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内容简介
1.本单元有三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四个太阳》
2.语文园地(一是识字加油站,6个数量词,认识7个汉字;二是字词句运用,大小写字母连一连,认识两组字中的相同部分;展示台,10个在其他课本中认识的词语;日积月累,古诗《春晓);和大人一起读,金波的《阳光))
二、这一单元属于什么学习任务群
这一单元是难以判断属于什么学习任务群。有点像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但反复阅读课程标准,怎么都对不上号;有的像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反复阅读之后,同样是对不上号。
因为现有教材不是按照学习任务群来编写的,某些单元与新课程标准对应不上,也是正常的。
所以,这一单元可以不按照学习任务来教。
三、这一单元教材的修订
这一单元与以前的一下第二单元不一样了。一是去掉了金子美铃的《一个接一个》;二是《我多想去看看》的“足字旁”不教了,原来会写的六个生字,改成了七个(删除“门”,改和加的“走、公”);三是《四个太阳》中的那个小男孩子变化最大(头型好看了,眼睛更有神了,嘴巴变小了,眉毛与眼的距离近了,整体比原来好看了)。
四、这一单元主题
美好的心愿
五、单元真实学习情境
在“美好的心愿”这个大情境中,学生通过倾听革命传统故事,了解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换来的,培养“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走出天山,看北京,走出北京,看天山,感受到美丽的中国。画一个又一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六、单元学习情境
1.了解乡亲们感恩的心愿,感受小伙伴们各自的心愿,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心愿。
2.学会用各种识字方法认识本单元56个生字、5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2个新笔画,认识10个其他课本上有的词语;六个数量词,及两组含有“日”和“寸”的8个字。
3.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读懂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明显信息。
4.积累古诗《春晓》,与大人一起读《阳光》。
七、课堂教学简述
(一)《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学
我小时的语文课本中就有这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早已经像某成语、某谚语那样牢牢地记在大脑里,因为这句话,让我知道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当然,这个故事要求我们感恩的人是毛主席。
毛主席,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这是生活于新中国的所有公民必须要知道的。就像美国的中小学生一样,一定要知道华盛顿。
这篇课文,就三个自然段,很简单。带着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读正确了,读流利了,就会慢慢读出感情来了。一年级,不需要多少特别之教,大声地带着孩子读起来,睁大眼睛,动着大脑,挥舞着小手,读起来,不要一字一顿的读,要把句子读得像句子,要把段落读得像段落。
第一段,地点,人物,时间,毛主席在那里做什么,写得清清楚楚。虽然“领导革命”,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没事的,长大就明白了。我知道,我们一年级学生好像不学地理,其实,一年级的班级里应该有个地图,应该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到江西,找到瑞金,这很有必要。不过,许许多多的老师没有意识到这是必要的。【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中国红色旅游城市。】
第二段,就两句话。一句话,知道了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太难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井,有的学生知道,有的学生不知道。所以老师要讲。过去的水井与家里的手压井、自来水,有什么区别?老师最好给一年级小朋友讲一讲。家长,一旦遇到这些事物,最好学会即时给孩子说一说,说多了听多了,也就明白了。第二句话,就是直接告诉孩子,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这句话看上去很简单,但老师一定要讲清楚,毛主席与战士、乡亲们的不同。毛主席是了不起的领导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乡亲们,宁愿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为何不在村里打井呢?也许是他们没有人领导着干,各顾各的;瑞金这个地方,当时可能挺落后的,没有什么文化人,毛主席是文化人,因为打井也是需要文化的,在哪里打,怎么打,这里面很有学问。领导,要有学问,要有文化,要有领导能力。
第三段,解放以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瑞金这个地方是1949年8月23日解放的(今年的新教材注释比以前明确了,即告诉我们这篇课文是根据《我们伟大的祖国》改写的,原文发表于1951.10.12《人民日报》。解放了,乡亲们不在像过去那样生活了,乡亲为了表达感恩之心,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进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告诉学生,如果去瑞金,一定要去这个水井看一看。
这一课,重点学会写七个字,一个是“吃、叫、主、江、住、没、以”。“吃、叫”与“口”,有关,一定要写好“口”,“吃”最后一笔一定要写得好看。“叫”的“竖”笔画,写得有力!“主、住”一起教,一起认识,三个横注意长短、倾斜。“江、没”一起学,如何写好“三点水”,有点弧度,演示给学生看。“以”字中的“两个点”写到位。
这一课,还有好多词语,要让学生读好。
这一课可以做什么样的作业?就是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先讲这是发生在哪个地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做了一件什么事?乡亲人又做了一件什么事?讲清楚了,就可以了!
