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关于教育的认知

2023/3/2 8:41:06  阅读:129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学习者hpf ,作者黄鹏飞

这几年来,通过听一些关于教育的课程,我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有一个重新认识和逐步加深的过程。李笑来老师认为,教育应该以生产为导向,但体制教育则是以培养生产的参与者为导向的。我深以为然,他的观念对我很有启发,并产生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我对他的观点稍做拓展,对于体制教育,我们是被他们教育的对象,目的是将我们塑造为生产的参与者,我们处于被动地位。对于我们作为个体的人来说,教育应该是自我教育,我们个人是自己的教育对象,应该以主动生产为导向,我们处于主动地位。显然,自我教育是把自己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是更高层次的教育。

一、“自我教育应该以生产为导向”意味着什么?

首先,“生产”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创造价值,创造对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东西。我们凭什么立足于这个社会呢?应该就是对自己、对别人有价值,否则就是不被需要的人,也得不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得不到因肯定而获取的相关收益。而经济上的收益是相关收益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其次,以生产为导向是什么意思?我想就是要以主动创造价值为根本目的。主动创造价值是通过自己设计、主导并实施而实现的,自己处于中心的控制地位。产生的收益,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经济上的,主要部分都应归自己。无论什么社会,主动创造价值的精神收益必然归主动生产者自己,当然对有心的旁观者也可能有所启发。至于经济收益,一个正常的社会,主动创造价值的经济收益也必然应该归主动生产者。

生产的参与者不是价值创造的主要贡献者,也不是设计者。他们处于从属、配合地位,生产的主要收益,无论从精神还是到经济都不会也不应属于他们。当然,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经济收益则可能被参与者,甚至毫无贡献者攫取。

任何一个社会体制都是由社会顶端的精英构建的,他们构建的制度必然反应和配合他们的主要认知和利益,并适当考虑大多数社会参与者的利益。由此可知,体制教育以培养生产的参与者,培养他们希望你成为的那样的人是可理解的。除非你想通过自我教育变成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别人想要的那个样子。

当然,社会也不可能全部由主动创造价值的人构成,必然由主动生产者、生产参与者和不事生产者组成。因为有许多人本身就不想,也没有能力成为主动的生产者,也有只想不劳而获并且付诸行动的人。这正如同社会不可能完全由贤人组成,因为有些人本来就不知道什么是贤人,或者根本就不想变成贤人。也有些人则把弱肉强食的动物丛林法则当作当今人类文明社会的自然准则,认为一切无是无非,存在即合理。也有些人见贤思齐,但因能力所限而成为不了心目中的贤人。

第三,通过生产获得经济上的收益有何重要性呢?借用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层次上的独立都构建于经济独立之上,经济独立是一切独立的基础。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的人格是独立的,是能够独立思考的,是有独立操守的。可是,从深层意义上来说,那都是幻觉。可以试想一下,当我们没有自由选择生存方式的权利,或生存方式随时会被剥夺时,其实就算我们能靠自己所掌握的特定技能赚取金钱养活自己和家庭,这是否算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经济独立的能力呢?经济独立能力和人格独立有什么关系呢?

当经济上不能真正地独立,我们为了生存,是不可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操守和独立人格的。因为如果别人可以随时打掉我们的饭碗,并且我们只有很有限的饭碗,为了生存,除极个别人外,绝大多数人只能屈服,何来独立的思想和操守?往浅层一些说,即便是谈不上自由选择生存方式下完全的经济独立,如果人们在一定范围内想要做什么,基本也都建立在相对的经济独立基础之上。不依靠别人能够生存就是相对独立的,例如孩子什么时候可以不为家长左右?多半是他自己能挣钱生存,做到相对经济独立的时候。

如何做到经济独立呢?唯一正当、合法的手段就是通过主动生产或参与生产获得经济收益,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显然不在此列。生产产生的经济收益是我们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自我教育以生产为导向,使我们成为主动创造价值的人,获取最大的合法收益,使我们成为越来越强也更适应社会的人,优秀的人。 体制教育批量培养生产的参与者,我们配合生产,获取一定的合法收益,使我们成为社会运行中的一个普通配件。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自己的选择,在于是否选择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二、如果选择以生产为导向的自我教育,我应该做些什么?

以生产为导向,即采纳主动生产的人生态度。那么主动生产到底产生的是什么产品?前面已经说到,主动生产是指能够设计和制造出对别人、对社会有精神价值或物质价值的东西。例如作家创作的小说、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文艺作品,其价值在于愉悦了人们的精神,启迪了人们的思考。企业家、商人设计和创造了人们需要的生活和工作产品,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质量。

对于我个人来说,能力尚不足以设计和生产出很有价值的东西。可先考虑从小事做起,摸索价值可能存在的地方。例如在说话和做事之前,想一想,甚至写下来,自己要说的话或要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对自己、别人,乃至社会有什么好处?没有意义或没有好处就是废话或做无用功。如果不但没好处,反而有害,那么就要立即停止。

如果有意义,对人有好处。那么有具体有什么好处?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有好处?是经济价值还是精神价值?这些价值和我做事的目的有无直接关系?即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这个价值,还是这个价值只是做事的副产品,或者是因偶然因素获得的?这个创造出来的价值是如何变成自己的精神或经济收益的?如何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收益?

