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厉兵,众志成城。大家好!《每日闯关》栏目又与大家见面了!
自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胶州市初中物理学科以“减负提质”为目标,扎实推进新课标理念落地落实,全面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进行作业改革,力求精简高效,依托“物理梦工厂”,布置实践性作业和实验作业,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胶州市初中物理学科的老师们潜心研究新课标和中考试题,精心设计制作每日课后作业。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同步在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公众平台《每日闯关》栏目中与大家见面,希望能对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帮助!
主编王正文,胶州市初中物理教研员,青岛市教学能手、胶州市优秀教师。多次出示青岛市公开课、交流课、一师一优课以及胶州市公开课、示范课,并在青岛市和胶州市教研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多次参加胶州市和青岛市优质课比赛,成绩优异。获得胶州市教学能手、青岛市教学能手和胶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区级市级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并参与了多个有关教学课题的研究。
人生格言: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能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每日闯关习题
胶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李平
一、 单项选择题:
1.以下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量进行的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学校操场上一个足球的直径约22cm
B.我国一元硬币直径2.5mm
C.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m
D.中学生的脉搏每秒钟跳动70次左右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16.34cm的铅笔,其中准确值是16.30cm
B.读数时视线倾斜会产生误差
C.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可以再继续使用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工具所造成的误差
3.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5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0.236dm、2.63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425cm
D.2.43cm
4.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
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
5.如图所示,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以“天问一号”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B.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
C.若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静止的
D.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6.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v=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一辆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该车以5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汽车匀速转弯,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
D.对于匀速直线运动,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7.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8.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段平直的道路上骑自行车,他们从同一地点O同向出发,两位同学的s﹣t图象如图,当t=60s时,甲、乙相距60m,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0﹣60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乙比甲晚20s开始运动,且v甲=3m/s
③0﹣6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6m/s
④当t=40s时,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时距离O点120m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9.如图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丁
10.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二、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概念或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越快 ,速度越大
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选择为参照物
C.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D. 测量时误差是不能消除的
12.如图所示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
B.斜面坡度越陡越好,便于计时
C.小车在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在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13.图是甲、乙两辆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三 、填空题:
14.如图所示,所测木块长度是______cm。
15.地球距离月球约3×108m,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5s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32m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s,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22m,探测器移动速度为 m/s;再经过5s,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s。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m/s,则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探测器距离障碍物 m。
16.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乙从起跑线同时起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m,由此可知v甲 v乙;若甲、乙两同学分别以同样的速度再次赛跑,让甲从百米起跑线后退10m,乙仍在起跑线,甲、乙同时起跑,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t甲 t乙(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 实验题:
17.在“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云云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 (选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3)如图甲,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cm,若tA、tB、t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乙,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BC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5)如图丙,云云分别画了小车从A运动到C的几个图象,其中与实验相符的是 。
(6)B点是AC的中点,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云云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BC偏 ,她的做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五、计算题:
18.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6s,刹车前以90km/h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35m。
(1)汽车减速过程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司机若饮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会变长,此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了70m(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饮酒后反应时间是多少?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每日闯关习题答案
1A 2C 3A 4D 5B
6D 7D 8C 9B 10C
11AD 12AD 13ABD
14 2.35
15 2;2
16 大于;小于
17 (1)v=s/t (2)小;时间(3)40.0;0.2 (4)大 (5)B (6)小;错误;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她的方案不正确。
18(1)20m;(2)2s。
作者简介:李平,胶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教育格言: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让和煦的教育之光笼罩着人类,也温暖着一颗又一颗需要教育的心。到那时,教育如阳光、雨露、空气,笼罩着全人类。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