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题研究 | 如何避开常见的8个“坑儿”

2023/3/2 9:46:56  阅读:141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乐乡树人 ,作者山栀子

课题研究如何避开8个“坑儿”

——二谈“关于课题开题会的那些事儿”

★陈绍清

2023223日,由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开展的“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在云阳县紫金小学中型会议厅举行。5个市级规划课题主持人、7个县规划重点课题主持人以及部分主研人员共60人参加了开题论证会。

此次开题论证会完全按照重庆市教育规划办要求的正规流程进行,历时5个小时。为了保证开题论证会的质量,特邀了奉节县教师进修学院的3位专家和云阳县教科所的2位专家。本人作为县教科所的首席专家全程参与了此次课题开题论证会,对5个市级课题出现的常见误区印象深刻。为了引领一线教师科学规避课题研究常见的8个“坑儿”,现详细梳理有关“避坑儿”的那些事儿。

01“坑儿”在何处?

综合梳理5份开题报告,结合课题主持人的现场陈述,笔者发现课题研究8个常见的“坑儿”,分别涉及课题设计、课题实施、课题保障三个方面。

下边以某所城区小学申报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的探究”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1.忽视拟题名称的“精心雕琢”,课题名称贪大求全。

有的课题名称为了所谓的“高大上”,穷尽词眼“找噱头”,结果华而不实;有的课程名称过于冗长,措辞不精炼;有的课题名称缺乏常识,明显存在“硬伤”。

该课题的承担单位是一所城区小学,一所小学的研究力量肯定有限,如果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系统研究,肯定不现实。小学有三个学段(第一、第二、第三学段),是三个学段同步研究,还是选择一个学段进行研究,课题名称中没有体现;小学语文作业类型多样,是多种作业同步研究,还是只针对学段特点选择重点作业类型进行研究,课题名称中也没有体现。而且,课题名称中最后一个词“探究”与常识不符。

2.忽视研究意义的“精细撰写”,研究意义过于“简洁”。

研究意义与价值应说明该研究将会对现有理论体系以及实践产生怎样的贡献。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来说,研究意义与价值必须清晰地将研究与现有的知识与理论体系结合在一起,对实践领域而言,研究意义与价值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教育情境中的情况。

该课题没有从国家“双减”政策背景、国家新课改背景、县域小学教育背景、校情特殊教育背景四个层面进行逐层解析,功课做得不够。

3.忽视文献述评的“专业叙写”,文献述评缺乏“逻辑”。

文献述评要么重述轻评,“述而不评”;要么率性而评,评不到点子上。没有从国外、国内两个层面进行精要梳理。

关于国外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的内容,该课题文本中全是“空白”;关于国内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的内容,仅列举了魏书生、孔凡晶、许玉乾三个人的研究成果,内容不够“厚重”,缺乏上海市教研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大咖级”专家的研究成果。此外,述评部分没有点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点”和“创新点”。

4.忽视核心概念的“科学界定”,部分核心概念界定不科学。

对核心概念要么抓得不准,要么界定不清;课题主持人缺乏专业的“样本”引领,不知道如何科学界定核心概念。

该课题缺乏核心概念“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或“作业设计策略”的科学界定,没有从优化设计策略的主体、对象、理念、原则、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子概念出发,给出操作性定义。

5.忽视研究理论的“强力支撑”,研究理论基础不“厚重”。

  研究理论是课题研究的基点和支撑点,没有理论支撑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但大多课题主持人忽视研究理论基础的撰写,导致“轻理论支撑,重实践研究”的现象。

该课题文本中仅列举了两种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优化教学理论)作支撑,稍显单薄。

6.忽视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差异区别”,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设计有一定“硬伤”。

研究目标是研究内容的统领,而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两者呈现上下位关系。课题研究中研究者要准确把握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涵义与关系:研究目标是表达通过研究建构怎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等,收到某些方面的变化与成效(即“通过什么方式,收到什么效果与变化”)。它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经验,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知识产品。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深化。课题研究要达到预想的目标,通常需要把目标加以分解,围绕目标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验证的具体研究项目。也就是说,研究内容是与研究目标对应的、具体的、可操作的一个个研究点。

该课题文本表述有三个不足:1.目标中有内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的指导性手册;2.内容中有目标:……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校本课程;3.目标与内容中有些话相似、重复。

7.忽视课题成果的“精心谋划”,研究成果缺乏“含金量”。

课题预期成果不能使用模糊语言,必须提出便于考核的成果形式及数量。比如,核心论文的选题是什么,题目名称是什么,由谁来写,发表什么级别的刊物,要早作谋划,分工到具体的人。再比如,将前测的调查报告和后测的评估报告升格为领导指示的“资政报告”,纳入课题的成果物化范围。但资政报告非一般人能写,要高起点思考、低落点行动、高水平打磨,凸显报告的创新意义和资政价值。

该课题在预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缺乏评价类成果;二是缺少核心论文、创新机制、资政报告、课程资源等重要成果;三是预期阶段性成果表述不规范,将研究手段、方法与成果混为一谈。

8.忽视保障机制的“动力牵引”,课题经费预算太少。

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是一项聚焦教育热点的行动研究,需要人、财、物等“动力系统”作坚强保障。该课题由学校校长亲自担任主持人,且属于市级规划课题,预算经费仅1万元,明显经费保障不力。

02为何会有这些“坑儿”?

