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是目前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课型,它以传授、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为主要任务。它依托《课程标准》,借助于教材,完成新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新授课中,教师要借助于过关清单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新授课过关清单的编写内容及要求
新授课的过关清单更多地应该体现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探究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新授课的清单设计中,要更多地体现新知的探究过程。所以“导和学”的核心是“主体在学生,关键是老师,根本在课堂”。借清单的使用过程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新授课过关清单的编写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拓展提高、知识建构、巩固检测、延伸训练、提升能力等部分。
1.目标展示
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要求,具体化的学生学习任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以及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疑惑点。
2.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过关清单要精心设计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过关清单的编写要体现预习基础之上的学习要求,注重对教材基础内容的重新构建与整合。提倡小问题式(或其他通过整合后的内容)的过关清单设计,坚决反对将教材内容镂空的设计方式。让学生通过过关清单完成自主学习,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避免了简单的无效活动。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学习目标中的学科能力目标,要有合作探究的价值,提倡通过材料的引用创设新情境的题目,避免简单的无效问题。从而使学生依托过关清单,迅速地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4.精讲点拨,拓展提高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预设情况,教师在过关清单的本部分设计中,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训练,以求对学生完成情感的升华。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过关清单进行适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
5.知识建构,巩固检测
过关清单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同时教师要针对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课堂达标检测。检测试题要以低、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所选题目应注重考查本课时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难度适中,题量不宜过大。
6.延伸训练,提升能力
教师应针对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分层次设计课后拓展内容,拓展内容设计要具有巩固性、适量性、延伸性、探究性。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拓展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做反馈矫正。
新授课过关清单的编写要求:(1)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增减,每个具体环节可灵活设计,务求实用。(2)一般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基础知识学习、重难点突破,以及巩固练习等较大环节要统筹考虑学习和交流时间安排。(3)要重视技巧,以及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指导。(4)要科学设计探究性问题及活动,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新授课过关清单的主要环节
1.学习目标
其一,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文字表述要落实简约化原则,符合教情、学情,不照搬教参。学习目标不要写成教学目标,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其二,要体现学习重、难点。文字表述要简洁,不要照搬教参,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一份清单中教师要突出思考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
其三,要体现学法指导。要针对所学内容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切忌一般的通法说教,也不一定每节课都必须有这些方面,可视具体内容而定。
2.学习过程
其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通过对知识的高度整合,列出自学提纲或者以其他形式进行整合,如图表、知识树等形式,特别注意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整合,最好不要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其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并找出本组的共性问题,在班内进行交流解决。教师可预先将知识点尤其是重点、考点,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其三,拓展延伸,感悟社会。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深刻研究教材、发掘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情感教育点,体现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
其四,知识建构(总结归纳)。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3.巩固练习
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
4.学习感悟
包括小结、知识网络图、感想、疑惑、巩固练习、自我评价表等。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点、生成点、困惑点,从而学有所得。
三、新授课过关清单样例展示
该案例注重创设情境,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猜想,演示、动手实验等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结论,总结得出规律,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的开发。
其一,体现了课改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探究氨分子扩散实验时,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其二,问题情境真实具体,实验设计巧妙,资料准备充分。特别是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的、真实的情景材料,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实验直观性强,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理解。
其三,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重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今后教学中可将化学更生活化,让学生将课堂延伸到室外,多观察、多分析,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深入自然去探究科学的奥妙。
四、怎样编制一份好的新授课的过关清单
过关清单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合作探究,形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先学后教的原则。第二,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体验情感。第三,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性。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贯彻于课堂学习中。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授课过关清单作为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主要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份优秀的新授课教学活动的过关清单呢?在设计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情境化,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利用生活实例或灵活的课程资源,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设计尽量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求解惑的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打开思路、积极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始终贯彻整个过关清单中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在过关清单的制定中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在问题的设置、知识点的突破和相关信息的衔接等方面始终紧扣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生成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及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渗透,并且要重视“过程和方法”的设计。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得益彰
过关清单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的自学内容,自学内容基于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和典型习题,形式要多样性,如填空、选择、问答、解析等。
学生在自学中及时记录自己的疑惑点,做好重点知识的勾画、圈注,旁释;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根据教师经验预设2—3个合作探究题,以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并推选代表展示,探究题设置要有一定思维价值,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认识的疑点和对知识理解的关键点,学生对知识出现的断层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来设计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都得到提升。
4.过关清单中体现教学的互动性
过关清单中不仅有学习的知识内容,也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通过什么方式,由哪些人怎样去完成,以及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等。
5.习题设置要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
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层次设计科学、合理、难度适中的习题,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面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人人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6.知识梳理,构建网络
课堂小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契机和切入点,通过小结,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框架,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
7.反思总结
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通过反思,既回顾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学生学习中形成的技能,掌握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8.拓展提升与课外延伸
过关清单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信息衔接,拓展相关的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事件发展的因果缘由,结论的得来等,也可以向课外延伸,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1-2个,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上网查阅等多种形式,完成预设的问题,写出调查报告,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筛选、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一份优秀的过关清单的制定,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切活动围绕学生的发展,一切设置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版权声明 | 本文综合自曹国栋、马彩云编写的《教与学“过关清单”的设计与操作》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