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艺术——适当留白
2023/3/2 8:44:21 阅读:10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微光微光light ,作者微光微光light
课堂艺术——适当留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日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日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日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那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那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提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必须的空间。“留白”原是国画的一种方法,但是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教学理念,课堂留白不是空白,它是动态的,学生能够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我不理解的知识。思考一下,有没有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还没有等学生思考成熟之后急于给出解答?有没有为了进度自顾自讲?......现实中的课堂总会无意识的忘记“留白”,学生只会丧失了许多自我思考和斟酌的机会,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我们要张弛有度。有意识的提醒自己适当“留白”,有意识的等待,有意识的关注,有意识的倾听。
教育是科学的,是有艺术的。在知识的认知中学会留白,等待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在问题探讨中学会留白,等待学生思维过程呈现,在课堂小结中留白,等待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留白,让我们在等待中体会课堂魅力所在。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