综合分析以上课题研究存在的8个“坑儿”,其主要原因有四个:

原因之一:缺乏课题研究的相关常识。一线教师做课题,大多属于“东拼西凑”型,即参照一个样本,下载一些资料,然后组装成一个所谓的完整文本。其实,课题研究必须要恪守常识,基于常识做课题。

原因之二:缺乏课题研究的优秀样本。研究优秀样本,可以缩短课题研究者的成长周期。一线教师受优质资源的限制,很难找到优秀的申报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之类的优秀样本。这是导致研究者想做课题,却做不好课题的根本原因。

原因之三:对课题研究存在侥幸心理。课题研究不是作秀的塑料花,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磨刀石。但某些课题研究者对课题研究认识错位,将做课题研究等同于撰写论文。更有研究者急功近利,总想着找熟人打打招呼、说说人情,让课题结题“软过关”。

原因之四:缺乏良好的区域教科研生态。许多领导者总是错误地认为,搞课题那是科研工作者或是大学教授的事儿,一线学校只要守住“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教师的命根”这个主阵地就行。这种错误认知直接导致区域教科研生态“恶化”。承担课题研究的普通教师得不到“行政推动”、专业引领的力量。

03如何避开这些“坑儿”?

针对上述课题出现的8个“坑儿”,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之一:进一步充实研究意义的内容

课题组可从国家“双减”政策背景、目前新课改背景、县域小学教育背景、校情特殊教育背景四个层面进行层层分析,精准把握研究的“大背景”和“风向标”。

建议之二:科学梳理文献述评

课题组可从国外、国内两个层面进行精要梳理。述评分“述”和“评”两部分,一定要把“评”的部分写好,要写出研究者通过厚重的文献研究,精要的文献分析,得出本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哪儿,价值点和创新点是什么。

建议之三:对核心概念“作业优化设计策略”进行科学界定

建议课题组弄清优化设计策略的主体、对象、理念、原则、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子概念,给出操作性定义。

比如,针对如下14种优质作业的设计方式,找准研究的“聚焦点”:1.单元类作业(大单元作业,侧重引导孩子系统学习);2.合作类作业(侧重引导儿童学会合作);3.体验式作业(侧重带领儿童学会体验);4.自主式作业(侧重提升儿童自我效能感);5.创智类作业(侧重提升孩子综合能力);6.主题类作业(侧重引导儿童学会创新);7.游戏式作业(侧重让作业充满无限趣味);8.表达类作业(侧重展示多元自我);9.制作类作业(侧重手脑联盟的创意行动);10.非正式作业(侧重以追求自我学习为向度);11.跨学科作业(侧重培养人的全面能力);12.探究类作业(侧重引导儿童提升思维品质);13.专题类作业(侧重融合于生活的作业);14.想象类作业(侧重挖掘儿童的创作潜能)。

建议课题组围绕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的作业类型,进行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的行动研究,要深度提炼在全市有推广意义的研究成果。建议第一学段选取体验类、制作类、创智类作业进行行动研究,第二学段选取想象类、表达类、自主式作业进行行动研究,第三学段选取跨学科、探究类、单元类作业进行行动研究。

建议之四:进一步丰富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可将将目前最前沿的元宇宙理论、脑科学理论、生本教育理念、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业设计理论等引入课题,作为理论支撑。

建议之五:进一步优化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撰写

研究目标方面,按照前边所说的常识,从中观层面叙写,要围绕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之策略,凸现新观点、新策略、新经验;研究内容方面,建议从如下三个角度叙写:作业现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分段分类行动研究,进行创新实验——研究效果后测,建立作业评价新机制。其中分段分类行动研究,要分第一、第二、第学段设置子课题,选取优秀教师进入课题组。

建议之六:进一步优化成果形式,增加研究成果“含金量”

课题组可从三方面进行再优化:一是及时补上评价类成果的缺口;二是将核刊论文(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5000字以上)、新课题研究机制(推动作业优化设计策略走深走实的新课题研究机制)、资政报告(将前测、后测的调查报告升格为县市领导指示的资政报告。好的资政报告等同于一篇核刊论文)、课程资源(分阶段、分类别共建共享优质作业资源库)等纳入重要成果范畴;三是最终成果简化为三项:研究报告;资政报告;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系列资源成果。

建议之七:加大课题经费保障力度

建议学校增加经费投入,确保课题组调研考察、成果物化等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既然是校长领衔的市级课题,要做就要做成在全市有影响力的精品课题,借课题研究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教师的教研力和学校的学术品牌影响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