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概念如何统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2023/2/28 15:44:55  阅读:171 发布者:

2022421日,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本次新课标修订强调 “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就此提出一个疑问,大概念到底是什么?

大概念是什么?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语境下,真实性学习特别注重专家素养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特征的专家思维,另一方面,则在于培养学生的高通路学习迁移能力。

不同于低通路从“具体问题”到“具体问题”的迁移方式,高通路迁移旨在不断形成“具体与抽象”之间相互交错的复杂认知结构,激发学生能将所学知能迁移到高度不相似的现实情境之中。这一迁移路径需要通过理解才能达成,而理解形成的关键则在于抽象的“大概念”的建立。

高通路迁移 VS 低通路迁移

“大概念”是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协同思维,是将素养落实到教学中的锚点。要正确理解“大概念”,就要理解“大概念”的“大”及其内涵的多样性。

首先,“大概念”的“大”表现在具有生活价值。今天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就像我们前面反复强调的那样,“大概念”不仅要打通学科内和学科间的学习,还要打通学校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路径。“大概念”不只是学科的基础概念或重要概念,更是与学习者未来真实生活息息相关且有意义的知识。

再进一步讲,大概念之所以有生活价值,是因为它蕴含了专家思维。专家结论的可迁移性是很弱的,

其次,“大概念”不仅限于概念,具体来说,“大概念”有三种表现形式:

1)概念。指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这是“大概念”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2)观念。表现为一种看法和观点,其常常反映了概念与概念的关系。

3)论题。即很难给出确切答案的“大概念”,主要出现在人文艺术领域。由此可见,“大概念”的内涵远远超过了日常生活所理解的概念范畴。

综上所述,如果要给“大概念”一个定义,那么“大概念”就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

在实践中,教师们发现提取大概念是件比较难的事,这里给大家介绍八条路径,其中前面四条是 “自上而下”,而后面四条是“自下而上”的,具体如下:

1)课程标准。所有“大概念”的提取都要参照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关于概念、观念的表述有时可以直接提炼出“大概念”。

2)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高度凝练的学科教学目标,因此学科核心素养常常就是比较高位的大概念。

3)专家思维。大概念反映了专家思维,因此专家思维也是“大概念”的直接来源。

4)概念派生。“大概念”与“大概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可以通过概念派生或总结的方式来产生“大概念”。

5)知能目标。通过将某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目标向上位延伸,提炼出更高层次的“大概念”。

6)生活价值。“大概念”强调与真实生活情境相贯通,因此,发掘学校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联通点是提取“大概念”的重要方式。

7)学习难点。这里的学习难点既包括学校教学中的难题,也涉及未来生活的难点,两者都是获取“大概念”的可靠维度。

8)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反思,能帮助发现目标出现的偏差,厘清“大概念”。

英语学科大概念是什么?

英语学科大观念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的融合统一。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从“依据课程标准,分析单元内容,梳理各语篇主题意义”“基于单元学习内容和语篇主题意义,建构单元大观念”“基于单元大、小观念和学情,制订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四个方面展开,真正落实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大概念又如何统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下面将以 PEP《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 Unit4 My home 为例,从提炼单元大小观念、规划单元学习目标、优化单元学习内容、实施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活动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在大观念统领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方面的探索。

提炼单元大小观念,明确单元育人价值

学科大观念是隐性的,暗含在教材内容深处,指向学科具体知识背后更为本质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时,应综合考虑单元各模块内容所要表达的意义并发现其关联,从育人的角度思考单元内容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并以此确定单元大观念。

四年级上册 Unit 4 My home,主要有 Part A 找猫、Part B 找钥匙、Part C 找眼镜三个模块组成,主要学习内容是家庭各居室名称、常用家具名称及 Where… 引领的单复数句型。通过分析单元意义可以看出,本单元试图通过有趣的、洋溢温馨家庭氛围的故事的学习,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 Put things in order 的好习惯。

    

虽然 Part A Find the cat 并不符合 Tidy the room and form a good habit 的主题,但作为这个单元起始课,其目的是引出家中各居室名称及单元核心句型的单数形式,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经历 Part B 找钥匙的忙乱和 Part C 找眼镜的慌乱,体验到随手乱放给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扰,最后通过阅读绘本故事 Put the thing where it is,回扣整个单元的主题和大观念。

通过单元大小观念框架图,可以看到大小观念是在深入分析单元内不同语篇背后深层意义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高位性,能帮助学生形成对主题相对完整的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大小观念在单元中起到了提纲挈领作用,单元不再是一堆碎片化英语知识的叠加,而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规划单元学习目标,明晰单元发展路

从课程内容视角看,本单元 PartAPartBPartC 各有不同侧重点:

A 部分主要借助 Sarah Amy 家做客寻找宠物猫的故事,学习重点句型 Where is she? Is she in the? 及其答语,核心词汇 bedroom, living room, study, kitchen, bathroom

B 部分主要借助 John 与妈妈慌乱找钥匙的情景,学习重点句型 Where are ? Are they? 及其答语,核心词汇 bed, sofa, phone, table, fridge

B 部分还包括一个读写板块:Wu Yifans living room,借助吴一凡客厅物品的摆放这个场景,区分、应用 Where? 句型的单复数形式,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

C 部分主要借助熊爷爷与熊伯伯寻找眼镜,戴错眼镜的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重点句型 Where are ? Are they?

