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一单元教材的小变化
课文内容、识字写字、课后习题等都没有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插图。一是《一匹出色的马》中的男孩子的衣服上的“五角星”没有了;二是语文园地“展示台”中的女孩与男孩的眼睛都好看了,眉毛与眼睛的距离正常了(原来距离超级远);三是“我爱阅读”第28页中间那个女孩背上的动物图案没有了,最最重要的是那个双膝跪地的男孩站起来了。
二、这一单元的内容简介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三篇精读课文;语言园地(识字加油站,认识带“师”“员”十种职业人,认识11个生字;字词句运用,照样子说写喜欢的景物,体会发现“特别、经过”词语的不同意思;写话,主题是写写你的好朋友;日积月累是帮助人的三句话;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
三、这一单元属于什么学习任务群较合适?
可以暂时列为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学习任务群
四、单元主题
春满人间
五、单元真实学习情境
“雷锋”是谁?我们爱吃的食物是经过哪些人的劳动做出来的?这些问题是学生了解人与人美好关系的窗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寻找身边的“雷锋”,了解“千人糕”的故事,发现一匹出色的“马”……想象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感受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珍爱他人的劳动成果……
六、教学思考与简单设计
(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样学
雷锋的名字,雷锋在中国,雷锋在世界,可以说超过无数领导。
我的父母喜欢雷锋,他们希望儿女都是雷锋。
我小时候学雷锋,我工作后一批批学生也要学雷锋,进入21世纪,我到江南工作,这里的生活条件好,但也要学雷锋。三月雷锋月,已经学了好多年了。
我读《雷锋的故事》,我读《雷锋的日记》,我觉得自工作以来,30多年的我与许许多多人一样,做过不少该做的事。
我工作后,随着网络世界的到来,我看到不少人研究雷锋,研究他到底读了多少年书,研究他的字怎么练的这么好,研究他为什么这么爱照片,研究他戴的手表是世界名表……雷锋是绝对正能量的人物,应该让这种正能量变成人的一部分。因为这个世界,只要你还是个人,你就不会讨厌“雷锋”,只要你还是一个人,面对一些人遇到的问题,伸把手,资助一下,也是必要的。
母亲小时候就告诉我:十年河东转河西,别嫌穷人穿破衣。这个世界没有谁会一帆风顺,一辈子无灾无难,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好多年前,看到过资料,说雷锋精神出国了。因为不少国家,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也开始学雷锋了。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雷锋不是陌生人!是我们中国人永远熟悉的普通人。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非常简单。如何学这首诗?
一读。大声读一遍,就知道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溪、迹、里、子、棘、滴、觅)
反复读,反复读,朗朗上口的诗,不会有多少难度的。因为这首诗没有全文注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曾、蒙、泞、顺、迈、蹭……”字的确需要反复读,才能做到正确。像“泥泞、年迈、晶莹、寻觅”,只要读的到位,也能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二找。反复读后,找一找,这首小诗写了雷锋做了几件好事?相信孩子能够找到。一是抱着迷路的孩子,把他送回家;二是背着年迈的大娘,送给家。
三思。雷锋做的这两件事是非常高大上的吗?需要花什么钱吗?这么小的事,值得用这样的诗来赞美吗?为什么要寻找雷锋?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你如何理解毛主席说的话呢?
四品。品一品,每一节诗中最美、最感人的诗句。让孩子自己读自己找,然后一起说。
五写。一是写好9个字。“雷锋”不是“雷峰”,“昨”字一定教好;三-六年级不少学生把“昨”的左边的“日”写成“目”;“冒”上面的两横不能碰两边;“留”的第三划的“点”,常常被丢掉,还有“洒”字不能写成“酒”字;“暖”的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不是“爱”。这一课,容易写错的字很多,如果老师能够从字源的角度,给孩子分析透彻,他们就不会错了。二是写一写自己做过哪些好事,学着把自己做过的好事,每天记下来,看看接下来,小学毕业自己能做多少好事。三是这首诗里“有问有答”,每个同学都会问会答,其实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写诗玩。
(二)《千人糕》这样学
这篇文章内容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怎么学这篇课文?
一读。这是所有课文学习第一步。读几遍合适?读完一遍,让小朋友合上书本,问他们读了一遍能否解答下面一题,这是个判断题:
千人糕就是1000个人做成的米糕点。( )
孩子回答对了,这是不得了的。这个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好回答。特别1000这个数,孩子们根本想不到1000人是多少。如果回答不对,那就要继续读课文。当然回答对了也要读。
二理。理一理,爸爸说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做成的,很多很多人指哪些人?
