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识字写字
实践梳理探究
——一年级下册识字“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设计者: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国富
设计思路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通过阅读鉴赏与识字写字,学习运用阅读随文识字、借拼音识字、用字理识字、集中归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等识字方法,初步理解象形、会意构字的基本特点。本设计整合一年级下册两个识字单元和七个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大胆实践,进一步尝试运用情境识字、字族识字、加一加减一减识字、语境识字等识字法,巩固象形、会意构字,理解形声构字的基本特点,通过阅读、听说、背诵、书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梳理与探究汉字的意识与习惯,促进识字写字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紧密关联,积累与运用经典词句,阅读并讲述汉字故事,初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本设计的核心任务为:发现、梳理汉字造字的特点,运用字词积累语言,为游园活动做准备。此核心任务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与心理发展特点,努力改变单一重复、机械枯燥的识字与写字,将识字识词、学词用词融合在阅读、交流、梳理等实践活动中,识字学词的过程即朗读文本与运用词语的过程,在注重综合性、实践性的梳理与探究中提升识字写字能力,让学生的识字写字成果在班级展示平台、学校游园活动和广阔的生活中自由展示。
任务四至任务八针对学习内容的特点,分别采用某一主要识字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应尊重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与习惯,只要不违背学习汉字的规律,老师不能过分强调单一的识字方法,综合运用识字方法更能激发学生主动、独立识字的兴趣。任务一、二、三、九、十应结合每节课具体的学习内容,将讲述成语、创设情境、读文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写字、听故事诵诗文合理地融入开课、课中和结课。任务四至任务八按学习内容,可逐步学习各识字法,亦可各任务交错式学习,将这五项任务交错融合,在任务九集中识字后,对各内容与识字法进行整体比较,初步梳理出汉字的构字特点,尝试在《生字表》内找出象形、会意、形声造字的汉字。本设计的每一项任务,既可独立,又可随时整合比较,从而发挥学习任务群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快乐识字写字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个体语言经验。
学习目标
1.听老师讲述成语故事或出处,培养认真倾听、乐于表达的习惯,自主积累成语。(教学重点)
2.结合插图,创设真实又丰富的识字情境,用随文识字、注音识字、情境识字、加一加减一减识字、字理识字、语境识字、集中识字、生活实际中识字等方法认读、梳理、运用字词,学习常用偏旁,乐于自主识字词。(教学重点)
3.坚持正确的坐姿,学习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看-写-评-展”相结合,当堂书写生字词,完成书写作业,当堂交流评价修改,培养欣赏书写作品、热爱汉字、创作书写作品的意识与习惯。(教学重点)
4.自主、合作制作生字卡片,运用识字法梳理与探究汉字的特点,阅读汉字故事,模仿讲述汉字小故事。(教学难点)
5.拓展听说成语,诵读更多古诗韵文,鼓励当堂背诵,积累与运用经典词句文,初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品位。(教学难点)
学习内容与课时安排
建议共17个课时
学习准备
生字卡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一年级下》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画说汉字(小学1-2年级升级版)》
(【东汉】许慎)
学习过程
任务一
讲故事,识字词,看图说话
活动1: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师生讲述成语故事或出处。
每节课开课学生选择一个成语,听老师讲述成语故事、出处或意思。老师板书该成语。鼓励学生讲述,师生点评,老师补充。
