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1课小练笔:畅写古诗里的春天
昨天上完第1课《古诗词三首》。
我们反复朗读单元篇章页上的句子:
纯朴的乡村,
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幅和谐的画卷。
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指向想象与表达。
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小练笔规划”:
乡村春日即景。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看图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充满趣味的乡村场景描写。
我们简单交流之后,完成了本学期第二篇小练笔。孩子们笔下的乡村生机盎然,令人向往。
1.乡村写意
杨万里走在乡间小路上,围着菜花的竹篱笆稀稀落落,边上的小路伸向远方。油菜花的香气萦绕着小路,在春风中忽浓忽淡。枝头嫩绿的新叶刚睁开细细的眉眼,还不能形成浓密的树荫。
快活的孩子们在暖风中撒着欢,你追我赶,嬉笑打闹。一个小孩盯上了一只黄蝴蝶,他放轻了脚步,轻轻伸出小手指,想要捏着蝴蝶的翅膀。聪明的黄蝴蝶好像早已察觉到了,待小孩伸到半空中,它忽地起身,扇动着翅膀轻盈地飞走了,小孩儿赶紧飞奔过去,黄蝴蝶一下子闪入菜花里,小孩儿伸手去抓,却只抓了一手油菜花。“咯咯咯……”其他孩子全笑了,杨万里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春风吹来,眼前晃动着一片金黄色的花海,油菜花的香味成了独特的海风,被吹动的油花儿是那海浪。刚才那黄蝴蝶是哪一朵花?
杨万里带着一肚子趣事回去了。
2.新市暮春
柔和的暖风,吹动着嫩绿的枝条。诗人杨万里经过长途跋涉,打算在眼前这户姓徐人家开的旅店里休息三日。
第二天清早,杨万里起来读书。刚坐下,就被窗外的美景惊呆了!用竹子编织成的篱笆旁,一位农夫挑着担子,走在一条伸向远方的小路上,路两旁繁花似锦。几棵老树刚刚抽出嫩绿的新叶,还不能形成树荫。
他信步走出屋子,呆呆地望了许久,享受着这乡下独有的风景,竟忘了自己的事情。
突然,一阵嬉笑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哦,原来是一群孩子嬉戏打闹,正追着一只黄色的蝴蝶。杨万里仿佛也变成了3岁的孩童,激动地手舞足蹈。聪明的蝴蝶飞入浓密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我与杨万里的一天
一个寂静的夜晚,我正兴致勃勃地朗诵着杨万里的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恍惚间,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小孩儿,你姓什么?我叫杨万里,快来和我一起观赏乡村美景吧。”
哦,原来他是大诗人杨万里呀。
我急忙答道:“我叫徐若菡,双人徐,上善若水的‘若’,‘菡’是草字头,也有荷花的意思。那——我们快走吧。”
我们来到一块田地旁,那儿景色十分宜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旅店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谢。枝条上抽出了碧绿的嫩芽,像一个个探出脑袋的小娃娃。一簇簇嫩芽还要过些日子,才能形成浓密的绿荫。
“瞧,我抓到了!”
“才没呢!”
远处跑来了一群小娃娃,他们欢笑着,追逐着。瞧,有个小孩正小心翼翼地捉蝴蝶呢。只见他踮着脚尖,轻轻靠近那只最美的黄蝴蝶,然后张开胖乎乎的小手,轻轻一抓……小孩不知道,那只美丽的蝴蝶已飞进了菜花丛中,无影无踪。“哈哈,我找到了!”小孩一看,手里哪有蝴蝶,那只是一朵金黄的油菜花呀。
我和杨万里相视大笑起来。杨万里随口吟诵:“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徐公店偶书
一年暮春,大诗人杨万里到新市游玩,在一家姓徐人开的旅店居住下来。
杨万里在院子里休息。徐公在院子里剪花、修枝,除草。
他问徐公:“请问附近有没有景致好的地方,我想找找灵感。”
徐公说:“你出门右转,看见一户人家,右边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一直走,就会看到一片树林和一片油菜花。那里简直是世外桃源啊!”
杨万里按徐公说的,果然找到了一片世外桃源。一条伸向远方的小路旁,篱笆稀稀落落。路旁还种了一些树,这些树的花都落了,刚长出来的嫩绿的新叶还不足以为路人遮挡阳光。这些树拼命地伸展着枝叶,晒着太阳,吸引着自然的雨露,应该很快就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杨万里这样想着,突然想出了一句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可是接下来一句毫无灵感,杨万里决定到油菜花地那儿转转。
大片的油菜花,金灿灿、黄澄澄的,引来一群花蝴蝶。孩子们做完功课,也纷纷跑出家门,来到油菜花地抓蝴蝶。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小女孩。她正在抓一只黄蝴蝶,快要抓到了,蝴蝶却藏在了花丛中,找不到了。女孩好不容易找到了蝴蝶,蝴蝶又飞走了……最终,那只蝴蝶像是累了,竟停在那女孩的肩上,女孩子也没再去抓它。天真的孩子,飞舞的蝴蝶和油菜花,构成了舒适快乐的乡村风景画。
杨万里看见此情此景,不禁吟诵出后一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想,《宿新市徐公店》大概就是这样诞生的吧。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