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调查报告这样写就能发表┃调查报告

2023/3/1 17:58:44  阅读:125 发布者:

初中英语教材单元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

李保康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

摘要:初中英语教材单元教学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课题,有效突破这个课题的前提是对教材单元教学设计现状的精确把握。本研究在对上海市9个区县447名不同类型的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跟进访谈、文本调查等,发现了基层教师在教材单元教学设计上存在的意识、行为、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单元教学设计;调查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1]李保康.初中英语教材单元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03):23-29.

编者按:2015年下半年,上海市初中英语学科以“单元教学设计”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1216日在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召开同主题教研员论坛,来自金山、闸北、徐汇、杨浦的四位区教研员分别从基层学校开展单元备课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教师在单元课时划分方面的经验和问题的调查、指导基层学校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教材单元解读的路径与方法等四个方面作了专题发言,参与论坛的老师们全方位认识初中英语学科中的单元教学设计。

一、背景

(一)课改的方向

2010年以来,上海市初中英语的教研主题一直是“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输入和输出成为了新的课题。而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正是破解这个课题的必然选择。

(二)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于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需要教师们从单元的视角出发,整体把握学科教学的综合目标,厘清单元和课时之间、课时和课时之间的关系,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标服务于课时目标,每一个课时目标指向于单元目标。

(三)教学的困惑

当前情况下,教师课堂教学随意化和碎片化现象依然存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教研组管理的问题还是教师个体的行为问题?是教师的意识问题还是能力问题?要解决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对上述问题有明确的答案。

(四)“教材单元”的界定

“教材单元”指《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中的Unit。每一个Unit都围绕着某个话题,由readinglisteningspeakingwriting等部分组成。

二、调查方法和阶段

(一)调查时间和方法

第一阶段:问卷设计。

第二阶段:201591日—920日,以“问卷星”为调查工具开展网络问卷调查。

第三阶段:2015925日—1020日,依据第一阶段的数据统计,开展跟进访谈调查。

第四阶段:20151030日—115日,依据问卷主题,开展文本调查。

第五阶段:2015116日—1110日,撰写调查报告。

(二)取样方法和样本数量

1.取样方法

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们随机抽取了9个区县的教师,参加了本次调查。涉及的教师有职称、教学职务、年龄、专业素养等的分类。

2.样本总量

447份。其中,有效总量为447 份。

(三)调查工具

1.问卷(单选题)。

2.基于问卷的访谈题和文本调研评价。

(四)问卷问题

我们围绕“教材单元教学设计”的主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共计10个单选题,依问题指向分为三个部分:

1.单元教学设计的意识

包括:第1题,您认为《课程标准》与备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4题,对于课时划分,您的理解是什么?第5题,关于三维目标,您的理解是什么?第7题,您认为单元教学设计主要应该研究什么?

2.单元教学设计的行为

包括:第2题,您所在的备课组内如何进行备课?第6题,您在教学中,每个单元(牛津教材的Module或新世纪教材的Unit)的平均课时是多少?第10题,在您的教学中,每个单元的练习和练习讲评平均需要几个课时?

3.单元教学设计的能力

包括:第3题,您在进行单元备课时,在以下哪个方面花费最大的精力?第8题,在课时备课中,您最把握不准的是哪一项?第9题,在进行单元备课时,您最希望区教研员提供哪项帮助?

(五)所获主要数据

1.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意识的主要调查数据

174.5%的教师们认为《课程标准》能指导单元教学设计。

267.34% 的教师认为课时划分依据单元教学目标。

3)有20.36%的教师认为三维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

469.57%的教师认为单元教学设计主要应该研究单元教学内容与目标,说明教师们对内容和目标都是比较重视的。

2.关于单元教学设计行为的调查数据

1)从调查的结果来看,85.01%都是开展集体备课的。

2)单元的课时数48节不等,有一定比例的教师(19.46%)用了8个课时。

3)每单元用于练习和练习讲评的课时数也从14节不等,其中12.98%的教师用了4个课时。

3.关于单元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数据

1)单元备课中花费精力由高到低为:多媒体的制作(30.43%);练习的选择和编制(25.06%);单元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析(23.27%);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的确定(20.58%);课时的划分(10.67%)。