2.听完讲述后可提出疑问,可用成语说话,师生尝试当堂解惑,老师适时引导、提炼。认读并记住当堂听讲的成语,尝试着回家讲述给家人听。
活动2:看图说话,了解学情
1.端正坐姿,根据当堂的学习内容,看课本P3、P6~7、P54、P58插图,讲述图中的内容。了解学生的观察发现与口头表达能力。
2.聚焦插图的细节处,联系身边的生活场景,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如,P3图中鱼跃起、鸟入林,P6~7图中青蛙捕捉害虫,P54图中蜘蛛结网,P58图中背跃式跳高。
设计意图
每节课开课即分享一个成语故事,师生任选,待选的成语中巧妙包含本学习单元的生字,既能激发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全时段关注成语的兴趣,又能在各语境情境中识词学词,培养随时积累并运用成语的习惯。看图说话不强调运用课文中与插图有关的词句,引导学生关注插图细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启发联想想象,了解学生口头表达的实情作为及时调整后面学习任务的依据。
任务二
明确核心任务,激发识字情趣
【创设情境】
老师:孩子们,上个学期咱们通过阅读与交流,学会了阅读中识字、借拼音识字、集中归类识字、明白字理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识字方法,初步理解了汉字象形、会意造字的特点,在学校、家庭和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认识了许多字词,好多同学都成为了“阅读能手”“识字大王”。
本学期,咱们继续比一比谁的识字能力最强。在一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两个单元识字和七个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咱们集中时间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认读更多的字词,还能发现、梳理出汉字更多的造字方法,在运用字词表达交流中积累语言文字。敢于挑战的同学,可积极参加学校游园活动中的“汉字真奇妙”“我为汉字代言”等游戏。
“发现、梳理汉字造字的特点,运用字词积累语言,为游园活动做好准备”,这一项大任务,咱们大约用17节语文课来完成。
设计意图
在本学习单元的第一节课即创设更开放、更有趣的识字情境,明确学习单元的核心任务,让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紧扣“发现梳理汉字构字特点”“运用字词积累语言”“为游园活动做准备”这三项子任务。
任务三
读文随文识字学词
整体感知汉字构字
活动1:评价导向,明确标准
出示朗读评价表,引导学生读懂朗读目标、具体标准、评价主体和三个等级。
活动2:朗读课文,随文识字学词,
整体感知汉字构字
1.结合朗读评价表,自读当堂学习的课文。老师根据实情,每节课可一篇一篇学,也可整合多篇,甚至整册全部识字课文。
2.同桌互读,依据朗读评价表互相点评,指出优点,提出建议。
3.指名同桌汇报读,老师随机正音、带读。检查是否能读准读顺本学习单元内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汉字的构字特点,为学习下面的任务做好铺垫。
【重点词句】
设计意图
看懂并明确朗读评价表后,每节课均需充分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各种形式的朗读不少于15分钟,在朗读中识字学词用词。此任务中,不能重复机械地认读词语,需将词语归入课文中,随文认读词语、学词用词,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一群汉字、词语的相同构字法,为深入学习各种识字法并进一步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服务。
任务四
情境识字,学习《春夏秋冬》和相关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
活动1:创设情境,看图想象,
用词说话
1.老师:假如你是北京的一年级学生小京,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和秋游活动,请参考课本P2插图中与春天、秋天有关的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联系亲身经历或听过看过的材料,讲述虚拟情境的景色。师生评价,老师适时指导、鼓励、提炼,引导学生能准确地运用词语讲述北京相应季节的景色,及时出示P13“日积月累”描写春景的词语,学生认读,并运用在讲述中。
如,游览北京颐和园:春风吹,绿草长,桃花开,柳叶飘,鸟儿鸣,游船行……游览北京香山:秋霜降,秋风凉,枫叶红,草叶枯,鸟虫鸣,松鼠嬉……
