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预见学习 ,作者预见君
预见君说
《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中,市级项目实验校分别深入探索活动项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
2021年末,市总项目组召开了每个组别的专题研讨与交流,会上,各学校提出了在推进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的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难点与痛点问题。总项目组汇总整理了这些问题,在2022年将这些难点和痛点问题作为各组深化实践和研讨的聚焦点。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重点深化的关键问题,并主动申报市级研讨与展示活动的主办单位或主发言单位,将学校的探索作进一步的梳理和提炼,为这些学校的主动担当和敢于突破的勇气点赞。
在总项目组的统筹下,围绕这些问题,活动项目组、学科项目组、跨学科项目组分别举行了研讨交流会。这些研讨活动也是项目实验校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让我们共同来回顾这段历程。
活动项目组市级项目实验校研讨与展示活动
关键问题1
如何将学校品牌活动
进行项目化升级?
2022年10月13日,活动项目组第一场专场举行,主题为“如何将学校品牌活动进行项目化升级?”,由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主办,上海市奉贤区洪庙小学、上海市民办阳浦小学为主发言单位。
本次活动围绕“如何将学校品牌活动进行项目化升级”这一关键问题形成的核心观点或策略有:
“
学校品牌活动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项目化升级?
1.拓展学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关注学生深入体验
3.提升学生作品层次和品质
4.重视学生出项环节的仪式感
“
活动项目如何确保学生能够长时间进行探索和研究,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地进行成果突击?
1.项目团队制定相应的项目研究流程,并确定时间节点。教师在总用时上进行把控,给学生一定的紧迫感,让学生形成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越省时越好的意识。
2.教师对学生项目开展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跟踪。如在项目实施阶段,定期设立阶段性汇报时间,教师也会不定期了解各学生团队的活动开展情况,具体掌握学生的活动进程。
3.对成果的评价标准进行优化和细化,强调每个参与者都要在展示阶段有一定分工。通过评价前置的导向作用,驱动每一位项目参与者的能效等。
4.项目内容设定为学生喜欢的、关注的,贴近他们生活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并能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搭设相应的支架,持续推动他们的活动热情,保证学生的长期内驱力。
关键问题2
如何在活动项目中培育和评价
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
2022年11月3日,活动项目组第二场专场举行,主题为“面向未来,指向创造——如何在活动项目中培育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由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办,浦东新区北蔡镇中心小学、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上海市宝山区罗店中心校、嘉定区华江小学为主发言单位。
本次活动围绕上述关键问题形成的核心观点或策略有:
“
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怎么落实在活动项目中?
1.以问题链帮助学生形成问题解决心理机制
2.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
3.为孩子提供适宜的资源和环境
4.允许孩子失败和犯错,允许学生在失败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
活动项目中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1.重视项目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迭代的促进,并且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以书面方式被看见。
2.鼓励评价载体的互动性。交流互动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学习他人的经验和优点,不断改进,提高创新问题解决能力。
学科项目组项目实验校研讨与展示活动
关键问题1
语言类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如
何设计与实施?
2022年11月23日,学科项目组第一场专场举行,主题为“为学生的未来而教——学科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由民办正达外国语小学主办,上海市铁岭中学、嘉定区实验小学、金山区海棠小学为主发言单位。
本次活动围绕上述关键问题形成的核心观点或策略有:
“
探讨了基于教材单元来设计与实施语文项目的路径
我们在基于教材单元开发语文项目时,经历的一般路径是确定项目研究的落脚点、以单元语文要素确定项目目标、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来确定驱动性问题及实施流程等路径;在实施语文项目中,需要将教材内容作为支架、在单课的传统教学时也要有项目的整体观、项目化学习的作业要根据教材作业来做调整、教学时更加强调“学以致用”等策略。
“
总结了好的语言类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特征
好的语言类项目的成果要能够支持学生去进行真实的语言实践;好的语言类项目化学习评价要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当中,促进学生反思并进行真实改进;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要把课堂放置于项目进程中,形成学科微成果,通过教师支持性和示范性的策略支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关键问题2
理科类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的
设计与实施的特点是什么?
2022年12月8日,学科项目组第二场专场举行,主题为“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学校探索”,由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办,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上海市江宁学校为主发言单位。
本次活动围绕上述关键问题形成的核心观念或策略有:
“
在理科类学科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可以这样支持学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在理科类的项目化学习实施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个又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先形成猜想,随后设计实验,获取信息,再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再进行反思的科学探究路径解决问题,发展能力。教师不是要直接告诉学生做什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支架的设计要分类、循序渐进。
“
在理科类学科项目化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这样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遴选项目化学习种子教师,发挥种子教师的带头作用;组建学科、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研究团队,让教师有团队的归属感;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对于实践项目化学习的教师在绩效上倾斜等。
跨学科项目组项目实验校研讨与展示活动
关键问题1
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实施中的
一些“关键问题”如何突破?
2022年11月16日,跨学科项目组第一场专场举行,主题为“以‘关键问题’为突破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由徐汇区西位实验小学主办,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第二小学、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为主发言单位。
本次活动分为校长论坛与教师论坛。校长论坛中回应了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实施中的如下问题:
“
如何进行“顶层设计”?
