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胡远明:一线教师的10个选题“雷区”,您踩中了吗?(三)
2023/2/24 14:39:14 阅读:124 发布者:
“雷区”之五:背离政策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作业设计的调查研究》
研究背景:
……
目前在我们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分为“线上和线下”这两部分。经过半学期的实践最近发现:
1.有反应学生写作业太被动提不起来兴趣;
2.有反馈书面作业有点“老套”过于死板陈旧;
3.还有部分家长不懂英语根本辅导不了;
4.或者要求应该多布置点线上作业,少一点线下书面作业;
5.也有反映说线上作业久了会对孩子视力不好;
6.线上作业多了学生就容易“着急”错误率就会高;
7.学生为了好玩而去做线上作业;
8.老师通过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业情况呢......
因此如何高效的设计线上+线下作业成了关键,基于此,我想带着这个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做一进步的探索和研究。
老胡观点:
这是一名小学二年级英语教师主持的课题,是希望通过“线上+线下”混合作业的设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该教师提到了这样两个问题,即“有反馈书面作业有点‘老套’”和“少一点线下书面作业”。在这两个问题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书面作业”。据了解,2018年8月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显然,二年级的学生留书面作业是违背相关国家政策的。违背国家政策的选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雷区”之六:不知所云
课题名称:《斯土斯民 立德树人——融合河南乡土历史与“中外历史纲要”的一种探索》
一、研究背景
立德树人,核心在德。什么是德?受宋明理学带来的儒学心性化的影响,“德”由外在认可转而强调内在圆满。近代中国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交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对“德”的理解——个体化与群体化缺一不可。
所以,“德”不仅是外在认可与内在圆满的统一,更是个体化与群体化的统一。“德”的培育,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景,学校的作用毋庸置疑。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指出教育的真谛就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正因为此,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才会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对照当下的历史教学,囿于种种原因,如升学的压力,课时的紧张等,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反而成了大而空洞的骨感性总结,缺乏了历史的丰满的细节和张力。课程论专家张华教授甚至认为过去60多年来的我国的教育和社会领域伤害最大的学科就是历史学科。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历史教学的调整来实现新形势新课改下的立德树人的目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河南省作为实施新课改较晚的省份,完全有优势和条件在借鉴其他省份优秀的经验基础上把工作做的更扎实。
老胡观点:
该课题的“研究背景”,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看懂了是什么意思?或者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反正,我是看了几遍也没有看明白,表述得“云山雾罩”,完全是“不知所云”。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