(二)《我多想去看看》这样学
1.这篇课文只有两个自然段,我这样改一改,行不行呢?请同学们读好课文后,再读我改的,看看,说说。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2.天山在哪里?天山上有什么?请小朋友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3.北京在哪里?北京有什么,什么最壮观?请小朋友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4.如果你的家里有地图,一定带着孩子在地图上找一找北京,找一找新疆,找一找天山。
5.课文告诉我们雪莲是洁白的,雪莲长什么样的呢?老师没有见过,如果你想知道,就让爸妈在网上搜索
给你看,相信,你会喜欢雪莲花的。
6.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开始写作了,写什么呢?以“我多想……”来写。怎么写?因为新冠肺炎,你在家里呆了很久了,以“我多想……”尽可能地多说——
比如,我多想回到校园,看看老师和同学,问问他们是否想我了?我多想跟着我的好朋友相聚,出去拼命地玩……
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越多越好!【孩子说,父母帮助录音,然后转化成文字,你就会发现这是一篇非常棒的文章。说的越多,文章越好。不要限制孩子说】
7.同学们,你们去天山吗?去过北京吗?看过天安门及那里的升旗仪式吗?如果没有,一定要有去这两个地方的梦想。如果实现了这一梦想,一定要写一篇长长的文章。
8.这一篇课文还要学会“会、走、北京、走、公、广”七个字。这七个字不复杂,一笔一划地教,让孩子一笔一划的写,多写几遍。在教学孩子写字时,时刻牢记,每一笔划写到位了,点像点、横像横、竖像竖、撇像撇、捺像捺、折像折,字就会好看。常常把自己的字与书上的字比一比,哪个好看你自己都清楚。
9.这一课还要重点认识感叹号。教学中,让学生把感叹号换成句号,反复读,在读中感知不同,这样才能清楚两个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10.这一课还要重点学习名词前面的形容词,认识“的”。主要是通过“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来认识的。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特别是读一些书,读多了,就会清楚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了。
(三)《四个太阳》教与学
1.读起来
语文课文的学习的第一步其实是读起来。读中会发现不认识的字、词,读中会发现新的句子,读中发现这篇文章与以前学过的文章有很多不同。
第一篇自读很重要。当然,老师首遍以范读的方式读也重要。但对比一下,还是让学生读。
读第一自然段:相信小朋友能明白——第一个太阳是“绿绿的太阳,是给夏天的太阳,是让人清凉的太阳”。
读第二自然段:相信小朋友能明白——第二个太阳是“金黄的太阳,是给秋天的太阳,是能让人尝尝水果香甜的太阳”。
读第三自然段:相信小朋友能明白——第三个太阳是“红红的太阳,是送给冬天的太阳,是温暖小朋友手和脸的太阳。”
读第四自然段:相信小朋友能明白——第四个太阳是“彩色的太阳,是送给春天的太阳。”
数一数,他们就会明白,原来四个太阳是画出来的,是按照夏天、秋天、冬天、春天的顺序画出来的,是根据四季的特点,人们真正的“心愿”(夏天需要凉爽,秋天需要果子成熟,冬天需要温暖,春天需要万物生长春暖花开)。
【别小看让小孩子自己读一遍,读完让他们说一说,肯定能说出很多答案。】
2.反复读起来,把标点符号表达的那种语言读出来。本文就是使用了逗号、顿号、句号、问号。要想读准确,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只有一篇一篇地读,让标点符号的语言读到位了,孩子在读得过程中才能想到四个太阳。
3.读画结合
让孩子休息休息,这种休息不是放弃课本学习的休息。而是让他们分组进行阅读画画。
第一组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画第一自然段中的太阳。
第二组读第二自然段,然后画第二自然段中的太阳。
第三组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画第三自然段中的太阳。
第四组读第四自然段,然后画第四自然段中的太阳。
给学生读画的时间,画完之后,看画用每段文字来说自己画的太阳,看看与作者所写的太阳是不是一样。
4.讨论讨论,共同创作更多颜色的太阳:
(1)能不能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如果你想画成蓝色的,你准备送给谁?为什么要送给他呢?请说清楚。
(2)能不能把太阳画成黑色的?如果你画成了黑色,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画?
(3)如果想把太阳给自己,你准备画成什么颜色,为什么要这么画?
(4)你同桌的生日到了,送一个太阳如何?这时,你想画什么颜色的太阳?画好后,在这上面写上一句话,肯定没有问题。
5.这一课还要认识“太阳、道、送”等13个生字,会写“太阳、校、金秋、因为”,当然还有十多个词语要求会写。这里讲一讲“秋”字的教学,如此讲看看孩子会不会喜欢。
师:(指着图)问学生看到什么?
生:上面是个虫,下面是火。
师:上面是什么虫?
生摇摇头。
师:猜猜看。
生:小飞虫。
师:蟋蟀。为什么蟋蟀下面有火呢?
生:烤着吃!
【同学们大笑】
师:其实这是一个字,什么字,大家猜猜看。
生:烛。
生:烤肉。
【同学们大笑】
师:是一个字哟?
同学们不说话。
师:出示下面的图。
生齐:原来是“秋”啊!师:对!是秋。古人是这样造这个字的。甲骨文的上面像是蟋蟀鸣叫的形状,秋天到,蟋蟀开始叫,表示庄稼成熟,秋天到了。庄稼成熟会变黄,大片大片的庄稼地就像火一样,所以下面加个火。所以用庄稼焦黄来表示秋天。另外这个字还有一种意思,就用火烧害虫,把害虫烧死,这样年年才能有收获。另外,看金文、甲骨文、骨刻文,字里都有 “禾”指“谷物”、“收成”的意思,另外还有像“龟”一样的东西,即春天耕时,烧灼龟甲来占卜算秋天收成,火烧龟甲颜色就变成了火一样的颜色,到了秋天收获的时候,成熟的谷物如果像“火”一样,今年收成就好。“秋”的意思还有“谷物收成时节、庄稼成熟季节”的意思。师:“秋”字是不是造得特别好玩?一是用秋天是庄稼成熟、收获的季节,二是用火烧害虫,把害虫烧死,这样年年就有收获了。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