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表达与交流”这个筐既大又模糊

2023/2/17 11:08:45  阅读:137 发布者:

新课程标准将用了二三十年的“口语交际、写话、习作、写作”整合成了“表达与交流”,这样的改变是优是劣,现在还说清楚。口语交际教材与写话、习作、写作教学一直是分开编写,这种整合下的表达与交流教材长啥样,在新教材还没有出来前,谁也说清楚。继续分开?还是整合一体?只能等待新教材出来那一天才能明确。

什么是表达与交流?众所周知,表达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交流有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什么是表达?

1)用口说或用文字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表达一个人的观点。

2)表白(意象或概念):定律只是表达了可能性而已。

3)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

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

莫里哀说:“语言是赐于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索斯说:“一般的人都用语言来表达交流思想,而聪明的人则用它来掩饰思想。”

说表达,不可能离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由“表达”和“方式”合成。表达是动词,意思就是“表示思想和情感”。方式,是名词,意思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对于中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但生活中的“表达”,范围是非常广的,例如绘画、音乐、体育等表达方式和文章的表达方式就有显著的不同,也可以说与众不同,像体育就是用身体的运动直接表达锻炼和竞赛的文化含义。什么是“表达方式”?就是人类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及感情色彩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五种基本表达方式。当然,写作手法还涉及语言风格(精炼、含蓄、简朴、清新、明快等)、思想内容(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表达技巧(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等。还有要用一些修辞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个人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朴素自然、沉郁顿挫、、豪迈飘逸、、通俗易懂、、清健俊爽、绮丽香艳、缠绵悱恻等)、篇章结构(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细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什么是交流?

1)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

2)谓江河之水汇合而流。

3)指水渠纵横交错而流。

4)相互来往。

5)相互传播;交换。

6)交变电流的简称,交流电。

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通过沟通交流,信息流动传播的过程。交流的意义非常广泛,有意识的,也有物质的。交流如空气一般,供人呼吸、生存。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情感等等。交流也可以比喻沟通,沟通也就是交流。

蒙田说:“与别人交流有助于自己的思想的修养。”笛卡尔说:“阅读优秀的书籍,就是和过去时代中最杰出的人们(书籍的作者),进行交谈,也就是和他们传播的优秀思想进行交流。”

如何交流?交流的方式是什么?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写作”“口语交际”(我一直不喜欢写话、习作,所以很少用这个词),对“表达与交流”没有什么细致研究。有人会说,表达就是写作,交流就是口语交际。你说得也许是对的,但从前面的那些资讯来看,不一定会对。

“表达与交流”是一个筐,是一个超级大的筐,可装的东西真多。看“表达与交流”,必然要谈表达与交流教学,那从教学的角度又如何做“表达与交流”的事呢?目前来看,这是挺难的事。有人说,万变不离其宗,中小学阶段的“表达与交流”教学不就是“写作与说话”的训练吗?这么说,就简单了。我想,本来就是这么简单。

另外,“表达与交流”的排序是表达在前,交流在后。为什么不是交流在前表达在后呢?课程标准是不是告诉我们表达训练到位了,交流的水平才能更高?换言之,学生爱上写作,所写的文章水平很高后,其说话水平才能更高。这一理解对否?理论上讲,是对的。

有专家说“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四类语文实践活动,并且这四类是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表达与交流”这一实践活动怎么扎扎实实地搞,又是一个新课题。

不过,从教学的角度,从儿童一看就能明白的角度,“表达与交流”如果改成“说话与写作”会更好一点。因为这个筐,师生能看得到,好实践。“表达与交流”这个筐,太模糊。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