除了极个别教师在课时划分上花了较多时间外,其他教师们在另外四个方面都花了较多的时间,其中尤以多媒体制作的时间最多。

2)在课时备课中把握不准方面,由高到低为:输出活动的设计(51.45%);教学重点或学习难点的把握(17.67%);输入活动的设计和练习(作业)和评价的设计(15.44%)。

每一个选项都有不同程度的教师选择,其中超过一半的老师感觉对输出活动的设计最为困难。

3)在进行单元备课时,最希望区教研员提供帮助的方面,由高到低为:提供课时多媒体课件(30.87%);提供课时资源(29.31%);提供课时作业设计(12.53%);提供单元评价设计(10.07%);提供课时教案(9.84%);提供单元内容与目标(7.38%)。

数据显示:六个选项都有一定比例的人选择。其中,尤以提供课件和提供课时资源为最多,分别达到了30.87%29.31%

三、初步解读

(一)教师们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意识比较到位。

1.教师普遍认为,《课程标准》对单元教学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可见,《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在绝大多数教师心目中已经得到确立。

2.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划分教时应该依据单元的目标,说明教师在确立课时的时候有了单元的意识,能够从单元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体考量。

3.对于三维目标的把握,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教师认为三维目标应该是单元目标的较少,只占五分之一。

4.对于单元教学中主要研究内容的理解,近七成的教师认为是单元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这说明,老师们还是能够意识到单元教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们在单元教学设计行为的表现上参差不齐

1.在教学设计开展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都以集体备课的方式开展备课活动。

2.在单元课时和练习课(含练习讲解课)课时数的确定上,有较大的差别。

(三)在单元教学设计的能力方面,教师们还存在着明显的欠缺

除了课时划分外,教师们在单元教学设计能力上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包括单元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析、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的确定、练习的选择和编制、多媒体的制作、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特别是输出活动的设计等等。

四、典型数据的跟进调研

为了进一步研究问卷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我们选取了其中6个典型的数据开展了跟进调研。

(一)典型数据跟进调研1:访谈(访谈对象:15人)

数据1.《课程标准》能指导单元教学设计(74.5%

问题:平时备课时是否使用《课程标准》?

回答:“是”,1人;“偶尔翻翻”,2人;“不用的”,12人。

数据2.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都应该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45.19%

问题:每课时备课时都能明确三维目标吗?

回答:“能”,8人;“只有知识和能力目标”,5人;“只有教学内容”,2人。

数据3.单元教学主要研究单元教学内容与目标(69.75%

问题:单元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回答:“组长讲”,3人;“书上有”(指书本contents部分和单元后的语言点罗列),8人;“讨论决定”,4人。

数据4.组员先独立备课,然后集中商讨(85.01%

问题:平时集体备课的主要流程是什么?

回答:“主备人(很多时候是备课组长)布置进度,讲述教学内容”,4人;“主备人(很多时候是备课组长)布置进度,讲述教学内容,个别教师就开展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看法”,4人;“主备人(很多时候是备课组长)布置进度,讲述教学内容,分配课件设计、作业设计内容”,7人。

数据5.单元备课中花费最大精力的方面是多媒体制作(30.41%

问题:为什么花这么多精力在多媒体制作上?

回答:“能有效促进教学效益”,10人;“节约上课时间”,2人;“没有课件,上课不方便”,3人。

数据6.课时备课时,最把握不准的是输出活动的设计(51.45%

问题:为什么最把握不准的是输出活动的设计?