对于稍复杂的一些事,应该将以上相关问题的思考都统统写下来,用以训练自己的思维,从而养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同时,在自己做到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们也如此思考,也写下来。假以时日,也许严格练习十余次就会形成正确的思考习惯。例如,自己可以以坚持自学为例,孩子以上学为例,将上述问题逐一写下来。以问题为牵引,通过静心思考,整理自己的思路,从而明确自己真正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基本手段。

三、自己关于对教育认知的大致改变历程

过去自己也只是把教育局限于体制教育,把体制教育和一定程度上的自学都当作获得一个或几个社会生存技能的手段。例如学好基础课程,进而学好自己的专业,合乎专业道德地从事相关工作并获取相应报酬。说白了,就是认真地把教育当作了糊口的工具。但是,在这种理念下,无论是自己还是对于孩子,总会产生无聊感或焦虑感。而关于教育的认知并不是直接因为以上问题而进行反思开始摸索的,很大部分是是因为经济问题误打误撞了解到教育应该是什么这个话题的。

大约在2018年底我开始读李笑来老师的书,主要因为自己自比特币诞生及发展算是及时知道的,当然仅限于听到消息而已。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非但没有主动探究数字货币到底是咋回事,没有从中获利,反而被空气币带进了坑,于是想知道那些从早期就买入并坚持持有比特币的大腕们是怎么思考的。

开始是先买了一些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方面的书,从书上及网上得知有李笑来这么一个人,是币圈里的大佬级人物,并且他和别人还不一样,出过几本书。于是我购买和阅读了他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和《财富自由之路》,虽然没有说什么比特币或数字货币,但觉得他的观念很有道理。同时也发现自己显然是书中所说的不知道看别人冒险犯错,非要自己亲自冒险买教训的傻子。后来又陆续读了他其它的书,接触到他零星的关于教育的理念,例如体制内的教育是被教育,是被培养成制度教育设计者希望有的样子。只有自我教育,即自学,才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此之前的几年,由于对国家、社会和自己及家庭的未来缺乏清晰有效的预判方法,满脑子都是别人不同的观点和争吵,无法得到自己认可的明确判断,对未来一直感到焦虑。我意识到,归根结底是由于自己严重缺乏严谨的思考能力,从而没有判断力,更谈不上根据判断采取相应行动的执行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我强烈需要搞清自己充满别人观念的混乱大脑,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知思维方面的学习,开始读一些关于思维和逻辑方面的书。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观念,似乎总有些不得要领。此时正好因为想弄清数字货币正是李笑来及其他人的一些关于学习的相关理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读书和自学的目的和状态。

2019年春夏,我从其它的课程里听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人通过获得自学能力而独立,适应社会并越来越强。这与李笑来一直强调的学习、自学、自我教育异曲同工,但是没有说明自学能达到独立、适应社会并越来越强这个目标到底是因为什么,只是说明了这个显而易见的结果。但看到“教育应该以生产为导向”这个观点时,我才清楚为什么自学可以让人更加适应社会,并越来越强。因为,自学使人掌握了主动生产能力,设计和创造出精神和经济价值,其产生的精神和经济收益,使人能够独立和适应社会,并且越来越强。

四、自己的一些希望与愿景

过去,我希望以身作则养成自学习惯,潜移默化妻子儿女,但是效果似乎并不十分明显。也许这与我很少在家读书而习惯在办公室独处的学习方式,以及在学以致用这方面的效果不彰有关。现在,我依然希望自己以身作则,坚持自我教育,希望触动家人,让家人都能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在心中埋下自我教育的种子,在因缘具足的时候生根发芽。

希望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索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窍诀,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和生活目的,并为之而努力。希望儿女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家长主要的精神支持和适当的经济帮助下,不为经济问题所羁绊,尽早投身于自己的爱好和事业之中,早日变成自己心目中的自己。同时,我不但希望孩子们自己要有终生学习,做有用的人的理念,并且还要把这个理念作为家族的理念传承下去。

 最后,总结下自己关于自学的具体方法。对于课程和非虚构类书籍,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主要内容,再经过几次总结过程,最后浓缩在一页纸中。其中,对于各个要点部分的学习,首先根据目录及前言,搞清课程或书由哪几块内容构成。再以概念、问题为牵引,写出对各个要点的理解,然后结合所处的现实情况,与相关要点联系,写下自己的思考。相信经过数年在若干个领域内对经典的阅读、学习和思考,应该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并掌握一定有效的事物判断方法,让自己的脑子至少相对于过去的自己更清醒些。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