1.对学校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以国家课程为抓手,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领域,初步厘定了一些跨学科核心概念,为跨学科项目设计奠定基础。
2.推出跨学科教研、跨学科实施、绩效奖励、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如组建跨学科教师研修团队、把项目化学习纳入绩效统筹奖励范畴等。
“
如何实现学科整合?
1.在跨学科项目研发、设计、实施阶段,学校组织学科教师共同提出“本质问题”、制订“项目目标”、研制“学习手册”,保证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学科间的连接。
“
如何重构学习时空?
1.破除学科“专用教室”概念,打破了专用教室的围墙,不断进行空间拓展,把走廊等宽大的公共区域纳入其中。学习空间从封闭的教室内学习逐渐向学校的操场、图书馆、实验室等延伸。
2.走出校园,充分利用“博物馆”、“天文馆”等校外资源,实施馆校资源融合。
3.在跨学科项目实施期间,推出临时课表。
4.信息化赋能,进行相关小程序的开发。小程序用于项目发布、学生项目过程中的资料搜集等。
教师论坛中就 “跨学科项目目标如何制定?”“驱动性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跨‘起来?”“跨学科项目中不同学科的教师如何对学生予以支持和整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问题2
跨学科项目中如何进行支
架的设计?
2022年12月1日,跨学科项目组第二场专场举行,主题为“指向认知差异的学习支架设计”,由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主办,上海田家炳中学、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奉贤区青溪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为主发言单位。
本次活动围绕上述关键问题形成的核心观点或策略有:
“
提炼了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实施中的相关策略
1.学校可设计项目群,为学生提供同一真实情境下的不同维度问题,按照年级培养培养目标,创造分层,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促进学生在项目序列中的知识与能力、学习素养发展。
2.兼顾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专项评价和普适性表现评价。准备阶段以核查清单为主,搭建支架,确保学生在操作时有据可依;实施阶段以操作档案为主,设计统一的操作档案模板,鼓励学生进行实时反思;汇报阶段以评价量表为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反馈,同时针对自身分工进行成果自评。
“
在跨学科项目实施中,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支架促进学生学习
1.通过角色代表、圆桌会议帮助学生了解角色的需求与意见。
2.通过5W2H分析法,帮助学生明确项目“是什么”“怎么做”,具体分析项目目标、明确项目设计需求、借助2H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整个项目的实施方式和成果要求。
3.通过“专家拼图”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项目中,使用“635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学生相互启发,从而高效地组织学生讨论,有效地进行头脑风暴。
4.出项中,采用“展板设计法”引导学生进行模块化的构思,使用“专家答辩法” 驱动学生学习,明确目标,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的学习体验。
关键问题3
如何进行跨学科项目的学
校顶层设计以及管理?
2022年12月5日,跨学科项目组第三场专场举行,主题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顶层设计与管理制度”,由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主办,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为主发言单位。
本次活动围绕上述关键问题形成的核心观点或策略有:
“
提炼出了跨学科项目的学校顶层设计理念和管理制度
1. 立足学校核心育人目标,深挖跨学科项目的深层意义。
2. 提升教师团队教科研能力,勇于探索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的课堂实践和学生展示模式。
3. 分阶段制定校级保障方案,回应“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施中的困境,搭建平台,推广实施成功。
“
分析了跨学科项目中学科和学科之间如何跨
1.鼓励教师主动与其他学科老师进行跨学科沟通,梳理课程一学年的知识点、思考学科之间可融合的内容。
2.寻找学科与学科之间共存的“大概念”,以这些“大概念”作为关键线索进行引申、设计驱动性问题。
3.在设计和实施中主导学科作为项目的线索,推动项目进程,使项目设计与执行更为高效。
关键问题4
跨学科项目中
如何进行评价?
2022年12月8日,跨学科项目组第四场专场举行,主题为“项目化学习中如何进行评价”,由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主办。宝山区实验小学、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徐汇区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为主发言单位。
本次活动围绕上述关键问题形成的核心观点或策略有:
“
提炼了评价设计的相关策略和目标
1.关注目标和评价的一致性,在进行设计时,首先明确目标,将目标转化成学生的表现结果,设计评价任务和评价量规,并通过学生表现调整评价量规。
2.评价任务设计需要有整合性,教师弱化过程中的掌控,让学生有更多地时间和空间自主完成任务。
“
形成了项目实施中运用评价的相关方法
1.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按项目实施阶段进行项目评价,从入项到探究过程到出项,将知识与技能以及学习素养融入到相应的阶段。
2.明确评价在项目和课堂中的作用,将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让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提升的方向,将评价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工具,了解学生的达成程度,从而进一步制定教学计划。
3.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为发挥评价的作用,进行评价前置,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求和目标。
【说明:活动项目组、学科项目组、跨学科项目组中,每一场活动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最后我们要感谢所有主办学校、主发言单位,他们的探索丰富了这些关键问题的实践样态,凝结成了可落地的智慧。
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相信所有的项目实验校都会带着这一阶段探索的经验,继续深耕项目化学习,来收获更多的、更好的答案。
(本文撰写者:李倩云,瞿璐,钱沛沛)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
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