回答:“缺乏素材”,4人;“所设计的活动学生反应不热烈”,7人;“输出活动经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4人。

(二)典型数据跟进调研2:文本调查

教师访谈的结果是否能够客观反映现实情况?为了得到答案并了解真实情况,我们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开展了文本的调研,以期找到佐证。

第一方面,针对上面访谈的问题145,我们开展了文本调研,采集了很多案例。其中典型案例如下:

1.某备课组活动记录实例(一个学期):

1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2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3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4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5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6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7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从上述备课组(该学期一共活动了)七次活动的记录内容(见表1至表7)中可以看出:

1) 内容几乎都是日常工作的布置和安排,没有涉及《课程标准》的学习和使用,印证了典型数据问题1中,教师“从来不用《课程标准》”的说法。

2)缺乏集体备课中关键的互动交流和交流后共识的记录,印证了问题4中,大多数人认为备课活动是“主备人(很多时候是备课组长)布置进度,讲述教学内容,分配课件设计、作业设计内容”的说法。

3)对多媒体研究和制作的过程几乎没有记录,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问题6,“单元备课中花费最大精力的方面是多媒体制作”的活动并没有在集体备课中得到解决的状况。

第二方面,针对访谈调研中出现的问题236,我们查阅了教师的备课教案。

观察备课记录,可以发现:

1)教师在备课时关注了课时的划分(本案例用了5个课时)。

2)有教学目标的研究和表述,也有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可是,在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没有看到情感目标的表述。这和典型数据问题2中,大多数人说的“每课时备课时都能明确三维目标”的表述不一致。

3)从备课的内容看,和典型数据问题3中,大多数人认为“单元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是由书本contents部分和单元后的语言点罗列”的观点不一致。

4)从输出活动的设计看,和典型数据问题6中,很多人表示“课时备课时,最把握不准的是输出活动的设计”的说法一致。

5) 另外,虽然教师们认为单元目标很重要,却没有看到相关内容的表述。

五、主要结论

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对《课程标准》的了解度、认可度越来越高,对《课程标准》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共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设定已经为绝大多数人接受,有了从单元视角去研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的意识。在备课活动中,具有了集体备课的形式。在课时的划分方面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做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的意识和行为有较大的差距

1)教师认识到《课程标准》对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实际操作中却每每把《课程标准》束之高阁。

2)有开展集体备课的形式,但是活动过程却没有很好地体现集体的作用,参与、切磋、共识较少。

3)能意识到从单元的角度去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目标,但是备课里却没有单元教学的目标。

4)课时的划分很少体现对学生的考虑。

2.教师在单元备课时的能力不够

1)教师对单元目标总体把握不准,甚至忽略。

2)在课时备课时,几乎各个重要环节都存在着把握不准的倾向。

3)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准备上,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分析等方面却花时较少。

六、改进建议

(一)完善教研(备课)制度

1.重制度

坚持学期前开展完整的学期备课,学期中结合单元教学实施情况开展课前备课。学期后整理一学期的单元备课资料,形成三个系列:单元教学设计系列、单元教学后记系列、单元教学典型案例系列。

2.重过程

1)备课前:主备人做好充分的准备,辅备人明确侧重,各有思考和相关资源物质准备。

2) 备课中:主题介绍,侧重点评,分题讨论,取长补短,形成共识。

3)备课后:整理资源,修改设计,形成班级授课教案。

3.重成果

1)正确定位目标系统:包括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环节目标、练习目标、评价目标等。

2)清醒认识学生特点:包括他们的认知基础、认知风格、年龄特征、最近发展区等。

3)精心做好学案设计:包括情境、环节、过渡、学法、练习资源、教学辅助等的设计。

(二)加强学习、指导和实践

1.明确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

单元教学设计以单元为视角,话题为主线,关注单元综合目标的分课时达成,关注单元教学中的整体性、相关性、阶梯性、综合性。

2.研究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在《学科教学指南》的框架下选取某个教学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以形成一定的范例,让教师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有章可循。

3.示范单元教学设计备课活动

通过示范,使全体教师明了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备课(教研)活动的基本路径,从而开展有效备课。

4.探索做好微环节教学设计

根据教师在教学设计各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微环节研究。通过培训、观察、讨论、共享,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5.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评价

根据区域的特点,制定基于师情的单元教学设计评价量表,用评价引领、规范教师的行为,用评价提升教师单元教学设计的质量。

本文来源:《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6年第3P23-29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