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精神生命的神圣职责。教师的工作是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教师的职业不仅传承过去,更创造未来。既然教师是情绪劳动者,那么我们就要规划和管控好自己的情绪。成为一个优秀的情绪管理者,就是新时代教师的价值所在。
——李希贵
李希贵老师是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他除了早年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上颇有建树之外,近三十年来更以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改革家的身份而被人们熟知,在中国基础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2021年9月,李希贵老师在一场主题为“创建2035国家教育现代化样本学校”的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教育现代化与教师职业转型》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2035年教育要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看是学生的现代化。学生要实现现代化,就要求教师首先实现现代化,就需要教师成为情绪的管理者、和谐关系的构建者和领导者,并具备成长型思维。”这一观点,成为对教师的一项重要要求,它提示着年轻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情绪管理者。
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好情绪管理呢?李希贵老师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
要重新认识清楚教师劳动的性质
教师要认识到,当代教师既不是传统的教书匠,也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或脑力劳动者,而应该是情绪劳动者。
过去,我们一直说教师为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但是到了今天,社会高速发展,大城市里已经很少看见体力劳动者了,而且很多学生家长都拥有高学历,这种情况下旧有的定义已经不适合了。我们认为,可以用情绪劳动者来定义教师一职。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一些需要情绪控制和情绪引导的服务型岗位越来越多,这些岗位的从业人员经过专业化的培训,能够精细化判定各种情况,进而控制好情绪,与面对的对象实现良好有效沟通。教师的职业也是这样,做好情绪管理,让自己的情感适时地、恰当地发生在正确的学生身上,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成长。
一位美国老师在某一天布置了一篇作文,班上的一个男孩因为自己写得很少,也写得不好,于是这个异常怯懦而自卑的学生就在等着老师的批评。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老师在看完作文后,沉默了一会儿,没发脾气,而是提笔微笑着在空白处写上了三个字:“写得好!”这短短的三个字让这个男孩激动不已。从此他爱上读书,爱上了写作,后来还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个学生就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尔科姆·多尔考夫。
二
要做好情绪管理
要做好情绪管理,教师首先就要建立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如人性观、权责观、问题观,这样才能根基稳固。因为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在面对工作或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时,冷静客观地看待,不会因为工作上发生的不愉快或遇到的困难而被不良情绪困扰,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所谓人性观,就本质而言就是指善恶论。每个人的心里都同时住着一个魔鬼和一个天使,唤醒学生心中天使的一面,让他们以阳光、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社会,这就是教育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善用“转移目光”这一策略。当教师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各种缺点、劣势和不足时,不要紧紧盯着不放,而要立刻转移目光,去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和潜能,提升其身上天使的一面,而影响带动魔鬼的一面慢慢地消失。
所谓权责观,其实就是指权利与责任对等。随着地位的改变和提升,责任的增加,教师可能会丧失部分权利,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心态平和,能接受基于职业性质和职业地位带来的高要求。例如,在学生时代,面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自由发表各种言论,但是当了教师,就要思考自己的所言所行是否符合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
所谓问题观,就是要学会与各种问题共存、和平相处,要能够正确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用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例如初中阶段学生的早恋、男女同学交往过密等,这其实是非常正确的,说明学生的性意识觉醒了,他的身心是健全的,当学生出现这种问题时,不要过于大惊小怪采取一些过激手段,而是要科学地加以引导,这才是教师工作的职责所在。
三
明确定位,学会规划和管理情绪
李希贵现任职的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是这样对教师职业进行定位的:“我们认为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精神生命的神圣职责。教师的工作是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教师的职业不仅传承过去,更创造未来。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价值放在学生身上,我们必须从学生那里反观我们的成绩,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知道教师这个岗位的意义。如果我们忘记了学生,忘记了我们对学生的责任,就可能就会陷入迷茫和困惑。”
教师既然作为情绪劳动者而存在,就要规划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喜悦、悲伤、憎恨、气愤……不一而足。教师要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管控情绪。李希贵老师讲到有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方法1:“4×4”工作法——先吸气四秒、再平息四秒、再呼气四秒、再平息四秒,这样做了以后基本上剧烈的生气情绪能够减少80%。
方法2:九十秒法则——当感到压力非常大的时候,给自己九十秒的时间(用三十秒数数、用三十秒深呼吸、用三十秒进行肢体的挤压)用来“自我清洁”大脑和身体,这样压力感能快速消失。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时有在课堂上发生冲突的事情。比如学生破坏课堂纪律、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等,教师在处理这类突发意外时,要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运用好规则的力量。
班上的学生经常性地违反课堂纪律,讲课的时候会在下面讲话或者插话进来,在做练习的时候会大声地讨论起来,在课堂讨论的时候经常会变成争论不休,甚至有的时候会和教师爆发严重的冲突……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班主任李老师在班上推行了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于轻微违纪的学生,“罚”其上台唱一首好听的歌或者讲一个生动的故事;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罚”其用正楷字写一份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不是检讨),描述清楚自己的违纪心理。这位班主任老师采用的方法就很巧妙,其中就包含了情绪转移的方法,加之提前定好规则,当有学生违反纪律时就用上面定好的这一规则来“处罚”,因此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很好,学生基本上不会对老师的“处罚”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反而能在平和甚至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甚至一些学生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于是学生的潜能得以被挖掘。
李老师说班上一个叫小谢的学生,平时不太爱说话,有一次违反纪律,他选择了上讲台讲故事的“处罚”方式,结果他的故事讲得非常流畅,情节生动,体态丰富,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从此以后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变得积极向上起来。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会发现,李希贵老师关于情绪控制的方法得到了有效的运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面向未来,要当好一个教师,不妨牢记李希贵关于一颗大心脏的观点,即“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想常人所不敢想,这才是一颗智慧的心脏、有领导力的心脏,一颗教师该有的心脏”。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以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教育生涯中的大大小小的纷扰和困难,就能做到:宠辱不惊,三尺讲台度春秋;苦心耕耘,甘为红烛护芳华。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