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教学的“镜头”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环节,如何把一个个知识要点、一个个教学环节连接起来,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借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来整体设计。
那么,如何使用蒙太奇手法设计教学呢?
1
使用“复现蒙太奇”
复现蒙太奇是指让一些重要的物件、场面反复多次出现在画面中,一是起进行强调、引发注意、获得重视的作用,二是起理清脉络、划分层次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复现蒙太奇手法,比如设计“跟着教具学知识”,让教具反复多次出现在学习画面中,引发学生注意,理清知识脉络,划分学习层次。
在“角的认识”一课,我们使用复现蒙太奇手法,设计“跟着三角尺学‘角的认识’”,让教具三角尺反复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出现在第一环节教学的开场,教师的画外音“三角尺,三角尺,(重音在‘角’字上)说明它上面有……”,引起学生对主角“角”的关注,引入“角的概念”的学习;
第二次出现在第二环节教学的开场,教师的画外音“三角尺,三角尺,(重音在‘三’字上)说明它上面有……”,引入“角的多少”的学习;
第三次出现在第三环节教学的开场,引导学生由“有三个角”进入“角的大小”的学习。
以往“角的认识”这节课,教师一般只是把教具三角尺作为引出“角”的导入,现在让教具三角尺在每一个重要场合(环节)反复登台亮相,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拿起三角尺,学生脑海中必定会浮现出上述知识,此时,教具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知识、复习知识的载体。
2
使用“对比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的特点是把两个意义相反的画面或声音、色彩等组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加强节奏,增强艺术感染力。在教学中,对比蒙太奇手法常表现为对知识或对内容进行对比。
有个学生写了一篇《刹车以后》的作文,构思不错,但在叙述情节时却太平铺直叙,不能形成一种鲜明对比的节奏。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司机越发提高了嗓门,愤愤然地望看那老头。老头好久没答上话。身边的姑娘忍不住了,说:“爹,算了吧,我们不和他争了,争也争不过的。”“想溜,没那么容易”,车下帮腔的人嚷了起来。老头颓然地望着司机:“师傅,你看我那自行车,断了两根小玩艺儿,龙头也歪了,我看算了吧,啊,大家别为这些小事伤了和气。刚才是我们的不是,对不起师傅了……”车上的乘客有些等不及了:“唉,师傅算了吧,别再耽搁了,开车吧。”司机想了想,“好了,这次放过你,要不是大家急着赶路,我定和你没完。”说罢钻进车内,“啪”地一声关上门。车后留下一阵尘土把父女两人包裹起来。我吁了口气,总算没耽搁很长时间,想着即将见到的久别的妈妈,心里不由一阵欢喜。
回头看看司机,他似乎很愉快,我不禁纳闷:车灯坏了,还穷开心什么。终于,我忍不住了,问司机,他竟哈哈大笑,告诉我:“那车灯本来就是坏的。”……
学生已经考虑到了“反差”的效果,可惜没有制造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气氛。假如她能够运用对比蒙太奇的手法,捕捉住几个对比点来记叙,那么,文字就会更简洁,讽刺的意味就会更强。她要抓的对比点可以是这样几个:第一,司机的紧逼和父女的退缩;第二,乘客停车时的焦急和开车后的欢喜;第三,司机的前后情态。假如能这样层层对比,画面的立体感就呈现出来了。
另外,对比蒙太奇手法还可以运用于习作教学,开展“反差”构思,制造“反差”气氛,从而提高作文的艺术感染力。
3
使用“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是指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有关事件、场面连接起来,让它们有条不紊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剧情得以平行发展。在教学中,传统做法是把知识难点进行分解,单独拎出来作为例题先行教学,为接下来的整体教学铺平道路,其弊端是很容易使课堂缺少“最后一分钟”的困难遭遇,也就缺少“最后一公里”的任务挑战,也就缺少“最后一关口”的紧张体验,学生有“学习被安排”的被动感。对此,解决之道是让困难自然发生,学习也就自然发生。
数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材,先编排例1教学“0 乘任何数都得0”,然后才编排例2教学“用竖式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时,我直接出示例2,学生在列竖式计算102×4中自然遭遇困难——“0×4是多少呢”,此时再插入教材例1教学就非常自然。
其实,“0 乘任何数都得0”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题中之义,它们属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有关事件”,无须分割成两个例题,这样的“插叙”式教学,还以知识的本来面目。
最后,学生根据“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还能猜想出其“平行知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期盼下一节课的学习。
4
使用“颠倒蒙太奇”
颠倒蒙太奇手法是一种打乱时空顺序、重新构筑结构体系的蒙太奇表现方法。在教学中,类似有“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把传统的“由教定学”颠倒成“由学定教”。
教学政治“人民币的汇率”,我们从学习效果出发逆向设计教学:学生希望理解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趋势,特别是中美贸易战之后,人民币汇率如何走向才是最有利的;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低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如此逆向设计并不会脱离课本,因为判断人民币当前走势和影响的知识来源仍然是课本,通过解决学生问题激活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5
使用“隐喻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要求镜头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类比联系,通过“相似点”“具象点”和“寓意点”,突出事物之间的有关特征,促使观众领会其中内在的、深层的含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种熟悉而生动的形象来隐喻知识的生长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此获得耐人寻味和发人深思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领会其中内在的、深层的含义”。
“多边形面积”单元,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用“知识树”形象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通过“相似点”连接起来(如图1),“寓意点”是知识的生长。复习时,我们又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看这棵“知识树”,获得新感悟:除了看到梯形面积公式的“万能”(如图2),还发现三角形面积公式同样“万能”(如图3)。
继续“突出事物之间的有关特征”,“知识树”又产生了新的景象:不仅与圆形和圆环面积公式建立了微妙的联系(如图4),而且还由“多边形面积”类比联系到“多边形内角和”(如图5),最后还跨越到等差数列的计算(如图6)。
版权声明 | 内容源于图书《课堂教学50个怎么办——为你细说5×50个这么办》,作者严育洪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