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共读新课标 共研核心素养——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读书活动第六期

2023/2/16 17:20:17  阅读:122 发布者:

共读新课标 共研核心素养

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寒假教师读书活动

为了丰富教师人文底蕴,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团队,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各教研组开展了“共读一本书”教师读书研修活动。数学组教师共同阅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 小学数学》,希望能够使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核心素养、重思日常教学。

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第六期

核心素养

“三会”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一起读的书

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共读书目是张晓天、张丹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 小学数学》。

在第六期阅读研讨中,各位教师共读该书第六章“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第4条指出,“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本章从两个课例着手,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素养。课例13以度量衡的故事为主题,协同数学、语文和信息技术学科,鼓动学生收集度量衡的故事,体会单位统一和发展的过程,感悟成语中的度量衡。课例14则聚焦 “给动物制作标签”,有机联动科学和数学,学生经历了了解动物特征、讨论如何更生动地描述动物的身长和体重等过程,并将质量单位的新知识学习融人主题活动中。

一起梳理章节大纲

提供多维选择空间 助推学生多元成长

分享教师:王璇

20177班班主任

20177/8班数学老师

- 阅读感悟 -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提出: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本章节展示的两个课例,体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如下特点:

真实问题任务驱动。两个课例都是在真实情景中提出问题,实际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多学科融合,双师同堂。两个课例均结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在跨学科活动中,知识之间相互融合,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多元评价相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多元、多角度评价为主,为每个孩子搭建展示的舞台,提供多维选择的空间,全面助推学生的多元成长。

嵌入实践活动 发展学生兴趣

分享教师:赵雪

201715/16班数学老师

- 阅读感悟 -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让数学知识更好的在孩子们的心中渗透。

两位老师,以活动为载体,融合不同学科,将知识嵌入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扎实、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郭老师执教了教学实践课“度量衡的故事”。在以“尺”为单位测量木条长度的活动中,从古代长度单位的名称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历史,再探究古人的“尺”,学生深刻体会到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意义。之后,老师又设计了测量木条长度,细化计量单位的活动。活动中,郭老师先给学生们一根木条,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其长度,学生根据经验,能直接判断出,不能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直接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探究,发现结果没法精确表示;又改用更小的单位“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结果还是没法精确表示;最后只能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终于把木条的长度精确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细化单位的好处,有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单位的意识。

金老师执教了教学实践课“我给动物做标签”。在动物标签我规划、动物体重我解释(1)、动物体重我解释(2),这三个环节中,学生在动物标签信息读取的任务驱动下,开展了一次生动解释动物信息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同学说“我的食指大约1厘米宽,5根食指的宽合起来相当于侏儒鼠的体长了”。还有的同学说“我的书包大约重2千克,50个书包才和刚出生的亚洲象一样重”,学生解释的很精彩。教师还让学生到讲台上抱大米,逐步放置10千克的重量,让学生感受60千克的重量到底有多重。整个探究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量感。

将知识学习嵌入主题式实践活动中,延续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各项素养,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思考并实践。

紧扣学科融合 发展核心素养

分享教师:李迎迎

20195/6班数学老师

- 阅读感悟 -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现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体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课例13以度量衡的故事为主题,协同数学、语文和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获取信息的途径,数学聚焦度量意义的理解体会,收集的成语故事中的度量衡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的设计既凸显了不同学科的价值,又突出了紧扣主题的学科融合,体现了以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育人理念。

关注学生困惑 解决真实问题

分享教师:田文婷

20207/8班数学老师

- 阅读感悟 -

2022版新课标规定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必须占总内容的10%。这种主题式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另一类是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对于如何将知识学习与实践过程有机融合起来,如何将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建立起联系,团队设计实施了“我给动物做标签”主题活动。

本主题活动从“不理解动物信息标签上标识的内容”这个真实情境出发,以“给动物制作信息标签,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动物”为主驱动型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过程。本活动由数学老师和科学老师共同执教,科学老师指导学生理解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动物学习的兴趣;数学老师则带领学生感受动物体长、体重等数据的实际大小,认识“克、千克、吨”,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量感。

主题活动关注的是学生的困惑,能够解决真实的问题,所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通过给动物做标签,来认识“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发展学生的量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仅跨学科齐联动,而且突出了做事的逻辑。通过操作体验活动,学生的“量感”,在动手间、在不知不觉之间被深化。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更容易留存的。所以2022版的课标非常强调这种综合与实践式的主题活动。

增强量感和推理意识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分享教师:张旭

202229班班主任

202229班数学老师

- 阅读感悟 -

2022 版课标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另一类是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对于如何将知识学习与实践过程有机融合起来,如何将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建立起联系,团队设计实施了“我给动物做标签”主题活动。“我给动物做标签”是基于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领域“曹冲称象的故事”开发的主题活动。它除了承载着综合应用所学解决问题的基本任务外,还承载着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分量和”两个基本事实,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任务。

转自:“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