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园地一:
照样子写句子,怎样写好?
《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第二项的要求是: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教材中提供了两个范例:
1.天边的晚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滨景观。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乡下人家》时,已经把这类句式作为关键语句反复品读,也做了充分的课堂练说。
因此,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这类句式的构句规律。有两个要点:第一,选取几种典型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第二,用“1+1+……=1”的句式表达。等号前面的“1”是单个的景物,等号后面的“1”是整体描绘。一般来说,前后两个部分用“构成了”“绘成了”等词语连接。
我们再来看教材中给出的三幅画。
图一、图二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图三是学生熟悉的校园一角。
接下来的教学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第一幅为例,让学生找
中的典型景物,至少3处;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景物。
我说,写景物特别需要有“镜头感”,哪些景物要入镜,镜头怎样推进、拉远、切换,都要想清楚,才能写清楚。
第二步:使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每个景物,按”1+1+……=1”的句式说一说;出示例句,比较,再说一说。
例:湛蓝的天空下,雪峰插云,碧绿的草地辽阔无边,一群群羊儿、马儿自由自在地吃草,一幅多么和谐自然的草原风景!
可能例句写得好,也可能学生说得更好,这里的比较是开放的,在交流中获得启发,适当优化,就OK了。
第三步:选择其中一幅图写一写,交流。
学生现场写得不错,晒一波——
淙淙的溪水从山间跑出来,溪边绿草如茵,树木葱茏。远处,山峰高低不一,两只黄鹂鸟在枝头欢歌,歌声婉转动听……这一切,绘成了一幅秀丽的风景画。
湛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柔软的、变化无穷的白云,远处山上的雪还没有融化,雪峰插云,美丽极了!近处呢,草原上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小草,牛羊和马儿一起来到这里,低下头,目不转睛地吃着鲜嫩美味的草。好一幅草原风光图!
一条清澈的小河潺潺流淌,河边高大挺拔的树木笔直地站着。瞧,一株株娇小可爱的植物宝宝们探出了脑袋,它们看见了两只黄莺唱着动听的歌,看见一朵朵棉花糖似的白云悠悠地飘浮,看见连绵起伏的青山峻岭……清澈的小河,高大的树木,可爱的植物,洁白的云朵和高低不平的山峰,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动人的风景画。
白云铺满天窗,太阳从棉被中挤出头来;溪水叮当流淌,棕色的枯叶在水面漂浮;松鼠在树枝上蹦跳,在满地的松果上安家;鸟的演唱会开始了,从山顶唱到山脚……好一幅迷人的山水风景画!
高大的教学楼旁,一个绿色的“圆”,一圈红色的“带子”,孩子们在那条“红带子”上奔跑。教学楼门旁的两棵大树挺拔笔直,它们和那飘扬的五星红旗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校园风景画。
蔚蓝的天空下,郁郁葱葱的草原一望无际。草原上,牛儿、羊儿和马儿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草呢。看呀,那牛背上的牧童多自在呦。远处,雪峰直插云霄。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吃草的牛羊,高耸入云的雪峰,绘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草原画卷。
远处,湛蓝的天空下,空气清新迷人,散发着大自然的味道。山峰还在穿着大雪给盖上的“棉衣”。近处,绿草如茵,那鲜嫩的小草被称为食草动物的“KFC”。多么可爱的草原啊!
一条小溪从山涧潺潺流淌,“哗哗,哗哗”,那声音真好听,像一串快乐的铃铛。小溪两旁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突然,一对喜鹊飞了过来,一只高大些,胸膛挺得高高的,模样很绅士;一只小巧些,微缩着脖子,样子很憨媚。它们用那灵动的身影,给周遭的一切洒满了春的祝福。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