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暂时不适合整体推进
2023/3/2 10:19:36 阅读:128 发布者:
一、为什么要做大单元教学?
简单地说,传统的单元教学与大单元教学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单元教学通常是线性教学结构(一套教材的所有单元,所有老师严格按照教材编写顺序来教)。这一教学结构有什么问题?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篇报告中曾指出这样的单元教学结构“知识间的内在关联、知识结构化”存在的问题严重。
2022年4月21日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变革就是“课程内容结构化”,旨在改变知识、技能的简单线性排列方式,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凸显学科的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
于是,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逆向教学等新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所以,有不少人开始了相关研究,尤其是做起了大单元教学。
二、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大单元教学”老师还要做呢?
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大单元”或“大单元教学”进行查找,的确在语文新课标中没有查到“大单元”或“大单元教学”。但是,这一次16门学科课程标准颁布还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颁布了,这一方案还是值得读的。在方案的第五部分课程实施中的第二条“深化教学改革”中谈道: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这一方案是16门学科共同的方案,也就是说这一条是属于16门学科的。如果你认可这一点,语文学科做大单元教学也是必须的。
三、为什么说大单元教学暂时不适合整体推进?
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分析方案中的这一规定,这也能让我们精准认识要不要开展大单元教学:
一是大单元教学属于“课程实施”中的“深化教学改革”,如果你不愿意实施新课程,不愿意深化教学改革,那就可以不搞大单元教学。对于一线老师来说,你让所有的老师主动实施新课程,愿意做深化教学改革的事,是有难度的。
二是这段话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思考,它们是“探索”与“积极开展”。这两个词告诉我们,中小学各门学科可以搞大单元教学,也可以不搞,当然如果你是积极的探索者,愿意积极开展,就可以积极投入这一探索。不愿意做这些事,就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来,当然没有必要做大单元教学。
三是这段话告诉我们做大单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就是大单元教学的好处。有的老师说,“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未必只有大单元教学,如果以其他方式达到了,难道不行吗?大一统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
四是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语文教材的大单元教学,对于所有的语文老师来说都是新事物,都是0起点。在没有弄清楚大单元教学怎么回事,没有先期实验的数据,大面积地推进肯定不可以的。盲目推进,肯定会出大问题的。
五是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有了三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上是10年一修订。很显然,这部课标及方案肯定10年左右的时间会修订的。如果愿意探索的老师敢用10年时间来探索,“大单元教学”的成果就会在各地展现,说不定下一部课标及方案的修订就不会使用“探索、积极开展”等词,肯定是全面推进了。
四、大单元教学呼唤探索者来实践
我的五点分析,相信大家能明白方案中的那句话,也能明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要不要搞大单元教学了。其实,如果大家读过语文新课标发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一定知道里面有“大单元及大单元教学”。为什么正式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删除了呢?我的理解是让全体教师搞大单元教学是相当大的挑战,许多一线教师根本做不到,即使有专家把一个个单元设计好,把每一节课件给到大家,也很难保证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因为大单元教学不仅需要深入解读教材,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进行单元知识结构化重组,需要根据“教—学—评”一体化进行综合设计,还要面对学习任务群,从任务群的角度去思考,相当耗时。所以课程方案鼓励教师做大单元教学探索,在语文新课标就不做统一要求了。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努力做教学探索者,在深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化解传统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大胆实验了,只有用心实验了,只有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师积极开展了,才能从理论与实践角度确定这一教学思想是否管用。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