从知识难易程度和主题意义两个方面分析,可以发现 B 部分的读写板块 Wu Yifans living room 是整个单元最难的一部分,难度超出 C 部分熊爷爷与熊伯伯戴错眼镜,所以需要调整其位置。

结合单元大观念、单元内容和学情分析,本单元总体目标制定为:

1.能在

或实物的提示下,正确读出核心词汇 bedroom, living room, study…,并能运用这些词汇进行相应话题的表达;

2.能在情境中,区分并运用核心句型 Is she in the?Are they? Where is ? Where are ? 询问物品的位置,并能做出正确应答;

3.能在视频或

等的帮助下,听懂、理解对话或语篇,并能围绕物品的摆放进行至少 4 个话轮或至少 5 句话的口头交际;

4.能在本单元故事学习过程中,体验到随手乱放给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扰,意识到 It's good to put things in order,养成及时归纳整理并物放有序的好习惯。

这四个目标围绕大观念层层深入,体现了大观念的结构性,为单元的发展明晰了路径。从 “知道什么”,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家庭各居室英文名称、常用家具英文名称等;到 “能做什么”,能用英语围绕物品的摆放进行口头交际或介绍;到 “能理解什么”,能理解 It's good to keep things in order 这一大观念;再到 “应该怎么做”,即内化所学转变为实际行为,养成及时归纳整理并物放有序的好习惯。

   优化单元学习内容,深化单元育人作用

制订好单元整体目标后,教师需要从课程内容视角优化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如果教材单元内容比较聚焦、主题鲜明,就没必要改变教材单元内容的安排。如果教材单元内容较为零散,教师就要围绕单元主题意义,分析教学内容、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 Part A 找猫、Part B 找钥匙、Part C 找眼镜这三个故事真实、有趣,发展脉络清晰严谨,没有修改的必要,但 Part B 部分中的读写板块 Wu Yifans living room 是整个单元最难的一部分,语篇中涉及 Where… 句型单、复数的混合使用,难度超出 C 部分熊爷爷与熊伯伯戴错眼镜,C 部分只涉及 Where… 句型复数情况,所以需要把B部分的读写板块 Wu Yifans living room 调整到单元的最后,与教师精心挑选的回扣单元主题的绘本故事 Put the thing where it is 统整为本单元最后一个模块,综合输出模块,将语篇的输出和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有机融为一体,深化单元育人作用。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活动,确保单元育人效果

大观念的获得和理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的。因此,教师要基于单元目标开发有层次、有逻辑和有内在关联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这一系列活动中,形成以大观念为统摄的知识结构,形成能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形成对自我或对他人或对社会新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

下面从课程实施的视角,以第二课找钥匙为例,重点陈述如何基于大观念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01

学习理解类活动——紧扣主题

T: Lets have a new lesson. Can you read the title?S: Yes. Find the keys.T: Have you ever lost your keys?S: Yes.T: What else have you lost?S1: I lost my schoolbag.S2: I lost my book.S3: I lost my clothes.

评析

本环节旨在师生自由谈话中,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基于相关生活经验自主表达对课题的感知。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对插图进行提问。

站在教的角度,通过这两个小活动,打通文本与学生生活,推动学生对课题和插图的意义感知和建构,为下一个活动的推进做好铺垫。

站在学的角度,通过这两个小活动,一方面学生拥有了话语主导权,另一方面,与文本发生共鸣,产生代入感,想象自己就是文本中的小主人公。

02

应用实践类活动——理解意义

T:Where are the keys? Are they on the table? Are they near the phone?T:Discuss in groups, where are the keys?

T:How does John feel when he can't find the keys.T:If you were mum, what will you say to John?S1:Johnput the keys on the wall next time.T:To avoid losing keys again, do you have other suggestions to John?

S1:Johnput the keys on the wall next time.S2:Johnput the keys in the box next time.S3:Johnput the keys on the desk next time.

评析

站在教的角度,本环节旨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快速获知文本的表述方式和语言表达特点;在生生互动中内化新的知识结构;在 how what 引出的问题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意义,同时形成可迁移的能力。

站在评的角度,本环节能很好的观测到学生新知识结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及调整下阶段的教学。

03

迁移创新类活动——领悟观念

T:Do you have any seeking time?S:Yes,we have.T:Why were always seeking for something?S:Because we put it everywhere.T:What should wo do to avoid losing things?S1: Classify our things.S2: Write a memo.S3 :Put your things away.

T:Yes, we should have a good habit, put things in order.

评析

站在教的角度,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背后的大观念进行内化,辅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和价值判断,养成 keep things in order 好习惯。

站在评的角度,本环节旨在观测学生对语篇背后大观念 It's good to put things in order 的理解程度,观测学生能否总结自身经验形成有理有据的行为观点,观测学生能否意识到物放有序重要性等。通过表现性评价活动的开展,更利于学生的思维外化、行为外化,更加有利于教师观测学生的实作能力和表现能力,更有利于单元育人目标的达成。

由此可见,大观念统领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单元的育人作用,并将育人目标融于整个单元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建构起连贯的、整合性的知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持久留存的核心价值观念,从而达成英语学科育人目的。

来源 | 博山小学英语教研、星教师等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