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数学教研•教师发展 | 课堂把脉育素养 赛练结合共成长

2023/3/1 17:38:22  阅读:113 发布者:

课堂把脉育素养

• 数学教研  教师发展 •

赛练结合共成长

二实小数学组以师生差异发展为学期工作目标,20232月,学科教研组推出了序列化活动。

新教师

课堂把脉育素养

新学期的第二周,数学组成立了由备课组长、学科部长、以及部分校级领导组成的调研小组,调研小组成员两两组合走进每一位新教师的课堂,从学科常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活动组织、资源意识、素养培育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把脉,同时对于调研组成员自己来说也是一次自勉。

课后,调研组成员与新教师进行一对一反馈:发现亮点—找到问题—分享经验。

为此,新老师们感受良多。

张琳老师

作为一年级的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常规,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要时不时组织。正确使用口令,在上学期已有训练,这学期可以增加眼神示意,关注边缘学生,而且点赞卡可以随时发,随时表扬鼓励。

反思本节课,我还应该重心再向下,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要感谢刘老师和谢老师抽空听我的课并评课,还要感谢平时对我指点教学的丁老师和许老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都会帮我梳理一遍流程,指出重难点,我们数学小组也会一起讨论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我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努力钻研,做到能与学生连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黄文静老师

数学组一如既往对新教师课堂教学十分关注,很荣幸得到来自孙校长和毛老师的认可和夸奖。在前期毛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学习内化后,迈着自信地步伐进入课堂,孩子们非常专注,课堂上积极发言,资源丰富,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

课后孙校长和毛老师及时对我课堂的成功做法表示认同,也指出了主要问题,更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非常感谢身边的老教师们每日的点滴指导,我受益匪浅。

孙悦老师

路部长和黄老师从课堂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内容的合理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分析和改进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在办公室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都得到了及时的解答。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收获,使课堂灵动,让学生乐于参与,有思考有收获。

张丹婷老师

作为新教师,在接到“推门课”的通知后,心里就开始犯了难,我应该怎样选课?怎样上好一节课?这节课应该怎样安排?我的师傅毛修丽老师,利用休息的时间与我一起搭建框架,设计细节,组内其他老师也热心帮助,我心里非常感激。

课后,路部长和教研组长郑老师,作出了客观点评,在教学目标定位和学生实际把脉上点出了我的困惑,让我深受启发。

姜彦菁老师

我执教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课时,课后师傅曹老师针对我课堂上的不足提出了很多切实的建议:教学内容上,时间分配要合理,要思考哪里可以快哪里需要慢;教学目标上,要守住底线目标,能力要求上不封顶,努力在课堂上提优辅弱。

张蔓老师

感谢数学组,总能获得针对性点拨的机会。一节课,总是先听再上,连板书的结构化设计也少不了组长和师傅的指导。课后,季部长和备课组长许老师给了实用的建议:方法的迁移、重心的下移等。要学的有太多,努力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骨干教师

赛练结合共成长

为深入推进新课标的学习与解读,落实新课标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222日下午,二实小数学组“新课标”理念的实践转化暨数学青年教师训练营活动在翰学校区录播室举行。本次活动由路叶娜副部长主持,孙敏副校长和钱亢副校长全程参与。

首先,黄筱钰和杨文君两位老师进行了首次“无生教学”展示:《纸的厚度》和《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前两位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分析学情,解读教材,设计流程,在无学生环境下自然投入、生动模拟。黄老师的课堂亲和自然;杨老师的课堂循序渐进。短短十几分钟,两位老师用语言和动作呈现了一名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随后是互动评议环节,老师们依据新课标,围绕教学目标、推进感的设计、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使用、课件板书等分享出了自己的观点。季部长从比赛经验和课型特点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钱校长指出:1.无生教学但要心中有生;2.课的导入要新颖;3.教师的语言要艺术地切换;4.情境要有连贯性、练习要有层次性。孙校长指出:1.教师需要在模拟环境下想象出最理想的状态,突出课感;2.过程要有设计感,每个环节要生动、鲜活,向听课老师表明“教什么,怎么教”;3.要体现学生认知的衔接和活动的衔接。

除此之外,在座每个年级的老师都积极碰撞,从自身经验和理解出发,分享“小”智慧。

最后,为了提升经验和成果的提炼能力,数学组的青年教师集中观看了《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全国教育理论刊物优秀编辑颜莹老师的专题讲座——《教师论文写作的困境和突围》。

论文写作不仅是表达和工具,更是一种更新自我的方式。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期待老师们以此次讲座为起点,奋发创新,潜心笃志,逐渐形成以文字表达教育思考、记录教学生活的工作品质。

转自:“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