2.老师:假如你随父母暑假去杭州西湖旅游,寒假去西安骊山旅游,请参考课本P2插图中与夏天、冬天有关的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如,游览杭州西湖:夏日阳光艳丽,忽然乌云飘来,雷雨阵阵,打落在满池的荷叶上,一顿饭的时间,雨停了,阳光普照,娇艳的荷花经过夏雨的淋洗,变得更加明艳。游览西安骊山:冬日普降大雪,雪花飘舞,山岭披上银妆,房屋大地覆盖厚厚的积雪,室外有贪玩的人们堆起的雪人,殿内是贵妃曾沐浴过的温泉池……
3.老师:小圳参加学校春游,游览深圳莲花山公园,假如你也一起春游,请参考课本P3插图,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适时出示莲花山公园雨林溪谷、山顶广场、风筝广场、人工湖景区的实景
,激发联想与想象,运用“青草、红花、游鱼、飞鸟”等词语,讲述公园的景色和游客的活动。
4.老师出示深圳著名景点四季的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眼中深圳的春夏秋冬。老师适时示范。
活动2:创设情境,自主识字词,
用词说话
1.听天气预报音频,复述有关天气的词语。
老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音频,学生认真倾听,再复述听到的与天气有关的词语。如,阴、晴、多云、雨、雾等。
2.看天气预报视频,复述天气情况。
老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学生认真观看,再复述播报的天气情况。重点评价学生复述天气的词语是否准确,可忽略知识性、纯记忆错误。
3.自主识字词,模拟播报天气。
(1)自主认读课本P11“识字加油站”的字词,交流更多有关天气的词语。
(2)运用与天气有关的词语现场播报当地当时的天气情况。老师录音,便于回放。师生评价。老师适时示范,播放全国不同省市广播、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音频视频。
(3)学生模仿练习,再次播报全国不同省市的天气预报。
4.用相似学法自主学习语文园地二、六、八“识字加油站”。
(1)创设与语文园地插图和词语相关的情境,讲述你看到想到的。
园地二:观察教室里的陈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物品;出示各种情境
,观察后讲述自己看到的物品。
园地六:看插图猜想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出示夏日各种情境
,观察后讲述自己看到想到的事物。
园地八:看插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出示卫生间情境
,观察后讲述自己看到的物品,也可说说自己在卫生间劳动或洗漱的经历。
(2)认读词语,初步理解量词,运用词语说话。
集中出示园地二、六、八“识字加油站”的词语,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联系生活实际任选词语说话。师生点评,注意用准量词,初步领悟量词的特点与作用。
5.课后实践,运用“识字加油站”的词语说话,家长帮忙录音或录像,鼓励发到班级群分享。家长评价。
(1)回家向家人演示播报当天当地的天气预报。
(2)回家向家人讲述自己家里的各种陈设物品。
(3)回家整理一次卫生间,边整理边讲述你整理的程序。
设计意图
运用
词句、音频视频创设识字与表达情境,整合课本多个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联系广阔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识字学词、用词说话的情境,让识字这一项语文基础工程轻松、务实地扎根在语文课堂和日常生活中。
任务五
加一加、减一减识字,
学习《姓氏歌》《猜字谜》和语文园地七“识字加油站”
活动1:创设情境,读文识字,
介绍姓氏
1.创设情境。
老师:孩子们,咱们刚认识时,你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姓氏的?有人会用组词的方式,如“张冠李戴”的“张”,有人会用名人的姓氏,如“李白”的“李”。我们还可用汉字的构字方式来介绍,如“木子李”。咱们快来朗读《姓氏歌》,试试这种办法介绍自己的姓氏吧!
2.多形式朗读课文,同桌、小组、男女、师生一问一答式朗读第一节,齐读第二节。用课文中的例子理解加一加构字法和偏旁构字介绍法,注意汉字做偏旁时的字形变式。如:木+子=李,木子李;弓+长=张,弓长张;古+月=胡,古月胡;口+天=吴,口天吴;“徐”字是双人旁,双人徐;言+午=许,言午许。了解“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百家姓》中的首8个姓氏,了解“诸葛、东方,上官、欧阳”是复姓。
3.师生交流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的姓氏,初步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
