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总结角的基本特征,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1:猜图形 猜一猜,老师带来的分别是什么图形?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学生回答:三角形露出3个角,五角星露出5个角,长方形露出4个角,圆没有角。 同学们通过图形露在外面的角,猜出了它们是什么图形,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现在老师把所有的角都剪下来,这些图形都是角吗? 既然这些图形都被我们称作是角,他们肯定有相同的地方,对不对,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这种被我们称作角的图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对于三角形,五角星、长方形、圆,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说出角这一个模糊的概念,为后来角的正确认知打下基础,再运用剪一剪这一个小活动,顺其自然提出下一步任务:总结发现角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活跃了学习气氛。】 活动2:总结角的基本特征,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思考:找一找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先独立思考(2)再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展示:他们都有一个尖尖的的地方;(板书一:一个顶点) 他们的边都是直直的;(板书:直的边) 他们都有两条边。(板书:两条) 教师按上述方法操作,把总结的特点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总结: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 【设计意图: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任务二:巩固角的特征 活动1: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加深学生对角特征的理解: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 【设计意图:刚刚我们通过找一找,找出了角的三个基本特征,接下来的判一判,就是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本领,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加深学生对角特征的理解: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 活动2:画角 (1)画角需要准备什么重要的工具?(引导学生说出直尺,并说出为什么) (2)画角需要画出角的哪几个部分?(引导学生再次总结角的特征) (3)学生首次尝试自己画角。(师巡视指导) 同桌互相看一看、说一说创作的作品是否是角。 学生上台展示,角是由哪几个组成的?你是怎样在你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 一定会有学生只画出了两条直的边,而没有画顶点。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进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画角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4)总结完注意事项之后,再次让学生用新学的准确的画法,再画一个角,最后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创作的。 画角要记住:先画顶点再画边。(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画角是这次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任务三:小游戏,进一步深化角的知识 活动1:比较角的大小 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直角,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还是同样大? 在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凭我们的眼睛,去比较事物的大小,还要通过我们的小手去动手对比一下,实践操作一下。 出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再次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 引导学生学会对比:我们数学上的角,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去对比角的大小,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有大有小。】 活动2:做角 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吸管,你觉得老师会让同学们做什么? 学生:做角。 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这个吸管做一个角,开始。有小朋友做好了,让这个吸管做成一个角,举起你的角,谁来展示一下,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把吸管中间弯一下就形成一个角了。 把吸管弯一下就形成一个角了,为什么它是一个角? 难度升级:请同学们做一个大大的角,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的角,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3:说说生活中的角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活动4:欣赏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角,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中的美,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全课小结: 学生梳理本节课收获及疑惑,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