千人糕=磨成粉的大米+糖+人加工
大米=农民种的水稻+机器加工出来的。
种水稻=种子+农具+肥料+水+……
农具=农具厂工人做+运到卖农具人的手里收割
糖=……
……
真的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这些人,有的我们看得见,是熟悉的,但绝大多数人,我们没有见过,甚至永远也不会见到,是相当陌生的,但绝对少不了的。
三思。想明白了为什么叫“千人糕”吗?你觉得能不能把你见到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千人×”,比如千人汽车,千人花,千人鸟、千人狗、千人鸡、千人蛋、千人手机、千人飞机、千人猫咪、千人药、千人校服、千人橡皮、千人铅笔等。
四写。一是写字,这一课要美美地写好9个字。“味、买、具”要教细了。“味”的第四、五划,上短下长,不可错!“买、卖”很容易错。“具”里面是三个横。其他的生字与词语放在一起美美的写。二是写说话句。这一课有多个说话句,主要是两种类型,可以通过换的方式进行训练,也可以让孩子试着把与爸妈的对话写一些,这是非常好的训练。因为这一课就是爸爸与孩子的对话。三是这篇文章有“孩子想”,你明白什么是“孩子想”,那就让孩子好好的想,然后把想的说出来,写出来。四是你做过哪些劳动?说一说,写一写。
五找。关于劳动的名言有很多,你能找几句读一读说一说吗?
(三) 《一匹出色的马》这样学
这是一个故事,一个一家人郊外散步回来途中发生的事。
1.故事的人物寻找:故事的人物不复杂,妈妈、妹妹、爸爸、我,还有那匹“马”。这是读完课文要清清楚楚的。
2.故事里,哪个人物最有智慧?学生读完之后,应该能回答。是爸爸,还是妈妈,还是我,还是妹妹?学生自有答案。这个问题不少老师没有从这一角度,不妨问一问。
3.通过多遍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的“马”指的是什么?然后思考:这是我们见过的马吗?不是我们见过的马,妹妹为什么高兴?明明还是走回家的,为什么快了?真的不累吗?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思考的并回答的。
4.把“拾”换成“折”来读思课文。读“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这句改成“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上,折下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你觉得可以吗?看教材上的插图,小女孩骑的那根枝条,不可能是拾起来的枝条,因为春天树上的柳条肯定是折下来来的。【我知道“折”字“不文明”,“拾”肯定比“折”文明。这一枝条到底是谁“折”的?事实上,就是大人“折”的。一棵树,折一根柳枝,真的没有多大伤害。其实也不算是“不文明”之事。有人说,公园里的柳树,哪经得起这样“折”。但这篇课文不是在公园,而是在“郊外”。折是真实的,拾起那根绿的枝条,是改动的。那根枝条,如果上面没有树叶,拾才是可以的。所以,这幅图还得改! 】
5.这一课还可以出一个讨论题,也可以说是辩论题,明明是一根枝条,父亲说成是一匹出色的马,这是爸爸对女儿的欺骗吗?
6.你知道什么叫散步?人们出去散步,为了什么?妹妹求妈妈抱,如果抱着回家,这篇文章怎么结尾?你觉得妈妈回家累吗?妈妈对这次散步会有怨言吗?妈妈没有抱,爸爸抱了,这篇文章又怎么结尾?爸爸抱着女儿回到家,散步的心情会是如何?爸爸会有怨言吗?如果是这样的结尾,这样的文章你愿意读吗?
7.《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最精彩的地方是什么?
8.这一课要会写9个字,其中“妹、像、求”要细教。
(四)语文园地教与学
一是识字加油站,用人类职业名称来认识11个字。教学不要局限于这十个职业名称,这些名称比较普通,其实还可以让孩子看一些职业名称。据统计,2019年,我国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比如程序员、直播、精算师、出纳员、设计师、导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查找看看能不能知道的更多。
二是字词句运用。一是照一首小诗的样子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并写下来。二是读句子体会“特别、经过”的意思,一词多义。
三是写话,照样子写一个好朋友。按照谁、长什么样子、我们经常做的事,写三小段。我一直不喜欢“写话”这个词,其实就让孩子写一个好朋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给孩子提供一些好朋友的书,多读一些,也会写,比规定这三个问题来写话更有价值。
四是通过展示台讲如何用田字格、写字姿势。这一教材太简单了。
五是日积月累。背诵三句话。“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三句话,最好通过一些例子来讲述,让孩子理解性识记,不要死记硬背。千万不要随便消费孩子的记忆力。为理解而教,是永远正确的。
六是我爱阅读,读一首歌颂老师的诗《一株紫丁香》,教过苏教版教材的都知道,这首诗原来是精读课文,现在仅仅作为阅读材料,读读就结束了,可惜了。
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不少,教好不容易。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