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此前,听过朱煜老师对本课的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设计很精妙。我的教学,借鉴了朱老师很文学的部分,又融入我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用理解。我的童年在乡下度过,对乡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我希望在教学中把这种亲近感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自然的和谐美好,以及作者语言表达中所蕴含的情感。
课前,学生已经充分预习,朗读了课文,自主学习了生字词。
四下第2课
《乡下人家》教学手记
丁丁老师
一、读题,交流“乡下人家”。
1.齐读课题。
2.你见过乡下人家吗?说说印象。
生讲述假期回老家见到的情景,乡下的院落、鸡鸭鹅、瓜果田地……孩子们很愿意分享乡下见闻,但这里我们只简单说一两句,描述场景即可。
二、朗读词串,勾连课文内容。
1.出示:结瓜 鸡冠花 率领
指名朗读,读准多音字“结、冠、率”。一个孩子说在乡下见过鸡冠花,是酒红色的,长得像公鸡的鸡冠。(出示图)
教写“率”,注意笔顺,第三笔是撇折,先中间后两边。
追问:课文中,谁率领谁?
生找到文中的句子:……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我们由此想到寒假里读的巴金文章中提到的“鸡军队”)
齐读词语。
2.出示:青的、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绿的叶 青的竿
指名读,这四个短语有什么特点?(单字多)这也是课文描写乡村景物的一个特点,再读一读,读出感觉。
3.出示:构成 绘成 和谐
构成什么?绘成什么?
读文中的句子:
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②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三、抓关键语句,精读课文。
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情感?
找到关键语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词语?(板书:独特 迷人)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教)
1.听读,想象画面。
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
在屋前搭一瓜架
或种南瓜,或种丝瓜
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
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画面?
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如:
我看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南瓜和丝瓜争着爬上架子,阳光透过藤叶照了进来,斑斑驳驳。
我看到,不是一家屋前有瓜架,家家户户都有瓜架,一眼望去,像一道道绿色的长廊。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自己感兴趣的景致描写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体会“独特、迷人”。
交流:这一段有三句话,大多数同学分享二三两句,特别是第三句。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同学说,句子里有一些单字,如“青、红、藤、叶”读起来很有感觉。
有同学说,这句话用乡村瓜架和石狮子、大旗杆做对比,突出乡村景色的自然、独特、迷人。
我把“构成了”三个字标红,引导学生朗读,感受一处一处风景组成的独特画面,同时强化句式,积累语言经验。(“蹲”在预习中有同学写错,指导书写)
提炼板书:种一架瓜果(普通而可爱)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扶)
1.出示段落:
(1)指导学生读好“场地”,这里的“场”读cháng。场地就是乡下人家门前的空地,用来晒谷物。
有个孩子联系农村老家的“场地”又作了补充,同学们都明白此处为什么读“cháng”,本段另一处“几场春雨”中“场”读第三声。
(2)提示“有些人家”“还有些人家”,引读。
(3)请学生自读:你对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可以写写批注,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要点:
(1)从表达特点的角度:如联系第一自然段的体会,发现“绿的叶,青的竿”表达方式与前文相似,独特的风景,独特的表达;又如学生体会到“投”字用得好,可能还会用“洒”,但是“洒”是浅浅的,一点点的,而“投”说明竹子的绿叶青竿很茂盛,整个地“投”下来。(这里学生讲得很棒)
(2)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如学生由乡村人家的花联想到自己老家种的各种花,体会花儿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也有同学说爷爷奶奶家一片小小的香竹海。可以感受到,有类似生活经验的孩子对这一部分很有共鸣,朗读也很投入。
(3)从联想画面的角度:有的孩子能透过文字想象到画面,如满院花开花落的情景,阳光透过竹林的情景,雨后春笋生长的情景……
交流中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提炼板书。
板书:栽各种花卉(朴素而华丽)
(三)精读三、四自然段。(放)
1.自读三、四自然段,找出喜欢的景致,分享生动形象的句子。
交流:鸡和鸭
(1)很多孩子喜欢这个句子: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只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孩子们的交流很有意思。有的联系巴金笔下的“鸡军队”来说,有的联系在乡村看到的鸡来说,还有的提出疑问引发热烈讨论。
相机指导朗读。
(2)感受活泼而安详。
一群鸡在觅食,又一群鸭在戏水,多么活泼的场景啊!
读“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体会闲适、安详。
学生提炼板书:养一群鸡鸭(活泼而安详)
四、朗读1-4自然段,小结。
五、写字。
已教写了“蹲、率”两个相对难一点的生字。
现在教写“和谐、顺序、装饰”。
学生练写:蹲 率 谐 饰 构 序 投 例
第二课时回顾前四个自然段内容,学习五、六自然段,总结全文,拓展练笔。
教学要点:
1.读五、六自然段,说感兴趣的景致、生动形象的句子。
重点体会句式“……绘成了……”
指导读句子: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
2.总结全文,回忆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
交流,板书(导图),以“乡下人家”为中心,勾画“瓜藤攀架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秋虫夜吟图”等。
3.出示江南乡村图,交流画面,指导写段。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