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管理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刚开学,面对琐碎繁多的事务,不少班主任尤其是新手班主任感触:一个人忙不过来啊,怎么办?实际上,“三招”办法,班主任就可以从“保姆型”转变成“董事长型”。
第一招:厘清工作范畴,明确工作职责
班主任管理工作可以归纳为三个范畴——决策性工作、协调性工作、事务性工作。
1决策性工作
决策性工作指的是对学生和班集体在一定时期的发展中所作出的规划,以及在具体的发展中为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方法等,具有预见性、规划性、调控性等特点。可见,决策性工作是班主任“非我莫属”的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和策略性的组成部分。
例如:制定班集体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制定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具体任务,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等。
2协调性工作
协调性工作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方面的力量,来协调开展的工作。正确开展协调性工作,能充分调动各种内外部因素,以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及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其空间特征,又可以分为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等不同类型:
——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强调的是校内与校外的空间特征:内部协调工作包括跟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科任教师和少先队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外部协调工作包括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社会上的教育力量,跟学生家长保持沟通、联系等。
——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强调的是校内的空间特征:纵向协调是指班主任跟年级组、学校各行政部门等的协调性工作,是班主任向上沟通的途径。保证班主任工作跟学校的整体工作协调一致,以更好地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
——横向协调指的是班主任跟同年级各科任教师、少先队等方面的协调工作:这种协调有助于加深对学生的要求,着重体现教育的一致性和合力性原则,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3事务性工作
事务性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繁杂的部分,包括处理班级中各种杂事,组织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活动等。这一部分工作,又可以分为常规性工作和临时性工作。
——常规性工作是学校每一阶段工作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学期始末的教育,组建班委会,组织考试,组织各种节日的庆典活动,开展各种比赛,评定学生操行等。常规性工作具有周期性、计划性等特点。
——临时性工作是指非预期出现而需要加以处理的各种事情:如组织学生完成学校各部门临时指派的任务,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这些工作都是不定期出现的,具有临时性。
在决策性工作、协调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这三个范畴中,班主任应该更多地承担决策性工作和协调性工作。因为这两个工作是需要专业背景、经验积累和科学理论的,是班主任教师必须亲力亲为的工作领域。
而事务性工作,就可以指导学生去做,发挥学生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班主任是一位设计者,而学生是建设施工者;在组织班集体活动时,班主任是幕后导演,而学生是前台演员;在处理班集体事务时,班主任是参谋,而学生是具体操作者。
我们确定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也就明确了以主导作用为核心理念的职能观,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有些班主任非常忙却忙不出效率的问题。
第二招:让每一个学生有事可做
班级管理应该是“管是为了不管”,其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施行自我管理。所以班主任要敢于“放手”——之所以“放手”,是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在班级管理的“金字塔”结构中,班主任是组织者、管理者,属于顶层;中间是学生干部;基层是普通学生。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例如,从班里的多媒体设备、图书的管理到门、窗、灯的管理,从班级公约的制定到班级文化墙的布置更新,从班级活动的开展到优秀小组的评比等……人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大家各司其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班主任在“放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要本着“学生能做的班主任不做,学生不会做的教着做或师生一起做”的原则,从“教”到“导”再到“放”,循序渐进地进行。
——在班级走上正轨前,班主任手把手地“教”,勤勉地督查,且责任到人:实行班干部分工管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协助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慢慢地形成了习惯。
——逐步培养班干部,对班干部细心、耐心地“导”。指导班干部进行常规管理工作,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放在抓重点、抓学生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如间操、自习的纪律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完全会做了,班主任就可以彻底放手了。
班主任们如果把“放手”当做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就会在学生心灵上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把班主任从日复一日、机械不停的忙碌中慢慢地解脱出来。
第三招:携手科任教师和家长
班级管理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仅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也是不够的。只有与科任教师和家长团结合作、协同互助、共同教育,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1借力科任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
虽然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但是科任教师也是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个班级的发展依赖于全体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
要达到借力科任教师,形成教育合力的目的,班主任需要处理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平时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彼此尊重信任,支持帮助,密切配合。
班主任要创造条件让科任教师参与管理班级事务,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共同管理。例如,让科任教师行使班级管理的权力:
——在评选班干部、优秀学生推荐等工作中,先由学生民主推选候选人,在此基础上请所有科任教师参与评选,他们的“关键一票”将决定最终确定的人选。这样既体现学生的民主推选,也充分尊重了科任教师的意见,进行多角度考评。
——在班风学风建设中,班主任要以积极的姿态倾听科任教师的合理建议及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对策。
——在班级活动中,要邀请科任教师参加并给予指导,主动征求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可能采纳和实施。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是作为新世纪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坚定的教学工作信念。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交流合作的社会。只有让科任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够发挥班级管理的整体效能。
2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孩子、教师和家长三者都是“主角”,三者要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团结互助、友好合作。如何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呢?
——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要讲清楚为什么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即:为了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家长紧密地与学校、班级配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校教育环境。
——组建“家长委员会”机构,包括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组织策划部长、财务管理部长、宣传管理部长、后勤保障部长和委员等。采取自愿申报,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一般任期一年,一年后召开家长会,家长投票合格者继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家长委员会成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该组织机构的作用力和工作效率,所以建议班主任选择有热情、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能力、有胸怀的家长作为家委会的骨干力量。
——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制度,确定各成员的主要职责。
由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就可以借力于家长委员会。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家长与班集体的联系,使家长认识到自身言行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教育的巨大作用。
通过借助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力量,解决了班主任工作压力大,面对琐碎繁多的事务一个人忙不过来的问题。
建议班主任跳出亲力亲为的“保姆”思维,转变为“董事长”的领导思维,学会借助他人力量进行“共治”。如果班主任能将“问题”变成“课题”去研究探索,班级管理的烦恼就变成了乐趣。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