(1)师生交流,用自己认为最清楚、最有趣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
如:我姓张,弓长张。我姓章,立早章。我姓陈,耳东陈。我姓程,禾字程。我姓王,三横王;我姓黄,共田黄。
(2)老师出示《百家姓》中部分姓氏(带拼音),老师带读,学生自读、互读。
简介《百家姓》:《百家姓》是一部关于姓氏的作品。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活动2:创设情境,读文识字,
猜猜字谜
1.创设情境。老师:孩子们,咱们古人过元宵节时,都爱玩猜灯谜的游戏。你们在刚过完的元宵节玩过吗?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常常成为猜字谜时的谜面,不信,咱们来读读识字4《猜字谜》。
2.多形式朗读课文,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边读边思考谜底。两则字谜均能从结构、字义等方面思考并猜出谜底。第一则字谜的谜底是“秋”,第二则是“青”。
3.师生互相出字谜,读字谜,猜字谜。
活动3:加一加、减一减识字,
自主学习语文园地七“识字加油站”
1.运用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以园地七“识字加油站”的字为例,多形式讲述汉字的构字特点。自己练习、同桌互讲、指名讲述,师生点评。
2.观察P118~120《识字表》内所有生字,或观察教室内张贴的字词,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字词,用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讲述汉字的构字特点。
如:雨+相=霜,相+心=想,衣+君=裙,透-之=秀,趣-走=取,搬-扌=般
设计意图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法不能机械训练,需结合具体情境、语境朗读与理解。在汉字加减换偏旁和部件的过程中,发现多个独体字组合形成新字的特点,其合体字的读音与意思会与组合的独体字有密切联系。姓名与字谜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味,探究其根源宜点到为止,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姓氏,在讲述字谜中领悟与表达汉字的构字特点。
任务六
字族识字,学习《小青蛙》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
活动1:读文识字学词,
了解字族识字
1.多形式朗读《小青蛙》,随文识字学词,用词说话。如,用“清清、天晴、眼睛、保护、害虫、事情、爱护、生病”等词语,每个词语说话,或连用多个词语说意思连贯的话。
2.结合插图,理解文意,初步了解字根加偏旁构成一族字的形声造字法。
汉字常常以左右、上下、里外等方式加一加构字,以字根不变换一换偏旁构成一个字族的方式造字。《小青蛙》一课中,河水清清的“清”字,偏旁是三点水,“清”字的字义则跟水有关;天气晴朗的“晴”字,偏旁是日字旁,“晴”字的字义则跟太阳有关;大眼睛的“睛”字,偏旁是目字旁,“睛”字的字义则跟目有关;好事情的“情”字,偏旁是竖心旁,“情”字的字义则跟心有关;“请”字的偏旁是言字旁,其字义则跟言语有关。因此,由“青”字加偏旁组成的一个族群字,其字义均跟偏旁的字义有关,若读一读,还会发现这一族群字的读音均跟“青”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这种造字法,叫做形声造字法。
活动2:自学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字族文,梳理形声字
1.多形式朗读儿歌,随文识字学词,用词说话。如,用“吃饱、泡茶、跑步、抱住、长袍、鞭炮”说话。
2.说说“包”字字族形声构字的特点,先自已、同桌练习,再汇报、评价。
3.师生推荐字族文,读文识字词,用字族文中的汉字实例说说形声构字的特点。
设计意图
字族识字的趣味性强,语境中常常隐含着一串相同构字法的字,如会意字族、形声字族等,学习过程中,朗读文本是重要的前提,学生在读中发现构字方式相同的一串字,初步学习梳理出每一个字族的特点。
任务七
形声字识字,学习《动物儿歌》《操场上》和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
活动1:读文识字学词,
探究形声构字规律
1.多形式朗读《动物儿歌》,随文识字学词,用词说话。如,用“蜻蜓、迷藏、蚂蚁、粮食、蜘蛛、结网”等词语说话。
2.结合插图,理解文意,初步探究形声构字的规律。
引导学生看插图说话,能准确讲述《动物儿歌》一课中的动物、植物名称和动物们正做的事。逐步发现《动物儿歌》里的昆虫名称均包含“虫字旁”。反过来,带有“虫字旁”字的字义就与昆虫有关。
3.根据基本部件的构字规律,看图识字词。
出示多张包含动物活动的
,学生看图说词,认读更多包含“虫字旁”的字词。
4.模仿《动物儿歌》续说句子。例如:
蚊子枝头(
),
青蛙树下(
)。
活动2:朗读课文,
