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接着老师引导学生随便选一篇文章,找3个字提问题。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粥用水煮,为什么有弓?”“葱和心有什么关系?”“蛋字下面为什么有虫?”……每一个孩子都在认真思考,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的碰撞。吊起孩子胃口的竹平老师呢?并没有给出任何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看书籍、上网查等方法自己解决心中的疑惑,并跟大家分享,孩子们对汉字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识字单元不仅仅是认识字,而是应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汉字的欲望,进而了解汉字的规律,提升自主识字的能力。反思我自己上的识字课,还在机械地让学生记住“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些枯燥乏味的识字方法,认为一节课的成功标准是字会读了,字会写了,课文读流利了……这样的语文课堂和生活完全脱节,忽视了孩子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
竹平老师说:“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自然本真的生命生长过程,学生语言的发展,智慧的开启,素养的提升等都应该是在自由的境界中自自然然地实现”。这样的课堂“随性自然”,知识技能目标,都是潜移默化地在一个个学习活动中完成的,不是刻意地灌输给学生的。重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就不会再有“河东师吼”,更多的会是“欢声笑语”。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