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支招 | 即时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与调和剂

2023/3/2 9:00:04  阅读:134 发布者:

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特定教学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反馈的教学行为。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与调和剂。教师应根据即时评价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调整教学的进程。那么,教师对学生该如何进行即时评价呢?

1

“不经意”时评价

学生的奇思妙想常常发生在教师的不经意间,让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于是就采取“是啊”“很好”等模糊措辞来一言带过,以求在学生的不经意间仍然“回归”教学预案。其实,教师不妨通过灵活的即时评价,借用学生这些奇思妙想来与教学预案自然并有效地“接轨”。有时,教师“不经意”中发生的事情需要教师很“在意”,琢磨学生的“语意”,理解学生的“心意”。

一位数学教师教学二年级“角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把用两根红色小棒组成的活动角学具叉开一些,再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变化后的感觉。许多学生都认为“角变大了”,这一观点也正是教师需要的答案。突然,有一个学生说:“现在这个角像花一样开放了”,这一回答让教师很惊讶,于是也就顺着学生即时评价道:“是啊,是像花一样开得很鲜艳”。

其实,除了顺着学生的话语重复一遍,教师还不妨追问学生“你为什么认为现在这个角像花一样开放了呢?”,估计学生就会说出“因为这个角变大了”之类的数学语言,这不就又符合本课的中心思想了吗?教师这样“追查”式的即时评价,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感觉似乎在敷衍,而是听得真切和明白。

2

“不注意”时评价

学生上课开小差、分神发呆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原因比较多,它与学生学习目标的高低、明确与否和学生的睡眠质量、劳逸结合程度等有关,当然还与教师课堂的组织方式密切相关。如果是学生原因的“不注意”,教师应该通过即时评价提醒学生注意。

当课堂上发现某个学生开小差,我不会批评他,而是会用积极的语言关爱他、帮助他。一节课上,两个学生闹别扭,小组讨论时,男孩就是不肯参与。我走到男孩的身旁,俯下身子,询问他原因。见他没吱声,后排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同桌两个性格不合,几乎天天闹矛盾,为的却都是一些小事。

于是,我贴到男孩耳畔,轻声说:“你知道世界上最宽广的是什么吗?”男孩被我的问题问住了。“是男孩的心胸。你是男子汉,所以要多多包容女孩子。”然后,我示意让男孩拍拍胸脯,自我暗示:“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我的胸怀。”男孩照做后,皱在一起的眉头舒展开了,化为了一字眉,多美的一张笑脸啊!

如果是教师原因的学生开小差,那么教师就需要反思和改变自己形象或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学,努力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乃至生命的“成长点”,匹配它,激发它,放大它,最终让学生在喜欢你的人和喜欢你的课中自觉改变学习状态。

3

“不如意”时评价

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会让人“不如意”。当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即时评价,或激励,或渲染,或引导,或提问,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时,教师的“不如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不会“见风转舵”,教学缺乏“软着陆”的弹性。

教学语文四年级《猫》一课时,教师发现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不高,于是通过即时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经历去沉入文本:“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都养过哪些小动物?”

学生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即时评价道:“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怎样才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别人听,让别人也与你一样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呢?老舍先生是这方面的高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情感的。”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很快把学生带入到了兴趣盎然的阅读之中。

4

“不满意”时评价

在课堂中,有些学生的表现让人不甚满意,但有时候这样的“不满意”并非纪律问题,而可能是学生遇到了知识上的困惑或学习上的障碍,此时,教师的即时评价应能够对症下药,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此时,这样的“不满意”或许还可成为教学的契机。有时,教师的“不满意”中孕育着教学的“春意”,在教师的埋怨之下或许埋藏着教学的“暖意”。

在教学数学四年级“倍数和因数”时,学生用乘法算式寻找3的倍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33×2=63×3=9”后,刚想顺此提问“3的倍数写得完吗?写不完怎么办?”时,发现有一位女生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及时停笔后端坐着听他讲解,而是还在埋头继续不停地写着3的倍数。

教师质问这位女生:“你写完了吗!”这位女孩一惊,知错地低声答道:“写完了”。教师怒言:“那你还在写!”教师看到该生停笔后全体学生都聚精会神了,才按照预定方案接下去让学生思考:“一个数的倍数写得完吗?”学生齐声答道:“写不完”。教师追问:“写不完怎么办?”有学生答道:“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在上述案例中,“一位女生还在埋头不停地写”恰恰不是教学的异端,而是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表露。此时,教师应该让这位学生说说还在不停地写的理由,在这一学生的没完没了中借机引入“一个数的倍数写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这样教学就成了学生迫切解决难题的需要。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吓”住,强行终止学生正常的学习行为。

5

“不同意”时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对此,教师既要允许学生大胆表达,又要严格甄别,努力保证“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的统一。特别是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与时代和民族倡导、推崇的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时,教师应该给予“不同意”的即时评价,不应做放任自由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同时积极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教学语文《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提问:“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后, 你懂得了什么?”一位学生说:“我懂得了乌鸦很傻, 好不容易找回来的肉, 又被狐狸骗去了。”另一位学生说:“我懂得了如果我们爱听奉承话, 就容易受骗上当。”还有一位学生说:“我懂得了狐狸很聪明。我们要学习狐狸, 要想得到一种东西, 就要会讨好人、奉承人。”……

其中,“我知道了狐狸很聪明。我们要向狐狸学习, 要想得到一种东西, 就要会讨好人、奉承人。”这种体验和见解, 背离了我们传统的诚信待人的处世之道, 与当今所倡导的构建诚信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违背, 教师就应该即时评价,对学生说“不”,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版权声明 | 内容源于图书《课堂教学50个怎么办——为你细说5×50个这么办》,作者严育洪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