用形声构字法自主识字
1.结合插图朗读《操场上》,随文识字学词,用“操场、拔河、拍球、跑步、踢球、铃声、热闹、锻炼、身体”等词语说话。
2.读儿歌,运用形声构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学生看插图说话,能准确说出《操场上》一课中同学们正在做的体育运动名称。发现同学们的运动动作包含“提手旁”“足字旁”,带有“提手旁”“足字旁”字的字义与动手或动脚的动作有关。
3.根据基本部件的构字规律,看图识字词。
出示多张包含孩子们在各种场所运动、休闲的
,学生看图说词,认读包含“提手旁”“足字旁”的字词。
下面词语供参考:
活动3:形声字识字,自主学习
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
1.同伴互相做“你指我说”游戏,一个手指自己身体的部位,另一个说出名称。
2.认读园地四“识字加油站”的词语,出示更多身体内部器官的词语,如,大脑、血脉、心脏、心肺、肠胃、肝胆、脾胃等,引导学生发现与身体部位和器官有关的字词均包含“月字旁”。老师出示“月字旁”的演变
或短视频,学生初步理解“月肉旁”演变成“月字旁”的过程。
3.运用与身体部位和器官有关的字词,讲述爱护身体、锻炼身体等小知识或亲身经历。
设计意图
将看图说话、读文识字、用词说话相结合,在观察、思考、运用字词中发现汉字形声构字的特点,拓展阅读更多形声构字的字词,为二年级进一步学习形声构字特点打好基础。
任务八
语境识字,学习《古对今》《人之初》
活动1:反复朗读课文,
随文识字学词
1.反复朗读《古对今》《人之初》,随文识字学词,用词说话。自读、同桌互读,指名个读、同桌读,师生评价。老师适时范读,引导学生读准读顺,读出韵文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同桌、男女生、师生对读等方式再读。
2.朗读过程中随机学词,用词说话。如:严寒、酷暑、温暖、凉爽、和风细雨、朝霞、夕阳、杨柳、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天性、习性、教导、变迁、可贵、专注、义气等词语。
3.朗诵一年级上册识字《对韵歌》,比较朗读,进一步了解对韵。
对比朗读《对韵歌》和《古对今》,发现两篇课文均是由对子组成的。《古对今》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以对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
4.当堂或课后阅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一年级下》第一编“汉字娃娃”中的选文,培养热爱汉字、喜爱书写的习惯,自主识字词。如,《汉字娃娃》《仓颉造字》中对汉字的好奇与热爱,《奇妙的汉字》中的加一加识字法,《不学写字有害处》《我学写字》中对写字的感受,《有故事的汉字》《“万”字难写》中有趣的汉字故事,都值得阅读与分享。
活动2:比赛熟读成诵,
拓展朗读韵文
1.多形式比赛背诵《古对今》《人之初》,老师发挥好示范作用。
2.拓展朗读韵文《声律启蒙·一东》《三字经(节选)》,老师示范背诵,激发学生当堂背诵。出示带拼音的节选对韵歌,师生范读、带读、范背、齐背。
设计意图
各种识字方法中,最常态的是随文识字。“随文”中的“文”,即具体的文本语境。在阅读与鉴赏文本的过程中达成识字学词的目标。
任务九
集中识字,梳理汉字构字
特点,书写字词
活动1:集中识字,用词说话,
积累词句
1.出示课后生字集中识字,可一课,也可整册识字课文,每个生字组2个以上不同的词语。
2.指读生字自主组词,再同桌互相借用生字卡片识字组词,用词说话。
3.借用学生合作、亲子制作的生字卡片,玩“一字开花”游戏,积累词语,比一比谁的词汇量最大。
老师用典型的生字引导学生玩“一字开花”游戏,学生当堂组不同的词语。表彰词汇量大的学生为“词语大王”。老师适时讲解生字的构字特点,出示成语、名言,带读词句,随机引导学生用词说话,鼓励当堂积累经典词句。
活动2:整体比较,总结识字方法,
梳理汉字构字特点
1.浏览两个单元识字8篇课文和7个“识字加油站”的词语,整体比较,总结主要的识字方法。学生思考、讨论、汇报后,老师出示下面汇总表。
2.当堂练习:翻看P114~116《识字表》内当堂或本学习单元的生字,梳理出汉字的常用造字特点。试着用“□”画出象形字,用“△”画出会意字,用“○”画出形声字。
老师给学生充分浏览、圈画、讨论、汇报的时间,师生点评,适时出示学生的优秀作业或老师的参考答案,学生当堂校对并修订。
活动3:当堂书写字词,完成作业,
创作书写作品,讲述故事
1.根据当堂的学习内容集中写字,可每一课集中,可每一项任务集中。按“一看二写三对照”的规律写字,观察字的结构,发现书写规律归类书写,先描红再仿写,描1个写1个,写完后与范字对照。学生实践、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书写的规律。书写的内容从字到词,鼓励当堂书写会写的词语。特别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用榜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写姿的习惯。学生书写、交流、再写,当堂完成所有写字作业,完成配套训练册书写类作业。
2.同桌交流,老师投影典型的书写作业,师生评价,指出优点,提出建议。
3.动笔圈出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重写不满意的字。鼓励写词语,并随机用词语说话。
4.每天选择一个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词语,当堂或回家写成书写作品,并告诉同伴和家人选择这个词语的理由。将书写作品的照片发到班级群分享,互相点赞。老师适时在班级群内发布名家、名师和自己的书写作品,示范引领学生创造书写作品。
5.课后或第二天在班级书写专栏和班级网络平台内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重视展示写姿规范学生的照片、写字质量有进步或优秀学生的作品。
6.将自己创作的书写作品加工成生字卡片,可同伴合作。老师引导学生当堂阅读《画说汉字(小学1-2年级升级版)》中的汉字故事,可适时播放汉字故事短视频,并示范讲述汉字故事,供学生模仿。运用识字法梳理与探究汉字的构字特点,运用自制的生字卡片为道具,以“汉字真奇妙”“我为汉字代言”等话题,当堂或课后尝试多角度讲述汉字小故事。
设计意图
集中识字写字利于归类比较、梳理发现,通过观察、阅读、探究字串、词组、句群,快捷地发现汉字构字、组词、造句和书写的规律,在“一字开花”游戏和书写比赛中,实现高效集中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目标因学情调整难易度,可认读,可理解,可运用。在依次学习任务四至任务八,或交错式学习这五个任务后,及时整合本学习单元部分或所有学习内容整体比较,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大胆梳理汉字的构字特点,让学生在比较与归类中进一步理解象形、会意、形声的构字特点。学生可能对构字特点掌握不准确,或者差异性较大,均属正常现象,老师不能过早、过分地讲解纯理论构字法,宜用示范优秀作业或老师的参考答案等方式,供学生校对并修订。创作生字卡片和讲述汉字故事属于合作式跨学科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表达对汉字的认知、理解与热爱,教学时,老师要仔细指导,模糊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乐于展示合作的生字卡片,勇于朗读或讲述摘录的汉字故事。此任务需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合理分解至任务四至任务八中,每节课当堂写字和书写作业总时长不少于15分钟,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完成所有书写作业。
任务十
听故事,诵古诗,
再现识字认同文化
活动1:听成语故事或出处,
初步感受成语的源远流长
老师讲述包含本课生字的经典成语故事或出处,学生认真倾听。老师适时板书成语,鼓励学生回家讲给家人听。
老师可讲述以下成语故事、出处:
入木三分、入乡随俗、晴天霹雳、害群之马、病入膏肓、欢欣鼓舞、互通有无、窗明几净、网开一面、严于律己、五体投地、置之度外、大器晚成
活动2:拓展朗诵韵文,再现识字,
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拓展朗读古诗、《笠翁对韵》《声律启蒙》《三字经》选文,鼓励当堂比赛背诵,回家背诵给家人听。老师出示任务八中拓展朗读的选文,再鼓励自读、跟读以下韵文(带拼音)。
2.引导学生认读、朗读包含本组课文生字的古诗。出示包含插图的古诗,再现识字,学生自主认读,老师随机指正、带读;鼓励学生当堂自选古诗背诵,回家背给家人听。
老师出示古诗,如,《鸟鸣涧》《秋浦歌》《竹枝词二首(其一)》《回乡偶书》《己亥杂诗》《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寒食》《使至塞上(节选)》《秋夕》《送元二使安西》《咏柳》《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乐游原》等等。
设计意图
此任务与每节课开课分享成语故事的任务相呼应,老师可在课中或课尾适时讲述、诵读,与其他任务合理交融,让学习变得轻松有效。分享成语时,师生需尊重学情,绝不将成语当作纯知识点讲述、抄写和记诵,老师做好示范,可当堂书写成语、出示书法作品、播放短音频视频等辅助讲述,将成语的故事、出处、意思和运用讲得有趣味、有特点。坚持每一节课听说读诵适量的经典词句文,不解释,不分析,当积累与运用成为习惯时,学生与汉字、成语、古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将自然相逼,内化至自己的认知系统,外化为每个学生的文化自信。
转自:“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